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尋找“Ropen”,太平洋島國“魔鬼飛翔者”探秘(1 / 3)

尋找“Ropen”,太平洋島國“魔鬼飛翔者”探秘

作者:可韓

烏姆博(Umboi)島位於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本土與新不列顛島之間,除了以獨特的熔岩和叢林景觀聞名之外,它更以史前生物出沒地的名頭吸引人們的眼球。旅行社打出“到烏姆博島巧遇魔鬼飛翔者”為噱頭引誘遊客或獵奇者,其中也不乏古生物愛好者和研究者到此一探究竟,更有人因此深入叢林以身犯險。而“魔鬼飛翔者”Ropen(音譯為“羅本”)幾十年來隱藏於密林之中,隻偶爾在天空中滑過,慕名尋訪的人們多數都是失望而歸……

驚現史前生物

自上世紀40年代末以來,巴布亞新幾內亞熱帶原始叢林中出現巨大怪鳥的傳聞就層出不窮。當地人稱之為“羅本”的生物是一種渾身發光、隻在夜間出沒的飛翔怪獸,在村民的描述中顯得神秘而又令人恐懼:它們白天棲息於廣袤的原始叢林裏,巢穴建在懸崖溶洞之中,到夜晚就會飛出叢林到海中捕獵魚類,它們輕易不跟人接觸,也不會傷害人類,但在極端條件下,有時候也會主動攻擊人。它們身長超過人類,巨大的翅膀展開來幾乎是身長的兩倍還多,鞭狀的長尾、尖銳的四肢、長滿利齒的長喙是它們最令人矚目的特征。它們飛翔速度驚人,“羅本”在當地土語中的意思就是“魔鬼飛翔者”。

美國二戰老兵霍金森是現存年紀最長的“魔鬼飛翔者”目擊者。二戰期間,霍金森長期駐紮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據2004年美國電視台對他的采訪,他與戰友曾在1944年親眼目睹“魔鬼飛翔者”在天空飛過。當時那隻怪獸在低空盤旋長達數10秒,霍金森得以看清它的樣子:那是一隻看起來沒有羽毛的巨大怪鳥,身上呈現出奇異的色澤,它頭頂有一個大鳥冠,喙長而尖利,卻又比普通大鳥鳥喙長得多。霍金森表示,與其說它是隻怪鳥,不如說更像是翼龍。恐龍早已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滅絕,湮滅在漫長的曆史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魔鬼飛翔者”是翼龍這一說法的出現,無疑對世人、尤其是生物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美國探險家大衛?沃特澤是“魔鬼飛翔者”研究專家,1994年至今,他多次深入巴布亞新幾內亞實地考察,一共搜集到70多份宣稱親眼目睹過“魔鬼飛翔者”的當地居民的證詞,一致宣稱那是一種巨大的“怪鳥”,四腳有爪,翼展最高達到3到4米,最小也有1到2米,這些證詞與之前流傳於世的說法基本雷同。

根據目擊者描述的細微差別,沃特澤將“魔鬼飛翔者”暫定為三種假設:第一種,它隻是一種現存於世並已被明確命名的現代大型飛翔鳥類,比如某種大型隼鷲;第二種假設則認為它確實是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存活至今的翼龍,從目擊者的描述看來,大致可以將它們分為兩類,一類體形較大,其形狀類似生存於侏羅紀早期的雙型齒翼龍,而體型較小的一類則與晚侏羅紀的喙嘴翼龍相仿。在這種假設之下,它們如何在環境巨變中生存下來則將會是個更大的謎團;第三種假設則看起來比第二種稍顯合理,這也是大多數動物學家的看法:“魔鬼飛翔者”隻是一種有待發現的新物種而已。層出不窮的目擊報告時間跨度大——從1944年到2004年間都有目擊者,存在範圍廣——南太平洋島嶼甚至西南太平洋,都有這種飛翔怪獸的蹤跡,仿佛它並不隻是棲身於烏姆博島。

沃特澤曾於2004年在某個懸崖上發現過疑似“魔鬼飛翔者”巢穴的山洞,但巢穴中當時並沒有活物。然而在沒有任何第一手證據的情況下,任何假設都不可能被證實,研究一時間陷入了僵局。而各種傳聞依然甚囂塵上,連帶著烏姆博島也快成了熱門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