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星級酒店包房內,幾十位四十歲左右的男女正歡聚一堂,舉杯暢飲。酒席上的氣氛很熱烈,席間大家都暢所欲言,盡情聊著各自的人生。
他們都是高中同學,那是畢業二十年後第一次聚會。分別許久,終於有機會再次聚在一起,每個人都很激動,也很開心。他們一邊聊著現在的生活,一邊回憶著學生時代的純真歲月,時光的年輪似乎將他們帶回到了那段青澀的年代。
二十年的光陰荏冉,她們曆盡了人世間的風雨蒼桑,當年的單純少女都步入了蒼桑的中年,時光改變了她們的容顏,卻改不變她們對那段純真歲月的美好回憶。
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的她們,畢業之時正值大學擴招,國家取消分配製度。不管考上大學,還是沒有考上的,注定要經曆教育改革帶來的陣痛期。
二十年過去了,她們的命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考取大學的同學中,如果家裏有背景的,畢業後都有“鐵飯碗”的工作,有的當醫生,有的在機關工作,有的在國企任職,她們大多工作穩定,家庭幸福;當然也有例外,有幾個考取了大學,可是家裏苦於沒有關係,他們畢業後也沒有正式工作,隻得流落到江浙,廣東一帶靠打工為生。
總的來說,當年考起大學的同學,生活境遇比沒有考取的要好很多。沒有考上大學的同學中,有的是家庭主婦,有的當小學老師,也有在家種田;隻有極少數同學,在外打工多年,憑著自身的努力創業成功。
聚會的同學中,有五位是同班同學,她們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分別是:林瓏,柳絮,李可,張愛,劉圓,本文記述的就是她們畢業後二十年的人生經曆。她們的命運,就是那個時代農村落榜女孩淒苦命運的真實寫照。
1993的盛夏,一個普通的農戶家裏,母親拚命的責罵落榜的女兒,女兒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之一柳絮。
“你這個不爭氣的,讀書花了那麼多錢,卻考不上大學,家人的臉都讓你丟盡了。”五十多歲的母親一邊做飯,一邊拚命的罵蹲在門口痛哭的柳絮。
“又不是我一個人沒有考取,那個學校的升學率本來就不高,怪我也沒有用。”柳絮極力想為自己辯解,但是在強勢的母親麵前,她的爭辯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不管升學率高低,反正有人考取。為什麼別人考得上,你就考不上呢?說來說去還是沒用功”
“我早就說過,我的理科成績不好,肯定考不上大學,是你逼我去讀書的。”
“為什麼別人的理科成績好,你的成績就不好呢?”不管女兒怎麼辯解,母親總能找到辱罵她的話頭。
“唔,唔,唔……。”柳絮無奈的哭了起來。
柳絮無助的哭泣並沒有換來母親的原諒,她反而罵得更加厲害了:“你丟臉啊”
“對得起我和你爸爸的血汗錢嗎?”
“你看看村東頭的梅子,她考上財校了,從此就跳出農門了”
“隻有你這個沒用的東西還留在農村,書都白讀了”
“我白養了你這麼多年”……。
母親一聲聲刺耳的罵聲像刀子一樣割裂著柳絮的心,她哭得抽搐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