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敲響中華文化寶庫中的銅鼓(1 / 1)

敲響中華文化寶庫中的銅鼓

七鄉言說

作者:胥佑良

一麵麵原始古樸、渾圓鋥亮、工藝精湛、花紋精美的文山銅鼓,無聲地訴說著2700多年前文山壯族同胞的生活圖景,標榜著文山悠久燦爛的曆史文化。

鼓聲響起來,天空變得明亮而高遠,時光也加快了速度,地裏的莊稼由墨綠變成金黃。在更高的天空裏,一群鳥兒把高度讓給了星星,文山銅鼓的繼承者,走在南高原上,張揚前所未有的活力。

銅鼓本身還有很多精彩的懸念沒有露出水麵,我卻十分敬佩和懷念創造銅鼓的第一人,他從想做銅鼓到動手做銅鼓,從開始做銅鼓到成功做出銅鼓,一定不是一帆風順的,他麵對諸多的挫折和失敗,一定具有樂觀積極的持久心態,並不斷戰勝自卑,以堅韌不拔的意誌,最終才使鼓聲響起來。上天不會偏愛任何一個民族,卻特別喜歡有創造力的民族,文山銅鼓的生命力就是最好的寫照。

文山作為銅鼓的起源地之一,譽為中國“銅鼓之鄉”。全世界館藏傳世銅鼓2400 多麵,其中,中國館藏量1400 麵,流傳於民間至少有2000多麵。如今文山出土和發現的138麵銅鼓,以內涵、數量和密度成為世界之最,其中有春秋時期6麵銅鼓。文山在1949年發現的一麵銅鼓,直徑68.5厘米,是至今雲南發現的紋飾最精美的銅鼓,現存於雲南省博物館,被學術界認為是銅鼓文化研究的“活化石”。文山還擁有萬家壩型、石寨山型、麻江型、北流型等全國界定的8大類型銅鼓。明天還有多少銅鼓出土,這是曆史的秘密,我們懷著無限的期待。

銅鼓文化是一個世界性的學術課題,文山銅鼓負載著民族的精神和使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奇葩,引來世界銅鼓學術界的極大關注,成為國際學術研究的一個新亮點。銅鼓屬青銅器範疇,古代青銅文化有人稱為“國之重器”,是國內外特殊的民族曆史文物。《後漢書·馬援傳》說:“援好騎,善別名馬,於交趾得駱越銅鼓。”這是對壯族銅鼓的最早記載。公元前7世紀的句町國主要生活在文山,銅鼓在這一時期問世並發展成熟。從1897年,德國學者邁爾和夫瓦發表《東南亞的銅鼓》算起,銅鼓研究已有100多年的曆史,文山銅鼓還先後引來了美國、意大利、英國、韓國、日本、泰國、越南7國等海內外70多名專門研究世界銅鼓文化的專家,以“驚訝”和“震撼”的心靈來研究文山銅鼓文化。

文山銅鼓把冶金、鑄造、美術、音樂、舞蹈融為一體,折射出政治、經濟、文化等功能,形成了別具魅力的銅鼓文化,代表著古代先民權力和財富,是一部多民族的文化典籍和無字的百科全書,寄托著先人的愛恨情感,凝聚文山各民族的精神力量。文山壯族銅鼓體現了創造、有序、和諧的宇宙觀和生活理念,成為中華民族文明中獨放異彩的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在博物館裏,我懷著安然的心態走近銅鼓,然後深深地呼吸再呼吸,輕輕地敲幾下銅鼓,果真是響鼓不用重錘,鼓聲清脆地響起來。這就是幾千年來一直流傳下來的聲音,我仿佛看到了2000多年前的某個熱烈的場景,古代用銅鼓宣戰、助戰、祭祀、節日、節慶、婚喪、開春播種時的場景。文山銅鼓雖然埋藏在紅土地裏若幹年,但銅鼓激動人心的聲音是隱藏不了的,你聽,文山銅鼓的聲音依然是那麼熱烈。

令人遺憾的是,銅鼓在2000多年的流傳過程中,精湛的銅鼓工藝已經失傳,古人是怎樣鑄造銅鼓的至今仍是專家探尋的千古之謎。銅鼓見證著文山民族文化曆史,銅鼓之聲,寄托了古人的思想感情、宇宙觀念、生活習俗和人生理想。傳承和保護古老而神秘的銅鼓,旅程是艱難的。隨著進一步對文山銅鼓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文山銅鼓能夠煥發出璀璨奪目的光芒,在世人認識古老的銅鼓過程中,發出美妙雄渾的聲韻。

文山銅鼓文化是雲南的、中國的,也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