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千古一平邊策(1 / 2)

顯德二年,如今進入四月了,春和日麗。

這一陣子,朝會之上,郭榮案首堆了厚厚的奏疏,全部都是大軍征戰的策略,可是沒有一份他看得入眼,他見文武百官坐在兩側,都在蹙眉思考。

而最近軍報稱:上月伊始,秦州部分民眾趕到開封府,上書皇帝郭榮西征,郭榮早有此意,於是采納了意見,然而周圍獻策之人大多缺乏全見。

蜀國方麵,當月,在得知了有秦州百姓跑到開封之後,蜀帝孟昶派遣趙季劄前往秦州、鳳州,巡視邊疆。秦州、鳳州二州還是趁著郭榮無力南下,自顧不暇而趁機侵占的。

趙季劄毛遂自薦,頂替掉了原本駐守在當地的雄武節度使韓繼勳和鳳州刺史王萬迪,擔任起了當地最高軍事將領的職務。

之後,孟昶派遣樞密院的王昭遠前往兩州地區安排兵力。

最近蜀帝命趙季紮出任秦鳳二州,周、蜀兩國邊境恐怕有一場硬仗要打。

昨夜納比部郎中王樸抱病入宮見他,向他提出“先易後難、先南後北、各個擊破”的獻策,確定先攻後蜀,再征南唐、伐契丹,最後滅亡北漢的統一方略。他聽了之後,當下就鼓起了掌。

而他手中還握有昨日王樸上疏的那份平邊策奏疏,昨日王樸離去之後,他整夜挑燈夜讀,一字一句都在斟酌王樸奏疏中所奏之言,又結合當下大周國力以及禁軍戰鬥力,直到三更他才熄燈就寢。

今日朝會之上,他正打算讓王樸將此策獻計給他,然後讓朝中大臣都聽聽《平邊策》。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這時候比部郎中王樸出列,道:“陛下,臣有本奏!”

郭榮看著王樸,用讚許的眼神看著王樸,道:“文伯,你有何奏?”

“陛下,臣有一策,可滅其國!”王樸毫不誇張地回道,而且言語之中凜然一股氣勢,的的確確當得起是一條滅國之策。

而朝堂之下,範質等人聽說滅國之策,也豎起耳朵在聽,不過也有大臣疑惑王樸的計策,也想聽聽他怎麼說。

郭榮聽到王樸的稟奏,問:“哦?!文伯說來聽聽。”

王樸雙手執笏,站立大殿,頓時渺小的身影一下子變得巨大起來,他慷慨直言,道:“陛下,臣以為失吳、蜀、幽、並皆由失道,無不以君暗臣邪、兵驕民困、奸黨內熾,武夫外橫,今取四邊,應反其行為,進賢退不肖,恩隱誡信,賞功罰罪,去奢節用,時使薄領。民心既歸,天意必從。至於攻取之道宜先取南唐江北諸州,得江北,江南易取。取江南,則嶺南、巴蜀可傳檄而定。南方既定,則燕地必望風內附,否則移兵攻之,席卷可平。至於河東北漢,自高平之役後力竭氣沮,不為邊患,宜後圖,待天下平後,可伺機一舉而擒……”

範質等人已經從王樸的策略之中聽出了意思了,總而言之,此策之中,王樸提出先攻南唐,取得南唐江北,再進一步而控製南方各國。以後再取後蜀和幽州,最後解決契丹邊患的這麼一個明確的戰略思想。朝廷之上所有大臣都仔細地聽著,王樸的一番策略真是精彩絕倫,堪為千古的出師表啊!

不錯,大臣們也在點頭稱是。

郭榮聽了當下驚歎連連,忙問朝堂之上其餘大臣,而此刻其餘大臣全部竊竊私語一陣,隨後一齊說道:“臣等讚成比部郎中的意見!”

“唔!那好,就采納王文伯先南後北、先易後難之策。”

接著他向大臣們詢問誰可以向西攻取秦州、鳳州,問:“諸位臣僚,你們認為此次出征,誰可堪此重任?”。

自從顯德元年馮道死後,郭榮任王浦為丞相,高平之戰之後回到開封加任王溥為紮部尚書、監修國史。

此刻王溥出列,道:“陛下,臣有本奏!”

“齊物,何奏?”郭榮道。

“臣推薦宣徽南院使、鎮安節度使向訓(向拱字星民,懷州河內人。始名訓,避周恭帝柴宗訓諱),此次出征。向訓可為重任。向訓此人,功勳卓著。廣順年間,遷皇城使,出監昭義屯軍。並州時,虎亭南之戰,殺三百餘人,擒百人,獲其帥王璠、曹海金,又敗其軍於壺關。後征慕容彥超,賊平後,遷為陝州巡檢。未幾,改客省使、知陝州。延州節度使高允權卒,朝廷命其權知州事,俄遷內客省使。此次北征,高平之捷,以功兼義成軍節度、河東行營前軍都監。所以向訓可堪西征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