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故事開篇——《自省篇》(1 / 3)

地球公曆1980年,這是個平常而又不平常的一年,海內外重大曆史事件層出不窮,中國也正麵臨著一次劃時代的改革之初。

但是,這年對於位於中國尋常小鎮的普通工人家庭而言,則代表著一個新生命的降生。

嬰兒降生的啼哭聲,讓這個小家庭充滿喜悅的同時,也讓初為人父母的雙親顯得不知所措。

小的時候怕孩子餓了、冷了、病了,終日裏噓寒問暖,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孩子拉扯到大。

到了上學的年紀,開始操心孩子的成績問題,好不容易考入大學,可畢業時,又麵臨著國家就業改革的雙向選擇,學校也不再包分配,雙親隻能接著擔憂孩子接下來的工作問題。

眼瞅著孩子一天天到了適婚年齡,甚至慢慢的開始變成大齡未婚青年,不得不更加地揪心孩子的另一半。

漸漸長大的孩子開始意識到,原本英俊瀟灑的父親和年輕漂亮的母親都成了現在兩鬢花白頭發的老頭和老太太,而至今的自己仍然一事無成,也似乎遠過了華夏人有史以來觀念中,該成家立業的年紀。

已經成年的自己,還讓開始老邁的父母終日操心,思考著自己是不是什麼地方做錯了?可是又到底錯在哪裏了?

孩子開始追憶起自己有記憶以來的點點滴滴,反思著自己的生命軌跡到底在何時何地出了問題呢?

自己的父母都屬於知識青年下鄉而後進的廠,屬於比較有文化的雙職工。

在父母的嚴格管教下,打小自己並不像其他頑皮的孩子一樣,雖然還是帶有孩子的好奇心和多動症,但是並不太會出去到處搗亂,也能很自覺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沒讓工作繁忙的父母過多操心。

學習成績上,雖然不算特別好但是也並不算很差,而且偶爾發發力還能考個前幾名。

不過,可能因為父親一直希望能生個男孩子的關係,在我未出生前,父親對此一直寄予著厚望。可是,生下來的卻是自己這個重達八斤的女兒。

可在當時的政策環境下,我們國家實行著嚴格的計劃生育,對於廠內職工的管理就更為嚴格,父親生育二胎的希望也就基本破滅,最終隻能接受了我這個獨女的事實。

雖然,並非不愛自己的女兒,但是從小帶著弟弟長大,性格外向而大大咧咧的父親,在思想上並沒有做好如何教導女孩的覺悟。在教育上,很多時候有點偏男性化。

我的爺爺早已過世,而我的奶奶身體狀況一直不好,腿腳也不太方便。至於,外公外婆又都在城裏,並且還需要帶其他幾個阿姨的孩子,也沒有更多精力再來過問遠在小鎮的我們。

我的母親性情比較溫和,很少發脾氣,而我的父親則可算是一個有點大男子主義的男人,性格脾氣火爆,人有時候又很固執,大事小事上他都是說一不二的性子,一旦他決定的事情也很難扭轉回來。加之,唯一能讓他聽進話的奶奶,又在我還很小的時候過世了。於是,我的教育方式也就這樣徹底的定性。

家裏變得很難看到一般女孩子喜歡的洋娃娃之類的物品,棍、棒、刀、槍之類的玩具倒是不少,衣服、發型也越加變得像個假小子。

小學時候的我,特別喜歡看三國、水滸、西遊,是一個喜歡武俠小說,熱愛運動的女孩。

整日裏,跟男生們混在一起爬樹、跳崖、騎馬打仗,壓根就不像個女孩。

而我最喜歡也最拿手的運動項目則是遊泳和乒乓球。

說道遊泳,隻要時間允許場地開放,我可以從早到晚的泡到遊泳池裏麵不出來,整個人曬得黑黑的。

至於乒乓球,則隻要有人願意陪我打,我也可以連續打上四、五個小時都不休息,中途就是換人輪番上陣也沒有關係。

並且,為了能打乒乓球,我還會帶頭翻五米高的堡坎,跑到父母單位所屬子弟校中學後麵操場上,找閑置著的乒乓球台打球,一旦被當值的老師發現的時候,我也是逃竄得最快的。

雖然我人看起來有點黑黑的,可是並不瘦弱,甚至還有點小肌肉。

可能,這要歸功於自己比較能吃的關係。

據母親回憶:打從我在她懷裏時就特別會吃。

在我出生前,本來醫院估計的預產期應該比實際生產要更早些的。可是,我偏偏延遲到她將那一窩為了保養身體圈養著,卻因怕感染雞瘟的雞全部吃完後,才出來。

然後,到了可以自己咬得住奶瓶後。每次,隻需把我往睡床上一放,旁邊再放上灌得滿滿的奶瓶,餓醒的時候我就會自己喝,喝飽後,立馬就會睡覺,不像其他孩子一樣吵鬧,特別好養。

再稍微大點,到了能爬的時候,因為住的是集體宿舍,整棟樓都是一個廠裏工作的職工,相互之間也比較熟悉。偶爾父母因為工作原因晚歸時,我也可以到左鄰右舍的家裏混點吃的,更大一點,能夠自己踩著踏板,站上灶台的時候,我基本也能解決吃飯問題。

何況,父親時常會因為擔心我餓著的關係,還會帶點吃食回來給我加餐。畢竟,曾經經曆過災荒年生的他們,生怕自己的孩子會和他們一樣餓著、凍著,這也使得我本來不算太大的胃,慢慢的吃得越來越多,越吃得多餓得也快,甚至經常會半夜起來加餐。

但是,由於沒有養成飯後刷牙的好習慣,造成我的牙齒成了經常去醫院的源頭。

雖然這麼能吃,但由於當時運動量也特別大的關係,重量跟身高的比重還是很標準的。不像其他的孩子要麼瘦瘦小小、要麼就是個小胖子,總體來看還是很健康勻稱的。並且冬天因為遊泳池不開門的關係,整個人也會白淨不少,仔細看起來還是挺有點小美女的樣子。

那時候,性格如同假小子般的自己,以為會這樣持續下去。

可是,小學畢業那年的夏天,我居然患上了碰冷水就會起紅疹的毛病,一旦在冷水中泡久了甚至會呼吸不暢而昏厥。

因而,我隻能忍痛離開了喜歡的泳池,乒乓球成為我的活動支柱。

可這畢竟是需要兩個人才能玩的遊戲,而我的技術又很好,同齡的孩子大多都不是我的對手,跟著他們打,我根本拿不出幹勁,大人又不可能專門抽時間來陪小孩子打乒乓球。

更由於暑假的關係,很多熟悉的小夥伴又出了遠門。而父母則因為準備搬新家,一直兩頭忙活,也就沒有時間陪我或者帶我出去玩了。

至於外公外婆那邊,正好帶著一個比我小上兩歲的小表妹,而當時的我不喜歡她。

因為,每逢春節回家團年的時候,她總纏著我,要我陪她玩。我一般都拗不過,隻好由著她。本來玩得好好的,但是一遇到問題或者不順她心意的,不管有禮無禮她都會嚎啕大哭起來,還總愛罵我是鄉下人(因為父母工作單位所在的小鎮是一個離城很遠的鄉村裏麵),而她一哭,外婆他們從不問緣由,無論對錯總會教訓我,所以,我特別不喜歡見到她。

因此,在父母工作著的暑假,能不去他們那裏,我一般也都不會過去。

暑假過半,我搬進了新家,對新環境的不熟悉,使我也很難馬上找到同齡的其他孩子一起玩,再由於成長的關係,女性特征也開始突顯起來,雖然曾經試圖混進男孩堆裏,想跟他們打成一片,可是他們會因為我是女孩子的關係拒絕我的加入,而跟女孩子玩那種過家家的遊戲,我自己都接受不了。

而後,我開始逐漸變得一個人悶在家裏起來,伴隨我的是一台插卡遊戲機,而整個暑假裏麵最大收獲,就是不死一人的通關“鬆鼠大決戰”。

以上這些因素疊加的結果非常明顯,在這不長不短的兩個月暑假結束後,我入讀初一開學的這天,原來的小夥伴們基本都認不出我來了,因為我在這個假期裏體重突增,整個人橫向發展劇烈,整整重了三十來斤,由原來的勻稱假小子,變成了一個紮紮實實的小胖妞。

不過,因為父母的優良基因,整個人雖然看上去胖乎乎肉肉的,但是還是很可愛的樣子。

可在自我提倡,體重不重要,隻要健康就好,能吃是福,女孩子在十八歲以後會自然抽條等等觀點縱容下,至此之後,我的體重就持續飄高,據不完全統計,應該再也沒有下過百斤,而我的身高當時卻僅有1.1米,雖然後來長到1.6米,可是體重也同樣突飛猛進的飄然闖過140大關。

初中開始有了英文科目,對於語言類科目本就不太敏感的自己,原本還有點信心的學習能力,也變得不怎麼自信起來。

緊接著漫畫和動畫開始逐漸進入我的視線,於是我從原來的武俠小說迷變成了動漫迷,成為一個沒事的時候總愛做做白日夢的女孩,學習成績也一直在中遊徘徊,當然若不算英語成績的話,還是可以名列前茅的。

因為體重突增的關係,喜歡的體育活動越發的力不從心起來,再加上熱了流汗了又不能直接碰冷水,否則會起紅疹渾身發癢難受,這也使得自己更加的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坐在一邊,默默的看書。

不過可能由於我比較愛笑的緣故,班裏的女生們還是會主動跟我聊天,可我卻不太喜歡主動去接近她們,總覺的跟她們在思想上有代溝。更何況她們聊的大多話題我都不感興趣,而且我又很害怕女生那種會像表妹一般動不動就哭的個性,所以她們有什麼活動我也不太主動參與。但是,若是她們被人欺負或者有了難處需要幫忙,我則會在第一時間像保護小雞的母雞一樣站出來,將她們護在身後。

就這樣初中三年,我隨著侵泡在動漫中的自己過去了。

然後,因為我這一直不高不低的學習成績,家裏就在我應該就讀“技校”和“高中”這兩者之間猶豫不決。“技校”是父母單位辦的一所中專院校,畢業可以分配到廠裏工作,子承父業這在原來實行的國家政策下工作不愁,雖然後來因為政策變更,也不再包分配工作,但是當時形勢下的我們並不知情;“高中”則是針對普通高校,高中之後若要就業還必須考上大學,至於大學後會被分配到哪家單位,距離父母有多遠,完全處於不清楚的情況。

我則因為受到當時一部熱播的《16歲的花季》電視劇影響,使得我對高校生活充滿向往,於是我認為還是應該體驗一下高中生活。

當我提出要上高中的想法後,本來也沒有打算這麼早就讓我養家的父母自然同意了。

靠著這股衝勁,畢業會考英語成績總算穩穩地過了及格分數,再加上其他科目相對優異的成績,獲得了進入高中的資格,當然僅僅是鎮上的普通高中,重點高中我這分數,還是上不去的。

當我真正進入高中的生活中,才發現與自己原來幻想的並不一樣,時間過得飛快,感覺每天就是在上學、下課、回家以及考試、考試、再考試中度過的,當然更多的時候,我都是在夢遊發呆或者看書(特注:非教材類書籍)。

而我的動漫情節也越趨嚴重起來,能跟我聊得來的人群開始逐步向下發展,從最開始的一、兩歲,到後來四、五歲甚至小到十來歲的孩子,我都能跟他們有話題,因而很自然的成了他們中間的娃娃頭。

不過,這三年裏我也收獲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名摯友。

第一個她,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

最初,認識她的時候是因為她從小身體狀況就不好,才開學就突然發病不得不請長假在家休息。而我則被老師派做代表,幫她帶課本和日常筆記過去,就這樣我們相識了。

然後,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很要好的朋友,隨後每天的晚間放學,我都會和她一起回家。

走在路上時,我們兩人會天南地北的討論著有爭議的話題,雖然大多漫無邊際,沒什麼實際意義,不過我們卻聊得很愉快。

當然,更多的時候,她會給我講她突發奇想創作的故事,還會談論她自小夢中的那些經曆。

我很佩服她可以把夢裏麵發生的事情記得如此清楚,而我,基本早上起來什麼都忘記了。

我曾經以為這樣的她會成為一個作家,可是最後她卻成為了一名會計。

另外一個她,則跟我同年同月同日出生,隻是時辰略有差異。

最開始的她,在班中並不顯眼,我也沒有特別留意到她的存在。後來,在她主動跟我打招呼後,我才知道原來她曾是我初中時隔壁班的同學,而且還和我們班的同學是表姐妹關係。再加上,這難得的三同關係,也很自然的成為了能聊天的好朋友。

不過上高二的時候,她家裏給她換了學校,她去了城裏的高中就讀,我們也就分開了。

直到若幹年後,她從大學畢業回來,我才知道,原來那時候一天到晚說著她的夢想就是能擁有一家自己的蛋糕店,每天可以開開心心做蛋糕的小女生,最後學的卻是中西醫專業,是位手拿銀針紮人的醫師。

回來後,她找關係進了廠裏的醫院上班,本以為她會就這樣安定下來,可是沒過幾年,她又跑出去了,到了什麼外資公司當醫藥代表,錢掙了不少,可是也不再怎麼回來了,一年到頭也隻有少許通信還知道對方活著,並且過得不錯。

說了這麼多,再看我自己呢?

本來我真正拿手的科目應該是數理化,特別是數學成績在班裏也算數一數二的。可因為高二的時候曆史成績居然當科,其實真說起來我這門學科也並不算太差,而且從小自己對曆史也很有興趣,曆史類書籍看得也不少。可是,哪知道這次考試範圍多是中國近現代史的內容,這卻是我在上課時最不喜歡聽,課後也最不喜歡複習的部分,如果是考考中國古代史甚至世界古代史,我也不會當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