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垂誼:哈佛才子的“另類音樂路”(1 / 3)

李垂誼:哈佛才子的“另類音樂路”

人物

作者:胡越菲

朱利亞音樂學校、哈佛大學經濟係、華爾街金融公司,無論哪一個的名號都是響當當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生中能夠踏入其中任何一個就足夠讓人豔羨了,而李垂誼卻能在幾年時間裏輕鬆地穿梭於這三者之中。

少年時,自幼習琴的他聲稱要改變自己的人生曆程,從有著“音樂天才集中營”之稱的朱利亞音樂學校轉到與音樂毫無關係的“世界財經大師殿堂”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後順利成為華爾街金融公司的一名“金領”。

然而某一天,他忽然決定辭去高薪的工作,重回音樂的懷抱。

經過五年的刻苦練習,他一舉奪得了楊尼格洛國際大提琴比賽的冠軍,

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大提琴家。

這樣的人生軌跡不得不讓人歎為觀止。他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我帶著無數的好奇和疑問,采訪了如今被看作是“馬友友接班人”的大提琴家李垂誼(Trey Lee),想要從這位曾經的哈佛才子身上探究出一點成功的秘訣。

所以,當一身便裝的李垂誼在酒店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匆匆忙忙地趕到約定地點後,我拋給他的第一個問題就非常直截了當:“你在朱利亞音樂學校學習之後,為什麼會選擇放棄音樂這條道路,轉去哈佛大學念經濟呢?”

李垂誼坦言,他小時候是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學習音樂的:“我媽媽是中央音樂學院的鋼琴老師,所以要求我們幾個小孩子都要學習樂器。”大提琴並不是李垂誼自己的選擇,兩個姐姐分別學了鋼琴和小提琴,因此媽媽為他挑選了大提琴,這樣姐弟三人就可以組成一個家庭三重奏了。從小為了練琴,李垂誼沒少挨父母的揍,“我相信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反感,所以長大後不想拉琴是很自然的事了。”“那麼如果讓你自己選的話,你會選什麼呢?”“我選看電視。”李垂誼調皮地答道。

十一歲時,李垂誼不費吹灰之力就考入了有著“天才集中營”之稱的朱利亞音樂學校附中。頗有天分的他在朱利亞混得如魚得水,他每天練琴不超過一個小時,成績卻是大提琴專業第一,並拿過好幾次比賽冠軍,還在紐約林肯中心開過獨奏會。也許是因為一切都來得太過容易,李垂誼並不珍惜手中的這把琴。十八歲時,青春期的逆反使他突然意識到音樂並不是自己的選擇,他開始盤算著早日擺脫音樂的束縛。機會終於來了,他考上了哈佛大學的經濟係,於是頭也不回地隻身前往波士頓“棄藝從商”去了。

還好,李垂誼並沒有就此將手中的大提琴砸掉。在哈佛就學期間,他還是會利用業餘時間和同學們一起玩室內樂。“哈佛的學生真是藏龍臥虎,學的都是和音樂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東西,但高素質的演奏人才比比皆是。和他們在一起,我才沒有徹底丟掉當年練就的‘童子功’”。但同時,他也不好意思地承認道:“因為在哈佛沒練琴、沒跟老師,隻是朋友之間自發組織一些演出,所以拉得很難聽。”

哈佛畢業後,李垂誼順理成章地來到了紐約的華爾街,在一家跨國的金融顧問公司謀職,做了一個人人羨慕的“金領”,收入相當不菲。然而,僅僅在商界沉浮了短短一年,他便發現自己的性情與周遭的環境格格不入,天性使然,他確信自己最愛的和最適合自己的,還是母親帶給他的音樂。於是,他突然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的決定:從金融界抽身而退,重新拾起荒廢了五年的大提琴。他遠赴歐洲拜師學藝,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向同樣由哈佛數學係改學音樂的勞倫斯·萊瑟爾(Laurance Lesser)教授鑽研琴技,隨後又赴德國科隆跟隨弗朗茲·海爾默森(Frans Helmerson)教授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