發掘民生暖新聞,傳遞公益正能量
采編技法
作者:趙偉
眼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報道如火如荼,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成為主流媒體報道的核心內容。如何以民生新聞為契機,動員、整合、凝聚社會力量,幫助弱勢群體?2009年以來,東南早報開設公益欄目,開展公益活動,挖掘新聞背後的細節,從社會新聞入手,使冰冷的新聞事實成為滲透出絲絲暖意的民生新聞。
焦點,決定新聞的熱度
把社會新聞變冷為熱,這既是媒體的社會責任,也是媒體人提升新聞價值的有效方法。有的社會新聞追求短平快效果,停留在一事一報、就事論事的層麵上,這樣的新聞如今顯然已經過時了。要想吸引讀者的眼球,就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新聞背後最新、最重要的成分,提升新聞價值,使報道更加吸引讀者,溫暖受眾。
2012年7月初,一則新聞報道引發全國震動,也成為東南早報推進的公益行動“愛心奉水”的肇始。7月1日,浙江長興縣環衛工人陳彩香口渴難耐,到當地農行一家營業廳討水喝,結果遭拒,被銀行職員趕出門外。
這個新聞事件給了我們很大震動。當時正迎來一年高溫季,在泉州也存在環衛工飲水困難的現實問題。經過討論,大家認為,都市報應發揮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給這些辛勤工作的戶外工作者提供具體的幫助,體現一個城市的文明和溫暖。由東南早報發起的為環衛工設置免費愛心奉水點活動一經推進,迅速在刺桐古城掀起一場影響深遠的愛心接力行動。
善良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精神因子,許多市民、企事業單位都有強烈參與公益的願望,他們迫切需要一個值得信賴的途徑來進行自己的慈善義舉。東南早報積極與有關方麵溝通,一步步把“愛心奉水”活動推向深入。當第一批愛心名單出現一個派出所時,中心市區的派出所紛紛在主要路口的崗亭設置奉水點。“愛心奉水”活動在全市引起強烈反響和共鳴,一時間形成了社會各界關心環衛工,關心普通勞動者、弱勢群體的良好輿論氛圍。
這次公益活動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廣泛影響,得益於策劃及時到位,契合時下的熱點、焦點,以愛心感召人心,讓讀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積極作為,把公益活動推向高潮。
溫暖,決定新聞的溫度
聚焦真善美、放大正能量是每一個媒體都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俗話說,“患難見真情”,在生活、事業或家庭的變故過程中,不乏一些故事、一絲真情、一點溫暖。公益報道就是要從這些生活瑣碎事件中挖掘真情,發現光亮,使人溫暖,給人力量。
毛碧華家住泉州市德化縣龍潯鎮,她的哥哥毛壽培自小患有強直性脊柱炎,一直由比自己小兩歲的毛碧華照顧。2009年,毛碧華新婚,毅然帶著癱瘓的哥哥嫁入夫家。
2010年1月,東南早報記者被毛碧華的事跡所感動,赴德化進行采訪。報道見報後,讀者稱其為德化“最美妹妹”。一位老中醫被“最美妹妹”的事跡感動了,主動提出免費為毛壽培治療。好人有好報,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奇跡出現了,毛壽培不僅站了起來,而且能夠獨立行走,生活自理。毛碧華的事跡再次感動了眾多泉州人,最終被評為2011年首屆“感動泉州”十大人物,並獲評2011年度“感動福建”十大人物。
為了增強“最美妹妹”一家的“造血”功能,東南早報又策劃籌建了愛心生態養殖場,使他們能自食其力,過上幸福生活。2012年1月13日,國寶愛心生態養殖場正式開張,泉州市領導為養殖場揭牌。在毛碧華夫婦一家的用心經營下,養殖場已出欄四批“愛心雞”,並得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積極認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