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章 爾虞我詐在職場(3)(1 / 1)

王生到港大廠擔任生產主管後,工資比在深圳做工人時翻了幾倍,身份也變成了高級管理員,從那以後,他打心眼裏感激老餘對他的提攜,兩人的交情也越來越好。

鑒於這種關係,在港大廠工作期間,他們自然而然地結成了一派,成天與其它部門爭鬥不停,老餘讓王生做什麼,他從不推辭。

那時他們的工資都不到四千塊錢,可是每月從供應商那裏領的回扣就有一萬多塊。在利益的驅使下,他們很快拋棄良知與道德,每天的心思都沒有放在工作上,他們總是盤算著如何從供應商手中撈取更多的回扣。

俗話說得好:物極必反,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老餘和王生等人在采購物料的過程中,耍手段拿回扣一事,很快就被老板調查得一清二楚。

為了顧全大局,老板並沒有貿然采取行動。直到柳絮入職,熟悉工作流程後,他才逐步著手整頓,並將采購大權轉交給她負責。

老板收回采購大權後,王生和老餘發現從物料采購上撈不到好處,他們便開始鼓動工人罷工。

一旦車間停工,生產進度勢必受到影響,交期就會延誤。對於業務部來說,最害怕的事莫過於延誤交期。

不過老板有所不知的是,老餘和王生就是要達到延誤交期的目的。

如果客戶的交期很緊張,但是車間又無法按時完成生產,老板隻得尋求外發廠家,將物料外發給他們生產。

這樣的安排,又給老餘帶來了一條生財之道。他就想通過這種途徑,打通額外賺取加工費的渠道。

東莞有很多小型加工廠,這些加工廠的老板都是打工出生,他們打工幾年積攢了一定的積蓄後便想創業,苦於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他們隻得從加工行業做起。

他們利用手中的人脈,從同行業的工廠那裏接點加工活,收取加工費。通常情況下,隻要工廠沒有發生重大的品質問題,加工廠的利潤都很可觀,利潤的多少與加工單價有很大的關係。

老板收回采購權後,老餘等人便開始琢磨著將車間的貨物外發給加工廠,這樣他們就能從加工廠那裏賺取加工費的回扣。

柳絮進廠短短幾個月裏,車間就發生幾起停工事件。剛開始幾次工人停工,老板曾經向他們了解過情況,不過在主管的授意下,他們都不願意講實話。

很明顯停工事件與車間主管的唆使有很大關係,隻是那些主管都不願意承認是他們鼓動的。

為了推卸責任,他們隻得找借口說工人嫌工資低,待遇差才停工。

如此折騰幾次後,老板考慮到招工確實比較困難,為了安撫人心,穩定車間的生產,他隻得給所有工人漲了一次加班費。與此同時,為了更清楚了解車間的管理狀況,他給每個車間都安裝了監控探頭。

那時老板既負責公司產品銷售,又要負責產品設計,他大部分時間都在香港和東莞兩邊跑,工廠很多事務他沒有辦法事事親為。

有時候柳絮告訴他,車間不能在客戶規定的期限內完成生產,老板便通知將貨物外發給加工廠。

老餘是品質部的主管,他對品質管控流程都很熟悉,老板便讓他出麵尋找合適的加工廠。

老板有所不知的是,他的這個安排又給老餘帶來了額外賺取外塊的絕好機會。每當有貨物外發時,老餘都會要求加工廠給他一定數額的回扣。

當然這些都不是他一個人收取,如果注塑部有膠件外發,回扣就由他和黃生兩人收取;當噴油部有半成品外發時,他就會和王生一起拿回扣。

由於老板很少呆在工廠,加上之前車間沒有安裝監控,因此裏麵發生的一切,郭總根本就不知情。

作為旁觀者,老餘夥同車間主管搞亂生產,趁機將貨物外發等的事情,魯生和柳絮全都看在眼裏。

不過出於某些顧慮,他們對這些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家都是打工的,誰也不想惹禍上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相信很多打工者都會信奉這樣的生存之道。

魯生很聰明,為人處世圓滑老練,他經常對柳絮說,打工環境複雜多變,不要惹上事非,以免生出禍端。

可想而知,即使他們向老板告發老餘等人私自收回扣的行為,他們也拿不到任何好處,反而會得罪那幫小人。

何必多此一舉呢?當那些人折騰到一定的程度時,老板自然會出麵收拾他們。

如此過了幾個月,老餘等人嚐到了賺外塊的甜頭,他們越來越肆無忌憚。

在老板沒有下手整頓外發業務之前,他們的行動可謂瘋狂到極點,在上班期間,他們經常鼓動工人停工,然後找借口將貨物外發。外發的物料越多,他們賺取的回扣也越多。

以至後來出現了這樣的奇怪現象,上班時間工人都坐在車間裏聊天,打鬧,主管卻將貨物全部外發給加工廠。

這樣帶來的後果是,老板既要支付工人的工資,又要付給加工廠高額加工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