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吃虧是福,著眼未來(3 / 3)

一天早晨,父親做了兩碗荷包蛋麵條,一碗上邊有蛋,一碗上邊無蛋。端上桌,父親問兒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一碗!”兒子指著臥蛋的那碗。“讓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親說,“孔融7歲能讓梨,你10歲啦,該讓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讓”“真不讓?”“真不讓!”兒子一口就把蛋給咬了一半。“不後悔?”“不後悔”兒子說罷又是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兒子吃完,父親開始吃。沒想到父親的碗底藏了兩個荷包蛋,兒子傻眼了。

父親指著碗裏的荷包蛋告誡兒子說:“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第二天,父親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麵條,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端上桌,問兒子:“吃哪碗?”

“孔融讓梨,我讓蛋。”兒子狡猾地端起了無蛋的那碗。“不後悔?”“不後悔。”兒子說得堅決。可兒子吃到底,也不見一個蛋,倒是父親的碗裏上臥一個,下藏一個,兒子又傻了眼。

父親指著蛋教訓兒子說:“記住,想占別人便宜的人,可能要吃虧。”

第三天,父親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麵條,還是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父親又問兒子:“吃哪碗?”

“孔融讓梨,兒子讓麵,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兒子誠懇地說。

“那就不客氣啦。”父親端過上邊臥蛋的那碗,兒子發現自己碗裏麵也藏著一個荷包蛋。

自古就有“吃虧是福”的說法。但對於其中的道理似乎有很多人還沒有真正理解,或者隻是表麵上一知半解,而實際行動起來卻大打折扣。

吃虧,雖然意味著舍棄與犧牲,但也不失為一種胸懷、一種品質、一種風度。貪心的人,總是費盡心思去算計別人,在其熱情、仗義與關切的偽裝背後,更多的是肆無忌憚地對別人的進攻與傷害。不怕吃虧的人,才會在一種平和自由的心境中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舍得智慧:

吃虧與占便宜之間總是有一種悖論:越是怕吃虧往往會吃虧,反而不怕吃虧的卻不吃虧;越是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反而不想占便宜的人卻得到了便宜。所以,生活中一定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老想著占便宜。

6.吃虧是一種胸襟

常言道,“吃虧是福”,又說道“要想好,大作小”,就是自覺自願地吃虧。這種吃虧,是較“忍讓”和“無私”更進一步的思想修養。因為,為了顧全大局,犧牲一點自身的利益,以達委曲求全之目的,可算是一種高尚的思想境界。

清代一宰相老家親人與鄰居爭房基地,為了打贏官司,故修書一封讓宰相從中周旋。此宰相深明大義,給家人回書一封,寫道:“千裏修書隻為牆,讓他幾分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使家人與鄰居免去官司,平息了爭執。

有人與朋友合夥做生意,幾年後一筆生意讓他們將所賺的錢又賠了進去,剩下的是一些值不了多少錢的設備,他對朋友說,全歸你吧,你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留下這句話後,他就與朋友分手了。顯得多有胸襟啊,沒有相互埋怨,人生瀟灑自在。

其實,吃虧是一種胸懷,沒有寬廣的胸懷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可以說吃虧很大程度上是衡量一個人的品行端正、思想高尚的標尺。所以,一般的人不吃虧,聰明的人甘於吃虧,智慧的人樂於吃虧。把吃虧當做一種福氣,是一個人思想的最高境界。任何一個有作為的人,都是在不斷吃虧中成熟和能幹起來,從而變得更加聰慧和睿智,也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人生中有很多品德,在眾多的品德中,擁有容得下吃虧的肚量是很重要的。然而,仍然有很多人容不得他人占去便宜,於是苦心孤詣地維護自己的利益。這些都是目光短淺的人,他們隻顧眼前的蠅頭小利,最後不是墮入失敗的深淵,就是被人唾棄。人的一生就是這樣,不能隻占便宜不能吃虧。那些有遠見的智者往往選擇甘願吃點小虧以減少是非,避免不必要的失敗。

擁有能裝下吃虧的胸懷,才能真正變“虧”為“盈”。人生的道路上會有許多變數,塞翁失馬,禍福難定,眼前的“吃虧”也有可能上潛在的機遇。

舍得智慧:

能吃虧是做人的一種胸懷,會吃虧是處事的一種睿智。能吃虧的人必定是胸懷大誌,有著偉大抱負的,懂得吃虧的人也必定是生活灑脫,深明大義的。吃虧是生活中的哲學,是為人處世的聖經,是偉大人格的集中展現。

7.會吃眼前虧才是好漢

古人雲:好漢不吃眼前虧,但是很多時候,要為了成就事業,好漢也要學會吃眼前虧。這種處世哲學是以吃“眼前虧”來換取他的利益,是為了“生存”和更高遠的目標,如果因為不吃眼前虧而蒙受更大的損失或災難,甚至把生命都丟了,還說什麼未來和理想?

一天,獅子建議9隻野狗同它合作獵食。它們打了一整天的獵,一共逮了10隻羚羊。

獅子說:“我們得去找個英明的人來給我們分配這頓美餐。”

一隻野狗說:“一對一就很公平。”獅子很生氣,立即把它打昏在地。

其他野狗都嚇壞了,其中一隻野狗鼓足勇氣對獅子說:“不!不!我的兄弟說錯了,如果我們給您9隻羚羊,那您和羚羊加起來就是10隻,而我們加上一隻羚羊也是10隻,這樣我們就都是10隻了。”

獅子滿意了,說道:“你是怎麼想出這個分配妙法的?”野狗答道:“當您衝向我的兄弟,把它打昏時,我就立刻增長了這點兒智慧。”

在這個寓言當中,狗能夠分到一隻羚羊就是眼前虧,它若不吃,換來的可能是獅子的利爪。你認為哪個劃算?

有不少人會為了所謂的“麵子”和“尊嚴”,甚至為了所謂的“正義”與“公理”,而與對方發生衝突,有些人因此而一敗塗地不能再起,有些人雖獲得“慘勝”,但元氣大傷!

西漢淮陰侯韓信是“好漢要吃眼前虧”的最佳典型,胯下之辱對一個男人來說那是奇恥大辱,但韓信二話不說,爬了!如果不爬呢?哪來日後的統領雄兵、建功立業?他吃眼前虧,為的就是留住有用之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春秋時的越王勾踐戰敗之後曾被抓做人質,去給吳王夫差當奴役,從一國之君到為人仆役,這是多麼大的羞辱啊。但勾踐忍了、屈了。是甘心為奴嗎?當然不是,他是在伺機複國報仇。

到吳國之後,他們住在山洞石屋裏,夫差外出時,他就親自為之牽馬。有人罵他,他也不還口,始終表現得很馴服。

一次,吳王夫差病了,勾踐在背地裏讓範蠡預測一下,知道此病不久便可痊愈。於是,勾踐去探望夫差,並親口嚐了嚐夫差的糞便,然後對夫差說:“大王的病很快就會好的。”夫差就問他為什麼,勾踐順口說道:“我曾經跟名醫學過醫道,隻要嚐一嚐病人的糞便,就能知道病的輕重,剛才我嚐大王的糞便味酸而稍有點苦,所以您的病很快就會好的,請大王放心!”果然,沒過幾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認為勾踐比自己的兒子還孝敬,很受感動,就把勾踐放回了越國。

勾踐回國之後,依舊過著艱苦的生活,一是為了籠絡大臣、百姓,二是因為國力太弱,他要養精蓄銳,報仇雪恥。他睡覺時不鋪褥子,而是鋪些柴草,還在房中吊了一個苦膽,每天嚐一口,為的是不忘所受的苦。

吳王夫差放鬆了對勾踐的戒心,勾踐正好有時間恢複國力,厲兵秣馬,終於可以一戰了。兩國在五湖決戰,吳軍大敗。勾踐率軍滅了吳國,活捉了夫差,兩年後成為霸王,正所謂“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勾踐所受之辱,可以說達到了極點。但他熬了過來,不僅報了仇,雪了恥,還成了當時的霸王。所以,當你在複雜的社會中碰到對你不利的環境時,必須采取委屈求全的策略,寧可吃眼前虧,也不要急躁冒進。隻有敢於吃眼前虧的,才是真正的好漢。

舍得智慧:

古人雲:小不忍則亂大謀。能忍是成就大事業者得必備素質,在處於不利的環境中,要懂得示弱、吃虧,而不應該是血氣方剛,蠻幹死拚。蘇東坡在《留侯論》中也指出了成大事者要有能忍的品格。大丈夫能屈能伸,吃了眼前虧,是為了以後臥薪嚐膽,成就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