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王,盤王
七鄉風情
作者:李萬輝
盤王,盤王。每年的農曆十月十六日這天,對於文山州10多萬瑤族人民來說,是一個神聖而喜悅的日子,從城鎮到鄉村,凡是有瑤族居住的地方,每位瑤民的心裏那位盤王聖皇會變得神聖和清晰。舉頭三尺有神靈,那神台上供奉著的盤王會變得真實和實際,活生生的,穿越時光的塵埃,降臨人世,帶著帝王的威嚴,關切著眾生的生活,庇護著人間平凡的氣息,帶給人們子孫繁衍,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盤王聖祖,是瑤民們心目中真正的神,從來沒有一個人如此深入到他們的內心。因為有遠祖高高在上,注視著人世間的一切,庇護著他熱愛的後代們。瑤族人民的生活由此會變得美好和幸福!
盤王,盤王,由此緣生的一個節日,一個民族古老而傳奇的節日。過去主要是在民間舉辦,各地時間不一,村民們聚在村子裏的小塊平地上,打起長鼓,舞起木獅,雖然熱鬧,但卻單調。1984年夏天在廣西南寧召開的全國瑤族代表聚會上,每年農曆十月十六日被確定為全國瑤族統一的盤王節。從此,瑤族盤王節被搬上了正式的民族舞台。時至今日,相繼在文山的麻栗坡縣猛硐瑤族鄉,西疇縣興街鎮東瓜衝,富寧縣洞波瑤族鄉胃基村、富寧縣果布村,廣南縣城、八寶鎮革郎村,丘北縣錦屏鎮衝革村,馬關縣篾廠鄉大丫口村及文山七花廣場等地舉辦。盤王節被時代賦予了新的特色和內容,不斷推出具有時代氣息的瑤族歌舞,豐富和充實瑤族的歌舞文化,從民間從鄉村走進城市,走近大眾,吸引觀眾的目光,盤王節已經成為飽含民族文化韻味的傳統節日,成為文山眾多民族歌舞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更多的人見識了它的神秘風采。節日期間,殺豬宰雞,喝酒吃肉,款待親友,歡歌笑語,熱鬧異常,歡聚數日方散,節日結束。1985年,在富寧縣城舉辦雲南省首次盤王節,青年男女設歌台對唱“盤王歌”、“鴛鴦歌”、“曆史歌”、“生產歌”等,跳長鼓舞、銅鼓舞,打花棍,放爆竹,韻味獨特,熱鬧非凡。2006年在洞波瑤族鄉果布村舉行紀念盤王節活動,觀眾人山人海,人頭攢動。瑤民們表演了《瑤山古韻》、《竹鼓脆響》、《掛燈舞》、《跳鈸》、《度戒》等節目,現場歌聲悠揚、舞蹈曼妙、鑼鼓聲聲,彩帶飄揚,將一個山地民族悠久的曆程和思祖的心願展現出來。2008年在文山七花廣場舉辦的盤王節,規模大,層次高,大型文藝節目《瑤山歡歌》的表演,將瑤族漫漫千年史中的遷徙、祭祖和度戒等神秘文化展示得淋漓盡致,高潮迭起。周邊的西雙版納、紅河、貴州的瑤族同胞也被邀請進來參加盛大的節日。盤王節,將天下的瑤族緊緊地聚集一起,心連心,根係根。
盤王,盤王,自古都是瑤族人文和精神的領袖!盤王節,一個獨特的歌舞節日,瑤族人民獨有的身份證,是瑤族傳統文化的延續和象征。每次節日的盛開,是歌之會,舞之海。當節日的時辰到來,鞭炮聲震響,盤王在神龕上微笑,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盛裝歡聚一堂,歡聲笑語,歌台上開始好戲連台,“盤王歌”、“鴛鴦歌”、“曆史歌”、“生產歌”等歌聲陣陣,抑揚頓挫;長鼓舞、銅鼓舞,打花棍,拋花包,舞姿翩翩,五彩服上銅器脆響,絲線飄飄。廣南瑤族群眾節日期間要跳長鼓舞,唱盤王歌,有的村寨還打花棍、放花炮。長鼓舞有起壇、召龍等十多個場次。跳舞開始時,均由族老向盤王奠祭,然後鳴槍二響,接著鑼鼓齊鳴,兩男兩女踩著鼓點翩翩起舞,時而翻騰,時而旋轉或跳躍,展現其民族耕山狩獵、伐木、播種等原始畫麵。盤王歌由姑娘圍於舞者旁合唱,其歌詞為開天辟地、人類繁衍等內容。此外,男女青年還互相對唱情歌,尋求佳偶,以定終身。還“盤王願”是節日期間最重要的宗教活動。瑤族為什麼要還盤王願呢?相傳遠古時期,盤王子孫在遷徙渡海時,遇到狂風暴雨,船隊無法靠岸。在危難之中,人們想到先祖盤王有靈性,就對盤王許下願,祈求盤王顯靈,保佑船隊平安無事。果然,許下願後風平浪靜,船隊安然靠岸。上岸後,人們置三廟聖王,還了第一次盤王願。由此,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要舉行還盤王願祭祝活動。富寧縣的板瑤支係(自稱“尤勉”)新婚夫婦要在婚後選擇吉日進行夫妻跳盤王活動,不然就不算是正式的盤王子孫,就得不到盤王的護佑。跳了盤王舞,夫妻就能百頭到老,永不分離。這些韻味獨特的歌舞,跟他們的民族史一樣久遠,是他們千百年來遷徙輾轉漫漫長路中的心靈寫照,保存在他們傳世的神秘歌書中,緊緊跟瑤民自己的命運和靈魂纏繞在一起,當歌聲響起舞姿跳起,人們就會沉浸在歌曲優美、意境深遠的場景之中,想象盤王遠古慈祥而浩大的麵容,就會沉醉於緬懷遠祖的悠然歌舞中,這是一個歡奏著信念和祝禱的歌舞,是對平凡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