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月記(20)
8月21日晴
威赫赫,洪山寶塔也!相傳抗金名將嶽鵬舉被奸臣秦儈殺害於杭城風波亭,不朽英魂曾顯靈與此,後人感慨至深,特建寶塔於洪山之巔,紀念其偉大功勳。可是據《武漢史話》解釋,這座七層八麵、磚石仿木結構、通高44。1米的寶塔始建於元代,其實是為紀念山下那座寺廟的開山祖師靈濟慈忍大師所建,因其坐落在洪山,後人將其正名寶通塔俗稱為洪山寶塔。
在塔下一破落小房中,我們兄弟倆與兩位表弟於殘牆上題詩一首,詩雲:巍峨洪山接珞伽,笑看塔畔吐芳花。遠眺四方好風致,*懷能盛一天下。鳥籠豈能養雄鷹,庭院焉能練駿馬?人生應學泰山鬆,誓為革命獻年華。
因年久失修,寶塔入口處已變得矮小,須低頭彎腰魚貫而入。塔內底層寬敞,隻是光線暗淡、四壁上之飾物幾乎看不清,有一股腐爛之樹葉氣息。拾級而上,石階又高又陡,順著塔身螺旋而上,未上三層就已然氣喘籲籲、大汗淋漓。偶見一先行者於階梯上所留墨跡歎道:“登塔一次,腳痛數月;下塔一次,頭暈數月。“大笑,鼓足幹勁,奮力登上塔*。
寶塔各層均有四個圓拱塔洞,東西向上,南北向下,兩者差距盡達兩層之多,十分奇異之布局;步入塔洞,外側有一瞭望台,磚砌護欄早已破爛不堪,故在邊沿又加鐵欄。站在塔*極目遠望,一側關山、一側東湖、一側南湖、一側長江大橋均盡收眼底,故有“數峰天外塔上塔“之譽。雖黃鶴樓早已不見,然有幸登臨洪山寶塔一遊,也是一大幸事。
因是軍事管製區,寶塔不對外開放,幾個軍人看見我們登塔,知是總院上來,未作阻攔與盤問。還是不敢久留,用小刀在塔*東西壁上留下名字後,慢慢退下來。返回路上*得《沁園春》一首,附於其後,以作紀念:
林海葉濤,短草長木,蜿蜒山上。看塔聳洪山,巍然屹立,笑看風雲,麵對陽光。藍天白雲,曠野無疆,英雄美名天下揚。七浮屠,看人生如夢,江水浩蕩。嶽飛英魂不死,揮矛躍馬血戰沙場。聽耳畔風起,誓言猶存;萬裏國土,盡收*膛。今日登臨,思前想後情更長。下決心,做浪子回頭,一遂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