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式(4)
跳水是一項很有力度、也很優美的水上運動,它從高處無論是在跳台還是在跳板上用各種姿勢躍入水中的過程,都可以在空中完成一定的動作姿勢,就可以有空中的感覺,也可以向所有人展現跳水者身體的協調性和柔韌性,更可以用優美的自選動作和規定動作來表現自己的平衡感和時間感。很多年以後,在看著“亮晶晶(田亮和郭晶晶)“的精彩表演的時候,我還會想起自己的跳水生涯,雖然我僅僅隻會跳“燕式“。
顧名思義,“燕式“就是指的是跳板跳水的初始階段,在身體充分打開,雙臂充分伸展,**繃得緊緊的在空中滑行的姿勢頗有些乳燕飛翔的模樣而得名。那天,我不僅很滿意自己很飽滿的情緒,也很滿意自己的助跑、起跳、縱身而上、空中滑行的姿態,也很得意自己能在最佳時刻在空中轉身,完成頭向上到頭衝下的轉換,當我的指尖觸到輕柔的水麵的時候,我偷偷的愉快的在笑:我知道自己這一整套動作完成的不錯,可以說是一氣嗬成,因為入水的時候不會濺起太多的水花,我會贏得泳池的那些人的好評的。
實話實說,那個時候的我,沒聽說過什麼跳水動作,更不知道所謂“壓水花“的訣竅,一個最簡單、最基本的“燕式“肯定很原生態,也很幼稚可笑。可是當時我所在的那座城市的跳水水平基本上就那個樣,我還算是佼佼者。因為“燕式“可以把人與動物、起跳與飛翔、水與天、跳水與藝術結合在一起,從跳板騰空到空中轉體,再到以幹淨利索而優美的姿勢入水,完成得順利,自己就有了些得意。
掙脫地心引力,能夠自由自在的在空中翱翔,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也是為之努力的方向。於是,無論是在各國的神話傳說中,還是在曆史的長河中,總是有人試圖利用各種方式脫離地球引力,於是就有了飛機,也有了飛船,於是就有了歐洲的天使、印度的眾佛、中國的仙人,都無一例外地聲稱擁有了空中懸浮、甚至飛翔的能力,可現實是,人類因為沒有翅膀,而如果要憑借自身的能力飛起來,就必須具有空心的骨骼,大量的**氣囊,再加上增長兩倍的胳膊和縮短一半的腿,也就是變成小鳥的模樣。
傳說,很多的瑜伽修行者到了一定的階段都能漂浮在空中,這同樣是不可能的。用唯物論的觀點來判斷,精神雖然可以轉換成物質,但精神力卻無法直接變成明顯的物質力也是事實;況且依照力學的基本原理,單一的物體也是無法產生力的,所以單靠精神力抗衡地心引力仍然是天方夜譚,那種飄飄欲仙、在空中的自由自在都是精神層麵上的滿足,這從中國道教的那些經典中也可見一斑。好就好在人在跳水的時候,借助跳板的彈性,可以將人體拋向空中,在那極為有限的一兩秒鍾的時間裏,可以領略到空中飛翔、嚴格意義上說,應該是空中滯留的樂趣。
我很清楚的知道我的入水的姿勢不錯,幾乎是高高的的從那個三米跳板上躍起,這就保證了我有足夠的時間完成空中轉體的動作,不會導致摔一個“門板“那樣的窘境,也不會和那些小屁孩隻會跳“冰棍“那樣簡單,一個張臂擴*的舒展動作,加上**繃得筆直,就是一個很標準的“燕式“,在落水的時候,將足尖盡量的和自己的身體形成一條直線,雖然做不到筆直入水,可也可以盡量避免泳池裏的水不像落了顆炸彈似的飛濺萬丈。
我幾乎身體還沒有全部**到水裏,就已經可以聽見掌聲和口哨聲:那是那些排隊等待跳水的人對跳得出色的同伴的讚賞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