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棟聽罷,不做評論,問:“那才練了這麼一會,怎麼就停下來了,吃不消了?”眼神裏透露著嚴厲。
陸良說:“不是,我發現了一些問題,正在和骨幹商量解決。”
肖國棟問:“你是怎麼考慮的?”
陸良說:“我們商量了一下,決定將各小隊分為警戒組、搜查組、火力組、押解組和取證組,其中搜查組和取證組由民警組成,其它三個組由武警班承擔。這樣大家分工明確,進入情況後就可以全力以赴,做好本職工作,不至於手忙腳亂。”
肖國棟聽了點點頭,說:“可以,我同意,你們演練給我看,看看具體情況怎麼樣。”
於是陸良集合隊伍,要求各組按照分工,把五個組分開,按照剛開始的訓練要求,進行演練。
剛開始的時候,由於分組比較多,大家有些忙亂,但訓練幾次以後,分工就看得比較清楚了。
肖國棟又針對細節上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意見,離開了。
晚上各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由肖國棟主持,把陸良這個片的作法在整個隊伍裏進行推廣,要求所有行動組都分成五個組,第二天進行針對性訓練。同時,根據別的片區的提議,統一把無線對講機調到群呼狀態,統一安排呼號。總指揮肖國棟的呼號為01,副總指揮徐宏為02,各片區呼號從100至500,陸良的呼號為500。再往下,各行動組組長的呼號以片區開頭,中間為組編號,如陸良的第一個行動組組長為510,第五個行動組組長為550,各片區負責外圍警戒的武警部隊的負責人呼號為101至501。呼號確定後,各負責人要熟記呼籲的規律,以便於聯絡。
第三天,也就是戰鬥打響的頭一天,臨戰的氣氛更加濃鬱,大家訓練得更加認真了。下午,肖國棟下令:“實彈射擊,每個隊員都放上幾槍,讓大家聽聽槍聲,聞聞火藥的味道,不要到時候讓槍聲響破了膽。每人二十發子彈,單發、連發都要打。”
徐宏說:“廳長,我們這次裝備有限,還是少打幾發吧,把子彈節約到戰鬥的現場。”
肖國棟一揮手,說:“你這個思路不對頭。你知道麼,我們打越戰的時候,頭一個星期死的人是最多的,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很多上戰場的都是新兵,剛剛經過基本的訓練,實彈射擊都沒有搞過,就匆匆忙忙拉了上來,戰鬥一打響,聽到槍聲大家緊張,亂開槍,結果很多衝在前麵的人被後麵自己的人開槍打死了。這是血的教訓啊,子彈沒有了我們可以調,但人沒有了,我們沒法交待啊。打,每個人一定打夠二十發。”
全體隊員被拉到野外射擊場,當一排排的槍聲呼聲,射擊位置上騰起陣陣的硝煙,大家把眼前的靶子不再視為沒有生命的物體,而是想象成可以還擊的對象,嗖嗖飛過去的子彈可以嗖嗖地向自己飛過來,從心裏對這場戰鬥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傍晚時分,武警支隊調來的五十輛大卡車轟隆隆地開進基地,整齊地橫著排成一排。望著這些要把自己運到戰場的大家夥,隊員們又興奮又緊張。
吃過晚飯,隊伍進行戰前最後動員,會議定下了大兵壓境,分割包圍,同時進行的作戰戰略,同時明確了十條作戰原則,其中一條是不準動用重武器,因為麵對的不是窮凶極惡的侵略者,指揮部和上級領導把此次行動定性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部隊按片區遠近進行先進編號,遠的在前,近的再後,以免進鎮子時擁擠。部隊四時出發,沿進入寒亭鎮公裏前進到離鎮子兩公裏的岔道口處集結,七時全部就位,統一開始行動,不得提前,不得推後。
當十條原則宣布完畢,陸良站了起來,問:“請問廳長,重武器的定義是什麼?”
肖國棟想了想,說:“最多隻能用班機槍,不能爆破,不能用火箭筒,更不能用火炮。”
陸良坐下來,跟一旁的尹傑嘀咕了一句:“寒亭鎮裏全是高牆大院,不用火箭筒,不用炸藥,很難攻進去啊。”
動員完畢,隊伍以片為單位,到倉庫裏領取彈藥和裝備。等輪到陸良的隊伍進入倉庫時,陸良看到倉庫裏堆滿了成箱的子彈,和一排排沒人願意用的步槍,微衝卻一支也沒有剩下,還有幾支四零火箭筒,由於指揮部已經規定不準使用重武器,所以丟在角落裏沒人理會。
陸良命令所有人員按規定,領取配發的彈藥後,依次離開倉庫,統一帶回宿舍休息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