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住所,為了印證古埃及與天國之間的聯係。我又研究了古埃及的幾個大事件。其中就有公元前1567年的喜克索斯人的入侵。據埃及史籍記載:喜克索斯人是古代亞洲西部的一個混合民族,可能由塞姆族的部落以及部分胡裏特人和其他印歐族的人混合而成。於前17世紀從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進入埃及東部並在那裏建立了第十五和第十六王朝也就是公元前1674年至前1548年。
公元前約前1786年,強大的第十二王朝結束,繼承它的第十三王朝很弱小。這兩個王朝的首都都不在上埃及的底比斯,而在孟菲斯附近一個叫兩國的控製者的地方。它位於尼羅河三角洲的南端。雖然這個地方位於古埃及的中心,但第十三王朝甚至無力在這裏控製整個埃及。首先三角洲西部沼澤地的一個比較強大的家族從中央分裂,建立了第十四王朝。
第十三王朝中期涅弗霍特普一世統治時期這個分裂的過程加劇。涅弗霍特普一世的弟弟和繼承者索貝克霍特普四世統治時期喜克索斯人在尼羅河三角洲出現了。大約公元前1720年他們占領了阿瓦利斯。這些統治三角洲東部的喜克索斯王子和他們的埃及依附者的名字全部在聖甲蟲上記錄下來了。他們一起被合稱為第十六王朝。
生活在大約公元前300年左右的埃及祭司曼涅托在他寫的著名的埃及史中提到過野蠻的喜克索斯人的“入侵“。曼涅托在他的敘述中寫到,在一個“圖提麥奧斯“統治期間喜克索斯人占領了埃及。但是上述的法老的統治時間不會早於前1674年,因此曼尼索所描寫的可能是薩魯提斯占領孟菲斯及其附近的首都的事件。薩魯提斯是第十五王朝的創立者。雖然理論上第十三王朝一直延續到前1633年左右,但它後來的統治者隻不過是中埃及的地區統治者而已,而且是喜克索斯人的依附。孟菲斯失落的同時,也許與這個事件相應,上埃及的當地統治家族宣布脫離孟菲斯的統治,建立了一個獨立的王朝,第十七王朝。這個王朝後來將喜克索斯人趕回了亞洲,解放了埃及。
而據史籍記載,喜克索斯人其實有可能是商朝。但也無從去考據。然說到這裏,我又去圖書館查了一下關於雅赫摩斯的傳說。經數周的研究,在結合老陶匠的說法。我又有了新的發現。
與美尼斯一樣,為了光複偉大的王國。雅赫摩斯做了與他一樣的事情,隻不過後來很多東西都被其抹去。隻不過還是有蛛絲馬跡保存了下來。隻不過有一點讓人疑惑,因為這些東西已不再是陶瓷碎片,而是青銅器。也就是說,那個時候正是商朝鼎盛時期。
如果商朝入侵了埃及,那麼也說得通。畢竟當初的“天國”可算作世界隻中心。自然會以天朝上國自居。所以,雅赫摩斯東遊取經後又回頭打敗了喜克索斯人也有一定的道理。隻不過商朝就位於“天國”以西,當並沒有出兵攻打,這隻能說明一件事情。當初要尋到那傳說中的古老天國似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然,最後找沒找到,也不好說。
為了複仇,洗刷喜克索斯人為其帶來的恥辱。
圖特摩斯上台後,先在穩定了國內局勢之後,立馬發動了他執政後的第一仗,進軍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他在軍事會議上力排眾議,冒險越過一條峽穀,突然出現在敵方大本營美吉多城下,迫使卡迭什王國投降。這個紙糊起來的反埃及同盟也就煙消雲散了。
初戰的完美勝利大大刺激了圖特摩斯的野心,何況他血脈中還流淌著祖宗留下的不安分的因素。他執政期間對外擴張的重點是西亞敘利亞的諸城邦。在首戰告捷之後,圖特摩斯又花了近20年的時間反複多次征討,才最終確立了對敘利亞的統治,而他對敘利亞的征服嚴重刺痛了西亞大國米坦尼,強強相碰終不能免。米坦尼王國的悲哀在於它的對手是如日中天的埃及第十八王朝傑出軍事家圖特摩斯三世。數次大戰埃及都取得了壓倒性優勢,其中公元前1472年圖特摩斯還一度渡過幼發拉底河追擊對手。最後米坦尼屈服,並成為埃及的盟友,這使整個西亞地區大為震動,亞述和巴比倫都同埃及修好,巴比倫還將一位公主送給圖特摩斯為妃。兩個曆史最久遠的文明中心第一次以聯姻的形式相結合。
隨著圖特摩斯的威名漸行漸遠,越來越多的地頭蛇向他稱臣納貢。他的艦隊同樣所向無敵,東地中海成了他的勢力範圍,愛琴海諸島、克裏特島、塞浦路斯島都在他的海上帝國之中。
向北擴展是他的戰略重點,但圖特摩斯也沒有忘記埃及以南的熱土,盡管這些地區的文明程度稍遜一籌。南方的邊界在圖特摩斯時代被推進到尼羅河第四瀑布。
為了鞏固新征服地區的統治,圖特摩斯三世在西亞駐紮精悍的,並派駐總督進行治理,同時也利用當地土著王公進行統治。每征服一國,他便將其王公的子弟帶到埃及,一方麵作為人質,另一方麵也讓他們接受埃及的教育,培養對埃及的感情。這一招為世界各地的征服者所慣用,而圖特摩斯三世顯然為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