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自語地解釋道:“我是這樣聽聞的。當時佛在舍衛國的祗樹經孤獨園居住,有大比一千二百五十人都住在那裏。一次,釋尊到了吃飯的時間,穿上衣服,拿著缽,進到舍衛城中乞食。挨家挨戶地乞討過後,回來住處,吃完飯,收好衣服和飯缽,洗了腳,可始打坐。”
這時候有個長老名叫須菩提的從眾比丘中起來,袒露右肩,右膝著地,合什向佛恭敬地說:“希有的世人都要尊敬的人,你如同以往一樣,總是善於護持眾人的心念。善於囑咐修行的菩薩們。世尊啊,善男善女們如果想發心求得至高無上的覺悟之心而成佛,那麼他們的心念該如何得到守護,又怎麼來降伏心念呢?”
從古印度傳至中國的佛經,大部分是釋加牟尼的弟子記錄整理的,就好像孔聖人一樣,他傳至今世的論語其實大部分都是他的弟子記錄師傅與眾弟子的言論。而釋加牟尼有一個弟子名叫阿難,這本金剛經就是他記錄的。所以,很多佛經的地一句都會有如是我聞這四個字,這是記錄者說的話,意思是我當時是這麼聽到的。
這樣解釋了一遍,唐少寒又搖頭道:“不對不對,最後這一句解的不對。如果他們是發了大願,為何還要降伏這個心願?應該解釋為用什麼來降伏雜念,得到住定之境吧!”這樣想著,他又接著向下讀道:“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說:‘很好,很好。須菩提。就像你說的,如來善於護持眾人的心念。善於囑咐修行的菩薩們。你今天仔細聽好了。我來為你解說:善男和善女們,發出心願,欲求得至高無上的覺悟而成為佛。應該如此住,如此降伏他們的雜念!”“是啊,世尊,這正是我要問的!”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佛告訴須菩提說:“諸菩薩應該這樣降伏雜念。所有的一切眾生之類:“如卵生的、胎生的、濕生的、化生的;不論是有色的,無色的,有思想的,沒有思想的,還是非有想的,非無想的。我都令這些進入無餘涅盤而來度他們。這樣滅度了無法稱量的無數的眾生,其實卻生動沒有因我而滅度。為什麼呢?須菩提,如果菩薩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麼就不是菩薩了!”
唐少寒皺眉自解經文,看到第三段自言道:“什麼有想無想,有色無色,其實就是概括所有眾生的意思。可這個無餘涅盤是什麼意思,還有這個滅度又是什麼意思?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又是什麼意思。不過好像有點懂,‘我相’的意思就是自認為有一個自我吧!”他看的頭暈腦脹。將經書收起暗道:“這本經也沒什麼了不起,還是等我長大一些再念吧!”
正要站起,這時突覺身後有人,回頭望去,張師傅不知何時負手立在他身後不遠處。奇道:“張爺爺,你要跟我玩捉迷藏嗎?”
張師傅微笑道:“你剛才在看什麼?”
唐少寒道:“我在看這本經書啊,我爺爺說這本經是最好智慧的經書。可我看了幾年了,也不知道他到低要講什麼。我爺爺一定是在騙我們!”
張師傅搖搖頭道:“孩子,你爺爺是個聰明的人!他懂得一個很重要的道理。你知道嗎?”唐少寒道:“什麼道理?”張師傅道:“關於這本經書,有一個故事,想不想聽?”
唐少寒雖然聰明早悟,但他必竟小孩子心性,聽說有故事聽,當然拍手叫道:“好啊,張爺爺,你給我講故事聽!”
張師傅慢騰騰走過來,抬頭看看日頭道:“坐在太陽底下,仔細把皮曬脫了,我們搬到門口去坐!”一老一少合力把半塊石凳推至門邊坐下。張師傅掏出煙袋,上了煙絲,點上火。才緩緩開講。可把旁邊的唐少寒急的抓耳撓腮。可又不敢摧,害怕自己一摧,張師傅生氣不講了!
張師傅見他猴急的樣子,嗬嗬一笑道:“從前啊,在中國的南北朝時代,有一位大大了不起的三藏法師,名叫鳩摩羅什,他不僅精通梵文,更精通漢語。”
唐少寒瞪大著眼道:“南北朝?”
張師傅道:“對,是中國的南北朝時期。唐少寒又問道:“那三藏法師不是唐僧嗎?我看過西遊記,裏麵就有唐三藏!”
張師傅哈哈一笑道:“你錯了,這三藏呢,並不是某個人的專用名字,他指的是佛教裏通曉經﹑律﹑論三藏經典的大智慧者。(如來佛所說的教法典籍,是經藏。所說的戒律典籍,是律藏。所說的法相問答,及佛弟子或佛滅後,諸菩薩所解釋的經義,與辯論法相的典籍,是論藏。)三藏經文繁如大海,能夠精通這三藏經文的法師,都是非常聰明,非常厲害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