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太後國喪下的第一個年節,各處過得都陪著小心。隻是宮外畢竟比不得內廷,雖明麵兒上不敢擺戲開宴,可暗地裏尋樂子的法兒卻沒見少了一二。
就拿神武軍左都統將軍府說,除夕一家老小安安穩穩地祭了祖守了夜,這年便似搪塞過去了一般。前堂不換新桃,後院不懸紅燈,更無一概歌舞夜宴絲竹胡蕭一類消遣之事。滿城人都道這將軍府新扶上位的主母夫人雖是年輕,卻賢良淑德識得大體。既知將軍被軍務困在淮東回不得錢塘,便愈發謹慎檢點約束府內一眾公子小姐,不讓人尋出半點差池。
府裏上下本還頗因這新夫人出身小門小戶,年歲輕,又是打妾室轉做的正室,怕她做派輕狂丟了將軍府的體麵。怎料這新夫人竟是難得的主事之才,內裏寬嚴相濟持家有道,外裏又是八麵玲瓏左右逢源,尤討得大長公主歡心,竟比那些長公主故舊們的夫人還要得寵幾分。如今年節下又是這般謙遜低調,更引得府裏府外無人不念這位新夫人的好。
可明裏的戲演得多順,後台的人忙得便有多苦。
正房外的惠風亭,恰立在前後廊交彙之處,近可觀前堂,遠可覷後院一二。連著兩天的大雪過去,似是一切聲息也都被壓在無際皚皚之下,也就是正午日頭起來時能融些積雪,漏出亭子頂那年前新上的紅桐漆。
羅苒獨坐在石桌前,一盅一壺,自斟自酌,像是一處風景畫上可有可無的閑筆。
忽得,打前堂由遠及近地傳來陣陣喧鬧的大呼小叫,乍聽似是爭吵謾罵一般,但等那群人靠近些羅苒定睛瞧了,方知不過是二公子小公子迎著兩個表少爺進府罷了。這也算是她這個後母和幾個繼子間達成的默契吧。雖為著博賢名防著他們尋歡作樂,可請表兄弟幾個在自己院子裏小聚總是不好攔著的。更何況這方鬆方柏兩個表少爺打小也是在李府裏長大的,都是李府先夫人的心頭肉,若這方氏剛一去,她羅苒便橫眉冷對,不知又要被多少人在背後輕賤。
想到此,羅苒忙起身立在亭子口,朝那不遠處的四人笑喊道:”我說這般熱鬧,原是兩位表少爺到了,怎麼也不提前知會與我,也好讓廚房多備上鬆哥兒喜歡的栗子糕還有柏哥兒愛吃的酸筍碎米粥。”
幾位正互相哄笑嬉鬧的公子這才瞧見惠風亭裏原是有人的,又見是她,這才不得不上前分別請安。
”大夫人客氣。”還是方鬆先道,”我和舍弟原是小輩,哪有驚動您的道理。更何況近來聽得夫人抱恙,大長公主召見都未能入宮,我們又哪敢在這個時候勞夫人您費心呢?”
羅苒這才想起自己應是帶病之身的。還不是怕榮德追問她那拿回府的錦囊有沒有看出新的門道,才對外托病,想著拖過年節,人事繁多,這樁官司也能捱過去。可這說起來,裝病要比真病不知難上幾百倍,誰還能成天家悄聲細語咳咳喘喘,擺出副弱不禁風的病秧子模樣。
”鬆弟說的在理!”二公子李澄是兄弟三個裏最像其父的,寬肩圓腰的粗莽武人一個,文采上最是不通,不過從不缺殺伐決斷的魄力,一向言語間都透著說一不二的氣勢,”我們兄弟幾個從不挑嘴,也不必麻煩廚房,我從天外閣叫了一桌好酒好菜直接送到三弟院子裏,又麻利又省事,不用你操勞。”
”這樣自然好,二公子辦事周全。我隻是想著既是到家裏了,不用些家裏的吃食,豈不是白來一遭。我可記得柏哥兒愛吳娘做的清粥小菜愛的不得了,正好心兒這會兒閑著,不如……”
”這我可慮到母上前頭去了。”三公子李澈不愧是從小被寵著養大的少祖宗,頭腦機敏,口齒伶俐,沒等羅苒說完便搶著道:”我早就偷偷煩吳姐姐給小表哥備下他素日愛吃的幾樣小菜了。二哥最是粗枝大葉的,隻知天外閣養著城裏數一數二的好廚子,卻忘了柏哥哥口味一向清淡吃不慣那些濃湯赤醬的。我知柏哥哥為人,必不肯直言,少不得替他多想多做了,還打算等菜上桌了才告訴他,讓他高興高興,沒成想卻讓您沒幾句話給點開了。”說著便拉著方鬆方柏,又用身子推著李澄向後又,邊走邊回頭朝羅苒道:”母親好生將養著,我們兄弟先回院了,再晚一遭,什麼好菜都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