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地宮文物(1 / 2)

和想象中的差不多,石室四周全是宗教壁畫,地麵上隻架了幾盞強光燈,其他都是空空蕩蕩,顯然陳洪濤也隻是在這裏觀察,沒有把石室當成自己的宿營地。

看了看沒有其他人,陳洪濤放低聲音說:“你找到經筒的使用辦法沒有?”

馬鴻陵搖搖頭:“我還不知道,我進去後也中了幻覺,根本沒有能使用經筒的提醒!”

“那采蓮籽的時候就有危險了,應該會有辦法的,實在不行我們隻能整體破壞一座石屋。對了,你給我的趙如琢老先生的劄記我也看了,剛才我在這石室裏發現了地宮,裏麵有不少東西,特別奇怪,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看看?”

“好啊,地宮中能有什麼東西?劄記上沒有寫啊!”馬鴻陵嘴上應著心中卻在想,一定是爺爺在三十年前運進的那批抗戰期間挽救的文物了。對於這批文物馬鴻陵沒有絲毫的占有欲,其來源也與馬家沒有任何私人關係,除了保護好交給國家外,馬鴻陵想不出其他的處理方案。

陳洪濤找到壁畫下的一角用力推開,一扇暗門顯現了出來,門內是螺旋向下的台階,不過奇怪的是,根本沒有劄記上所記載的寒氣,盈麵而來的是一股熱流,足有四十多度,馬鴻陵奇怪的看陳洪濤,陳洪濤也是同樣的不解表情。當然,現在不是討論冷熱的時候,二人打開戰術手電,依次走了下去。

轉了幾圈後鑽出一個券頂門洞,二人來到一間較大的石室,石室四周同樣是壁畫,不過都是沒有施以顏料的白描畫,正中就是那幅左右幹擾視線的“活”畫——仙人接引圖,圖上五處黑花蓮花極為顯眼,而最讓人稱奇的是地宮頂棚散發著自然的柔光,在這一片柔光下,堆積著大小五十多件木箱,木箱上分別編著甲乙丙丁這些天幹號碼,同時還有阿拉伯數字,顯然是有意精心碼放。

陳洪濤說道:“這地宮裏的發光頂棚就讓人歎為觀止,這些木箱更是我已經先打開一個看過,真是不得了!”說著陳洪濤把第一個長方形的木箱打開,木箱裏充斥著刨花,刨花的香樟味非常濃鬱,刨花堆裏有一個長長的木盒,木盒內堵塞著石灰和木炭,黑白相間十分醒目,陳洪濤從石炭和木炭裏取出一個長條狀的油布包,再次小心翼翼的打開,當這最後一層油布解開後一幅裱好的卷軸呈現在馬鴻陵眼前。

看著陳洪濤有些微微顫動的手,馬鴻陵猜到陳洪濤已經看過並知道其來曆——能讓國家軍方安全機關的重要負責人抑製不住激動,這個東西肯定是異常的珍貴了。

陳洪濤仔細的打開卷軸,馬鴻陵隨即看到這樣一幅青綠色的山水畫,在茫茫江水中兀然挺立著一座孤山,山上依勢而建了幾處殿堂樓閣,山頂上還有一座密簷磚塔,與嶙峋的山石十分融洽。江麵上樓船漁舟繞山往來,山間也有遊人香客,樓船上有青衣白衣二人指點觀山,山下江邊有一道城垣起伏通過。遠處雲霞明滅,煙水微茫,景物十分遼闊,畫法也工整,山石城廓皴擦點染,線條變幻流暢,風格瀟灑蒼秀,構圖不落俗套。

“你看得出是什麼畫麼?”

“我不懂這些,不過看著圖中景物比較熟悉,上麵有金山勝跡幾個字,落款寫的是唐寅,真是唐伯虎的畫麼?”

“這就是《金山勝跡圖》,如果是真的,那是無價的國寶!”看著馬鴻陵還是有些不解的眼神,陳洪濤苦笑一下,開口問道:“你知道陳璧君嗎?”

“陳璧君,不就是汪精衛的老婆嘛,怎麼她和這畫有關係?”

“太有關係了,據說陳璧君曾為這幅畫和日本人差點翻臉!這畫從乾隆時期就進了皇宮,1911年武昌起義不久慈禧死掉,隆裕升為太後,為了拉攏革命黨人隆裕太後就通過肅親王接見了汪精衛,把這幅畫送給了汪精衛。汪精衛後來投靠日本人,日本人卻打上了這幅事的主意要他獻出來,汪精衛的老婆陳璧君就要把畫裝船轉移,結果讓日本人把船動走了。”

“搶走了怎麼還在這裏?”

“你不要急還有後文,日本人找遍了船上也沒有發現這幅畫,陳璧君也是聰明一時的人物,臨時改用日本客輪轉運到南京,由於自己家裏有日本眼線不安全,陳璧君把畫轉交給二號漢奸周佛海代為保存,日本人下手更狠,趁著周佛海不在家潛入周佛海的地下室割開保險室的鋼門,盜走這幅畫,並用汽油燒毀了周家。可是這幅畫就從此失蹤了,日本人內部消息說東京沒有收到,周佛海說連同自己的收藏全部損失,而陳璧君覺得周佛海和日本人都有可疑,可是隻能忍痛裝作不知道。沒想到啊沒想到,原來《金山勝跡圖》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