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德汗大人以及在場各位,本人雖然初至貴地,但也明白國王是一個國家權力最高的人,而我認為作為一個國家的掌權者,應該有權利決定誰成為這個國家的大國師,對吧?”
眾人異口同聲道:“這是當然!”
“那麼國王既然可以決定誰是大國師,那麼跟將要成為大國師的人的他的能力和年齡就沒有關係,對吧?”淩聽著眾人的回答後,緊接著又拋出了這段話。
不過聽到這話後,眾人有了點猶豫,但是還是回答道:“那個,應該是的吧?但是,好像什麼地方不對?”
看著他們的反應和說辭,淩覺得時機也差不多了,還是幹脆果斷點切入正題,直接說道:“那麼國王任命我為貴國的大國師,你們應該都同意,不能反對,可對?”
淩的話強硬直接,讓眾人更加反應不過來,隻能說道:“好像是這樣?”
淩已經沒有耐煩心再聽他們說什麼,就更為直接的說道:“那麼現在我就是你們的大國師了,與貴國國王平起平坐,自然有權決定王位歸屬,還不行禮。”
隨著淩的概念偷換加潛移默化下,國王斯蘭顯目瞪口呆的見到,下麵一眾的王侯、大臣們(包括剛才固執的德汗在內)全部很正式的對著淩行禮作揖,禮儀完全比照他這個國王,而淩的大國師身份當然也就此順利塵埃落定,還附帶著擁有了決定王位歸屬的權利。
*********分界線啟動*********
月兒穿插的解釋
看不懂的各位,還是由淩月大人我來解釋一下,這究竟怎麼回事。
我們在前麵已經為大家講過,作為淩之國度的生物,因為精神力過於強大,所以他們的語言發音很多時候都帶著一種強製指令。
為了更好的控製住這種強製指令,不讓其產生太大影響的同時,又不能產生過多偏差,這就是很重要的一本語言文學了。
比如上麵淩所用的每句話,均屬於這個範疇,我將它定名為:“言令規則語法”。
如“這位德汗大人以及在場各位,本人雖然初至貴地,但也明白國王是一個國家權力最高的人,而我認為作為一個國家的掌權者,國王應該有權利決定誰成為這個國家的大國師,對吧?”
這段話,前麵是針對生物目標,後麵是針對的指令,至於中間是可有可無的修飾語句,而至於這停頓後的對吧,更是屬於可以省略不計的詞組,實際上隻看這位德汗大人以及在場各位和國王應該有權利決定誰成為這個國家的大國師,到此按照言令語法規則,指令已經發出成功。
本來淩也可以直接使用:“我就是你們的大國師,並且有權決定王位歸屬,還不行禮。”也是可行的言令規則,但是淩為了不讓過程顯得太過難以推敲,畢竟執行與洗腦是兩個概念的東西,如果他們將議事廳上所說的話都告訴其他第三者,那麼很大可能會分析出言令規則的存在。
雖然現在多說了兩句鋪墊,也有可能被發現,但是更多的人會認為敘述者沒完整重複所有話語,更有可能是被邏輯陷阱給弄糊塗了,而不會再考慮到非自然因素,事後最多說一句,你們也太容易上當了,這麼幾句話就把你們這些大人全部繞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