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刊
作者:徐李燕
編者的話: 無數的文學、影視作品都將愛情奉為主題,一是給世人以啟迪,讓人習得經營愛情和婚姻的技巧;二是給人以慰藉,讓人相信無論社會如何變化,人們對浪漫愛情的渴望從未變過。本期,就讓我們一起品味影視作品中“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美好和堅守。
受訪專家:
上海心理谘詢協會會長 王裕如
北京紅楓心理谘詢中心督導 謝華
麵包愛情婚前選擇
代表劇:《北京愛情故事》
“不論你過著什麼樣的日子,我都會陪你一起過。”這是《北京愛情故事》中,沈冰對男友石小猛說的一段話。但從小在艱苦農村環境中長大的石小猛,強烈希望擺脫貧窮帶來自卑。他固執地以為,隻有給愛人一個好的生活,才配得上擁有愛情,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麵包”。眼睜睜地看著沈冰和別人走進了愛情殿堂。
無論在哪個時代,愛情總是伴隨著一定程度的功利主義。詩意的追逐,有時抵不過一蔬一飯的真實。尤其在邁進婚姻殿堂前,人們不得不麵對一個嚴肅問題:愛情不能當飯吃,對方是否真的適合白頭到老?此時,人們就開始了“愛情與麵包”的抉擇。
這其實是個沒有定論的老話題,自古就有“貧賤夫妻百事衰”的說法,但也有“寒窯雖破能抵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的堅持。隻不過,在現今這種速食的時代,一些年輕人向往安逸,在誘惑之初,便放棄愛情選擇麵包。於是,“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婚姻越來越少。
但實際生活中,如果把物質放在第一位,愛情會失去光彩,婚姻也不會長久。理想的境界是,化愛情為推動力去開創一番事業,在人生路上互相扶持,共同奮鬥,將沒有麵包的日子過成有麵包的日子,愛情會升華,曆久彌新。以愛情為起點,牽手在一起,也要對日後因為物質清貧可能出現的矛盾,做好充足的準備,真愛或許不能代替麵包、填飽肚子,但能陪伴人度過低潮,收獲自信和幸福。
人到中年拒絕誘惑
代表劇:《青瓷》
事業有成、人到中年的張仲平,麵臨種種誘惑。他與妻子之間的激情早已消退。偶遇神似初戀女友的美女記者曾真後,兩人視對方為知己,感情愈發濃重。但彼此發乎情止乎禮,僅有幾次的衝動,也在張仲平的高度自製下消弭了。堅守著道德底線的他,最後選擇了堅守婚姻,在微笑間揮別了知己。
人到中年,兒女的上學就業、父母的養老、事業的發展、身體的健康與否等諸多問題,都擺在麵前。這個時候,夫妻兩人感情出現疲憊期是難以避免的。但出現疲憊,到家庭瓦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經營婚姻,心態是最關鍵的。經營婚姻,需要耐心和細致。最好的方式就是坦誠,夫妻之間最忌諱隱瞞,先斬後奏的做法會引來更多猜疑和不信任。
人到中年,麵臨的誘惑會更多。這時候,關鍵是作為中年人的自控力。婚姻的本質是一個人和另一個人攜手終老的約定。如果,能理解並堅守,那麼便會獲得最終的幸福。
結婚不是愛情墳墓
代表劇:《金太狼的幸福生活》
對老婆大人要忍;對丈母娘要捧;對老爸要撐;對自己要狠!這是《金太狼的幸福生活》中,男主角金亮的家庭哲學。他一如既往地堅守著愛情和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