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武漢月記(6)(1 / 1)

武漢月記(6)

7月28日晴

這座位於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的武漢長江大橋因為是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所以被稱為“萬裏長江第一橋“。大橋是當年蘇聯援華156項工程之一,1955年9月動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這座全長1670餘米。上層為公路橋、下層為雙線鐵路橋,共有8墩9孔的大橋通車典禮我也曾經參加過,也曾經無數次的穿越過這座將武漢三鎮連為一體、被主席讚揚過“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大橋,當然很熟悉。

這次也是這樣,已經好幾次穿越,都是乘車而過,可依然沒能近距離的遊玩。今日晚飯後,借一時心血來潮,也借傍晚暑氣消退之時,乘車到武昌橋頭的湖北劇場下車,慢慢沿著長長上坡走上武昌橋頭。左邊是越升越高的大橋橋墩,右邊是那座蛇山綠樹成蔭。這座大橋對第一次無障礙溝通中國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十分顯著,也是新中國建設成就的一個重要標誌,所以才會被印上1962年4月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

這座蘇聯人設計的大橋有很多歐洲建築的痕跡,可是兩側的橋頭堡卻極富漢民族風格,四方八角,上有重簷和紅珠圓*,莊嚴隆重。走到武昌橋頭的那個觀景平台上,可以看大橋的雄姿,也可以望****,可以欣賞百軻爭流,也可以將三鎮美景盡收眼底。那座南麵鐫有主席“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詩句的紀念碑還在,不過就是增加了一塊很大的《水調歌頭遊泳》的主席手稿的宣傳牌。

傍晚的觀景亭台很熱鬧,除了像我這樣的遊客,更多的還是到此納涼的市民。江風呼呼撲麵而來,很涼爽,宣傳牌下圍了一大群人在下象棋。我們兄弟倆一邊倚在欄杆邊抽煙,一邊感觸這座大橋的博大氣概。暮色正在降臨,光線正在迅速的黯淡下去,站在這個賞長江、看大橋的最佳位置,可以看見三鎮變得有些朦朧,開始出現了一些燈光。能親眼見到大橋亮燈是一種榮幸:從武昌到漢陽,可以清晰的看見幾乎在一瞬間,電流是如何穿過了1670米長的橋身,將大橋的每一盞路燈點亮,遠遠望去真美,就像小說的描寫一樣:猶如一串珍珠項鏈。

扔掉煙頭,我們順著階梯一直走下去,想去看看武昌中華門的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