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微博中可使用的媒體元素
目前,多數微博服務提供商都在想辦法讓微博不僅僅限於文字,除文字之外還可以包含其他一些媒體元素。
(1)超鏈接。多數微博網站都提供了在微博帖子裏增加超鏈接的功能,這使得微博可以方便地跳轉到其他頁麵。為了減少超鏈接地址所占字符的長度,多數微博網站都會將這類超鏈接地址壓縮為短地址。
(2)圖片。多數微博網站提供了在微博上插入本地圖片的功能,這使得微博打破了過去隻有文字的局限,圖片也使得微博的帖子更直觀,更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另外,對於帖子正文140個字以內不能描述清楚的內容,也可以用圖片的方式來顯示更多的文字。
(3)視頻。多數微博可以輸入視頻網站播放頁麵的鏈接地址來插入視頻,也可以從電腦直接上傳視頻,這也使得微博帖子的表現力更豐富。
(4)音頻。目前一些微博已經能夠提供插入音樂的功能,並且部分微博服務商還提供了語音微博服務,這使得微博更加豐富多彩。
(5)表情圖標。許多微博都提供了豐富的表情圖標,合理地利用它們,可以使微博帖子有更多表現個性的地方。
6.微博的特點
微博這個技術含量並不複雜的平台可以歸納為六個字:“短、平、快、碎、即、開”,簡稱為“六脈神劍”。
(1)簡短式記載:短
由於微博通常以140個字符(或漢字)為帖子的最長長度,這就使得微博的帖子很精練,也使得微博非常適合快餐文化。同時,微博的“短”也使信息數量有所增加,因為一個人一天可以發很多條微博。
微博的“短”讓更多忙碌的人更容易表達,更願意表達,同時,它也讓微博的評論和回複變得更容易、更精練。
一些過去比較難采訪的名人或專家,在使用微博後,他們會自己對一些重要的事件發表觀點,且表達的方式也比較輕鬆、客觀,這為記者收集名人觀點進而撰寫稿件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2)平等式交流:平
微博用戶的背景各不相同,但在微博上大家都是平等的,你不僅可以關注自己的偶像並看到他們的帖子,還能與他們進行互動交流。另外,微博上的帖子及評論通常比較輕鬆,與其他相對嚴謹的媒體而言,更容易促進用戶之間的平等交流。
由於多數微博平台都提供認證功能,這使得從微博上能更容易找到經過認證的、信息可靠的人或企業,這也為微博上的社交鋪平了道路。
(3)裂變式傳播:快
你發布的帖子你的粉絲都能看到,如果這條帖子有亮點或價值,那麼你的粉絲中就可能有人會通過轉發將其分享出來,這樣他的粉絲也可以看到這條帖子。依此類推,有些帖子就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傳播給很多人。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新鮮的、有價值的或有趣的信息在微博上的傳播速度非常快,讓人們不得不感歎微博傳播的威力。當然,在最初使用時,可能由於你的粉絲很少而比較難看到你的帖子被快速地傳播,這種情況也會發生在那些本身看起來就很枯燥無味的帖子上。
(4)碎片式呈現與時間利用:碎
由於信息簡短,加上在你的微博首頁上看到的是你關注的所有用戶發布的按時間順序倒序排列的所有帖子,那麼相對而言你看到的每個人的信息都是碎片式的,除非你進入到其頁麵去專門查看。同樣,你的信息呈現在你的粉絲麵前時也是如此。
其實,有時微博的“碎”與“短”也讓較長的連載信息被“無情”地分散,這的確是受微博的長度所限。然而,同樣是這兩個特點,使得人們可以更好地利用碎片時間(例如工作間隙、上下班路上等)去發布微博帖子,或是去看別人的帖子,參與微博的討論等。
(5)即時式發布與搜索:即
用戶可以隨時發布微博,同時,前麵提到過,微博中還可以隨時搜索到所有用戶發布的帖子,包括用戶最新發布的。百度等傳統搜索引擎通常並不能保證網站上剛剛發布的信息就能被用戶搜索到,因為它們抓取頁麵需要時間。
利用即時搜索,可以很容易地搜索兩類信息。一類是用戶,找到那些名字或簡介中含有某個關鍵詞的用戶,然後查看或關注他們;另一類則是微博帖子,找到那些包含了某個關鍵詞的微博帖子,然後查看、轉發或評論。
(6)開放式群聊:開
微博上的討論是一種開放式的群聊,這意味著事先並不能確定哪些用戶會參與進來。當你在討論一個話題時,每個時間段都可能有不同的用戶“從天而降”參與到討論中,不同用戶的參與使得微博的討論常會產生更多新奇的觀點。
相對而言,這種開放式的討論要比其他的社交網絡平台更先進,因為大多數其他社交平台中的“圈子”或“群”都是相對封閉的,隻有這個“圈子”或“群”裏的用戶才能參與討論,它能產生的“驚喜”自然不多。另外,一些微博平台也提供了“微博群”的功能,主要是為了讓一些有相同需求的用戶發布一些不想讓外部看到的信息,當然前提是這些人都要加入到這個微博群裏。
正是微博的這些特點讓它成為社會化媒體的新寵,也正是這些特點讓它在信息時代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快速發展中的微博和微博帶來的傳播方式,甚至思維模式的變化,究竟會給世界帶來什麼?這是一個龐大的命題,不隻是互聯網專家可以思考,也不隻是學界精英可以思考,每個人都可以思考,都可以寫出140個字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數以億計的微博注冊用戶每個人都就此寫一段話,就是一本厚厚的書,一本足以概括微博意義和精神的厚書。
微博的崛起,不僅是數量的增加,還因其囊括了各個階層。北京市公安局開通微博發布信息,大陸唯一的省級官方微博“微博雲南”開通,大陸演員姚晨成為“微博女王”,因奧運退賽一度人氣受損的劉翔在騰訊的微博竟然擁有1000多萬粉絲,如此大的數量除央視春晚和新聞聯播外,恐怕很少有媒體可與之抗衡。
以“5·12大地震”為例,地震發生後,Twitter上第一條關於地震的消息是在北京時間當天下午2點35分35秒發布的,比彭博新聞社快了22秒。美國航空2009年1月的空難、印度孟買的連續恐怖襲擊,Twitter使用者發出的目擊照片和信息,都是最即時的信息。
一名叫作土井雪江的18歲大學一年級日本女生,自己掏錢買了到日本最南端衝繩的機票之後,開始借助Twitter進行免費環遊日本的計劃。“我打算從廣島到山口,誰能幫忙?”“誰能解決我在德島的住宿?”借助一部iPhone,她每天用文字更新自己的行程,用圖片發布自己和熱心人的合影,微博上她的近萬名粉絲一起見證了她的旅行,做單身女子行路的“保護人”。這個看似異想天開還有點浪漫的舉動讓人們瞥見了Twitter的力量。
在伊朗大選衝突中,Twitter不僅是實時新聞的來源,更扮演了通信的媒介。把它置於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中,將意味著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影響信息傳播和流動的關鍵節點,信息封鎖和監控的成本加大,基於信息自由流通、言論自由傳播的民主潮流不可阻擋。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裏,李開複離職和創業、《財經》原主編胡舒立辭職、方舟子打假、甘肅舟曲災區的實時報道、微博打拐、藥家鑫案、馬雲支付寶事件……一係列頗受關注的熱點事件印證了微博的媒體價值。
相關專家表示,在微博時代,人們早已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更多的人利用這一開放性平台扮演起“傳播者”的角色,並且不需要經過“把關人”,因而原汁原味地呈現出事件的現場感。而它的“關注”、“轉發”等功能讓信息的傳播猶如湖麵的漣漪,一圈圈越來越大地泛開,達到了以點帶麵的效果。
如果說SNS(社會性網絡服務)是通過親友關係連接的網絡,那麼微博就是用一個個事件、話題把“脖友”們聚在了一起。每逢社會重大事件,新浪微博的發送量都會在短期內迅速增加,而且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在南非世界杯時,微博成為網友們重要的評球“地點”。
2010年7月12日,決賽上演的當天,新浪微博上的原創微博多達1904369條。此後,許多名人針對世界杯的評論被廣泛轉發。此外,在社會重大事件中,新浪微博上單條內容的轉發和評論數也會出現明顯提升,充分展現了其所具備的強大互動性。
2010年8月8日,舟曲泥石流災害發生的第一天,當所有媒體因為交通原因無法到達災區的時候,一個叫王凱的男生將最新的災情用手機發布到了自己的微博上,包括新華社在內的主流媒體都在報道中大量引用了他的照片。他用最不專業的手機拍攝災難,卻用微博這種最時尚的方式傳遞著感動。
2010年8月19日22點47分,新媒體營銷人士梁樹新在新浪微博上簡單介紹了李萌萌高考誌願被遺漏事件,號召網友進行轉發。此後,該微博被原文轉發93396次,收到22948條評論,李萌萌最終被高校錄取。
是的,這就是微博帶給世界的變化,信息的傳播不再是從上到下,而是沒有中心的開放式的傳播,精英和大眾之間的界限模糊了,權威和平民之間的界限模糊了。如果說,博客讓不是記者的知識分子有了發表自己觀點的地方,那麼可以說,微博讓不是知識分子的普通人也可以表達自己。畢竟,寫篇1500字的博客和140字的“圍脖”完全不是一回事。正因為快捷、簡便,所以微博日益成為網民爆料的首選方式,這對互聯網輿論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
這種影響就是微博的力量所在,它可以聚沙成塔,可以水滴石穿。這不是硬實力,而是軟實力,用互聯網評論家們的話說,這是“圍觀的力量”。
微博已經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然而這個看似並不複雜的互聯網新寵將走向何方?未來的微博將如何展現在人們麵前?讓我們從目前微博的發展去窺測微博未來的發展趨勢。
據DCCI預計,2011年中期國內微博用戶將突破1億;2011年年底、2012年年底、2013年年底,這一數字將分別有望突破1.5億、2.8億、4.6億。各家微博2013年前後在該領域將步入市場成熟期。
進入成熟期的標誌有4個:獨立用戶數在網民總量中的占比超過30%;用戶增長率放緩但用戶規模增長絕對值依然比較高;微博營銷模式趨於清晰,服務商營收開始進入起飛曲線;微博與SNS等其他互聯網服務之間的滲透合作關係趨於清晰。服務商的微博賬戶數的年增長率將為140%~200%,微博用戶的爆發式增長將出現在2012年、2013年左右。
微博的優勢及發展趨勢
為了加深對微博的理解,我們不妨將其與幾種類似的新媒體應用服務進行一番對比。“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通過比較你會發現微博相比其他工具的好處。
1.與其他工具相比微博的優勢
(1)微博與博客的區別
由於微博的中文及英文(MicroBlog)名字都與博客(Blog)有聯係,因此常有人分辨不清。通常,微博長度限製更嚴(如前述的140個字),顯然更簡短;而博客可以長達上萬字,顯然可以用於發布篇幅更長的詳細內容。
當然,目前也經常有用戶通過微博對自己的某篇博文進行精彩簡介,並在微博上加上博文的鏈接地址,這樣如果誰想了解詳細內容,可以通過鏈接跳轉到博文上。同時,一些微博平台(如新浪微博)已經將博客與微博打通,在包含有某篇新浪博文鏈接的微博帖子上的評論,會同時出現在博文的評論區域。
(2)微博與即時通信工具的區別
即時通信工具(如QQ、MSN等)默認是兩個用戶間的單獨交流,而微博則默認是公開的群聊。即時通信中的群聊通常是圈子裏相對固定的人群,有相對的封閉性,而微博則可能在群聊過程中不斷有無法預知的各種用戶加入討論,有相對的開放性。
另外,即時通信的每條消息按時間順序交互出現,無所謂轉發與評論的概念,而微博則存在原帖及針對原帖的轉發與評論的區別。當然,還包括好友關注方式的不同,微博上可以單向關注,而即時通信裏均是雙向關注。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微博私信有朝著即時通信發展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