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過大年(2 / 2)

直跟著走了兩條街,姐倆才回家。

從初一到十五,除了必要的走親戚以外,姐倆每天都是跟著秧歌隊看熱鬧。偶爾再買上兩串糖葫蘆。

正月十五鬧元宵,晚上吃完炸元宵以後,就要開始灑燈,家裏每個角落都點上蠟燭,寓意亮亮堂堂。

天黑以後還要給死去的親人送上一盞燈,從家門口往墳地方向看去,就像無數移動的螢火蟲。

煙花爆竹齊綻放。張盼盼也跟著湊熱鬧,用大人給的壓歲錢,領著她妹買了一盒劃炮,鞭炮不敢放,就這個安全些,扔地上就響,圖個吉利。

過了十五,基本上這個年就過去了。

這天吃完晚飯,她趴炕上教妹妹認字,她媽靠著牆邊織毛衣,她爸也沒出去溜達,家裏的豬要下崽子,得隨時注意情況。

“我想著家裏還有點錢,開春了買點兒磚,把院套砌起來。”張爸和媳婦商量著。

“要不就先別整了,看看這錢留著幹點什麼,孩子一天天大了,用錢的地方多。”她媽不怎麼讚同。

“我看xx家都砌起來了,可板正了,錢沒了再掙唄,今年多養點豬就有了。”

她爸不會知道,今年的豬掉價,刨除去成本,根本沒剩著。

第二年她妹也上學,家裏拿不出錢,還有人情往份。被逼無奈,種完地以後,她爸就去磚廠推磚掙錢。 計件工資。

由於著急多掙點,每次都比別人推的多,結果下坡的時候車子不受控製。

他想用腳別一下刹車,結果獨輪車上的三角鐵刮傷了他腳筋,磚廠隻是出了一點醫藥費,可她爸爸從此幹不了重活。

決不能讓悲劇重演。

“爸,咱不能這麼想,本來養豬就掙不了多少錢,也就是個辛苦錢,可萬一豬肉掉價呢,一年到頭白忙活,你就沒想過用手裏的錢幹點兒別的?”張盼盼說。

“能幹啥?你知道?”看她爸那不屑的語氣,還執著他的磚院牆呢。

“咱家這好的地理位置,先天的優越條件,就後麵那門房,你就沒想幹點兒啥?”

“幹啥?租出去啊?”顯然張爸不在狀態。張盼盼都無語了,爸爸你可真敢想。

“開食雜店唄,咱家離供銷社遠,這裏學生這麼多,而且後麵那房子,自從我奶走就一直空著。你都不用現蓋了。”

“就那三毛兩毛的,能掙什麼錢?”張爸不屑一顧

“我覺得咱閨女說的有門兒,不管多少,穩賺不賠。”,張媽聽進去了,接口到。

要說以前怎麼沒想到,那隻能說這次她爸爸贏了,後來即使想到了,也沒錢。

之後沒過多長時間,供銷社那家就從大隊院裏搬出來了,買了她家鄰居的房子,重新開起了食雜店。

“別小看小孩子的購買力,我和我妹,每天就兩毛錢零花,就從來沒剩下過。”

看著爸媽陷入沉思,張盼盼選擇閉嘴,言多必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