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浪(4)
有人在叫:“有了一點風!“
彭濤也在叫:“哥哥,我已經聞到江水的味道了!“
“正好泡泡你的痱子!“彭峽這樣說。
夏日的時候,即便是一天到晚都在不停地忙著喝水、吃冰棒、啃西瓜、喝加了白砂糖的綠豆湯,還有其他所能降溫、解暑、解渴、解毒的飲料,即使是從一睜開眼睛,嘴巴就幾乎沒有空閑過,還隻有上十歲的彭濤身上依然還是會長痱子、生癤子。生癤子倒好辦,擠出膿,抹點消炎軟膏,痛一會兒,過幾天就好了;就是長痱子很麻煩,那種小粒的腫點可以從脖子一直覆蓋到大腿,全身的皮膚像癩蛤蟆似的凸凹不平,遇到氣溫突變,痱子炸裂,那種又癢又痛、癢痛難忍卻無處下手的感覺才是最痛苦的。
痱子炸裂以後,身上就會白花花的一片,有些脫皮的現象,也有些像白癜風的意思,好就好在那隻是暫時現象,夏天過去也就自然消失。有些肌膚即便是不長痱子也會脫皮,最明顯的是肩膀,還有背部,那是因為天氣過於太熱,也過於太悶,衣服上身不到半天就濕漉漉的了,男人在家幾乎都是赤膊上陣,孩子們即便是在太陽直*下麵玩耍,也不穿上衣的,個個都是曬出來的古銅色,也會被**辣的陽光曬脫皮,皮膚也會變成美洲的印第安人似的半紅半黑。
那個時候正在上初中的彭峽很喜歡讀成語故事,於是就知道了那個頗有些生僻的“補天浴日“,那是指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和羲和給太陽洗澡的兩個神話故事。前者的出處是《淮南子·覽冥訓》:“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後者的出處是《山海經·大荒南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女媧補天說的是有戰勝自然的能力,而羲和給太陽洗澡則是形容一種偉大而不朽的功業。不過,那群孩子從來沒有那麼大的理想。
彭峽在問他**:“涼快嗎?“
彭濤在答非所問:“哥哥,遊水的人真多!“
“你給我聽好了,下河遊水,你得一直跟著我!“哥哥在提醒**。
還沒走到學院街南麵的街口,就已經有越來越大的風迎麵吹來:不是那種從地上升騰而起的熱浪滾滾,也不是那種像蒸籠似的熱氣騰騰,江邊吹來的風雖然也有些潮濕,可那是因為帶有江水特有的水腥味;江邊吹來的風雖然也有些發熱,但僅僅就是發熱而已,不像在這座城市的街頭巷尾感受的那樣,熱得發燙、熱得叫人發狂。
隨著越走越近,江風就越來越有力,看得見街邊的樹葉不再耷拉著頭,而是在那種潮濕的風中愉快地飛舞,還發出嘩嘩的聲響;雖然江水還沒有漲到最高位,遠遠地還看不見江水的模樣,可已經聽得見江灘上那些孩子們的歡笑和叫喊。那種帶有水腥味的江風和那種愉快的叫喊,對於那些走在街上、被陽光暴曬、熱得滿頭大汗的人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
據說那些久經沙場的老將即便是已經習慣於和平時代的安寧,可是隻要聽見槍聲,嗅到炮火的硝煙味,就會馬上變得精神抖擻,迫不及待的想投入戰*,而那座城市裏的絕大多數孩子,即便是在**期間、即便是在火紅年代,可是隻要嗅到濃濃的帶有水腥味的江風,聽見江灘上其他孩子們的喊叫,就會情不自禁的衝向江灘,投向長江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