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會愛才會理解生活(1 / 3)

第二章 會愛才會理解生活

愛,就像甘露,使那幹涸的大地開花結果;愛,就像陽光,使那黑暗的世界重現光明與生機;愛,就像心橋,永遠使分居千裏的人們,感受溫暖。

生活需要愛,沒有愛,那些受災的人們生活將永遠悲慘;生活需要愛,愛就像調味料,使生活這道菜充滿滋味;生活需要愛,愛讓生活永遠充滿光明。

大聲說出你的愛

有一次,喬受邀前往外地,發表有關高效率管理的演講。抵達當晚,主辦單位的幾個人請喬吃飯,順便聊聊明天來聽演講的是些什麼聽眾。

艾德顯然是這幾個人的龍頭老大,塊頭很大,聲音十分低沉。他告訴喬,他是家大型國際企業的經理,主要職責是到一些分公司,去處理公司內部較為棘手的人事問題,終止一些高級主管的聘用。

“喬,”他說:“我十分期待明天的演講,因為這些人在聆聽過你的高見後,就會知道我的管理方式是正確的。”他得意地對喬笑道。

喬微笑不語,因為他知道明天的情況絕對與艾德想象的大不相同。

第二天,艾德表情木然地聽完全場演講,然後一言不發地離開會場。

三年後,喬重返舊地,向相同的聽眾發表另一篇有關管理的演講,喬在聽眾群中又發現了艾德。就在演講即將開始前,他突然站起來,扯著喉嚨問喬:“喬,我能先講幾句話嗎?”

喬打趣地說:“當然,你身材如此魁梧,你愛講幾句就講幾句,我不敢攔你。”

艾德於是開口:“在座的各位都認識我,其中有些人還知道我近來的改變,今天我想把親身的體驗與各位分享。喬,想必我這番話會讓你感到欣慰。”

“三年前的一場演講裏,喬曾表示,若想培養堅韌的意誌,首先就該學習向身旁最親近的人說聲我愛你。起初我對這點頗不以為然,心想這種肉麻兮兮的話和意誌堅韌能扯上什麼關係?喬說堅韌與堅硬不同,堅韌如同皮革,堅硬則像花崗岩,而一個意誌堅韌的人應該是思想開通,不屈不撓,行為自律,做事靈活,這些話我讚同,但這與愛有什麼關係呢?”

“那晚,我和太太兩人坐在客廳的兩端,腦中仍想著喬的話。霎時我發現自己竟鼓不起勇氣向太太表示愛意,我好幾次清了清喉嚨,但話到了嘴邊,隻含糊地發了些聲音,其餘的又吞了回去。我太太抬起了頭,問我剛才嘟噥了些什麼,我若無共事地回答說沒事。突然間,我起身走向她,緊張地將她手上的報紙拿開,然後說:‘艾麗斯,我愛你。’她好一陣子說不出活來,淚水湧上她的眼眶,這時她輕聲地說:‘艾德,我也愛你,這是你25年來第一次開口說愛我。’”

“我們當時感觸萬千,深深體會到愛能化解一切紛爭摩擦。突然間,我像是受到鼓舞般,立刻撥了電話給在紐約的大兒子,我們已經許久沒有聯絡了。我一聽到他的聲音便脫口而出:‘兒子,也許你以為我喝醉了,但我現在很清醒。我打電話來隻是想告訴你我愛你。’”

“他在話筒那端沉默了片刻,然後語氣平靜地說:‘爸,我知道你愛我,真高興能聽到你親口告訴我,我也要對你說我愛你。’”

我們開始閑話家常,聊得十分愉快。接著我又打電話給在舊金山的小兒子,告訴他同樣的事,結果我們父子暢談許久,那種溫馨的感覺我從未有過。

“那晚我躺在床上沉思,終於領悟了喬所說的那番話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如果我能真正地了解以愛待人的含義而且身體力行,定能對我的管理方式產生正麵的影響。”

“我開始閱讀相關題材的書籍,從中吸取到不少人的寶貴經驗,使我更體會到這套哲學能運用到生活的各個層麵,無論是家庭或是工作。”

“你們有些人知道,我徹底改變了與人共事的方式。我開始仔細傾聽他人的想法;我學會多欣賞他人的長處,少計較他人的短處;我也體會到幫助別人建立信心的那種快樂。然而最重要的是,我現在了解,尊敬他人的最佳方法,便是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能力,來達到大家共同努力的目的。”

“喬,借著今天這個機會,我要說聲謝謝你。順便跟大家提一下,我現在是公司的副董事,領導能力頗受肯定。好了,各位,現在專心聽他演講吧!”

智慧箴言

很多人都因為沒有勇敢的說出愛,失去了很多機會!不想讓自己的機會從指尖流過,就大聲對你愛的人,說聲“我愛你”!讓你的人生沒有遺憾,無論是被接受,還是被拒絕,至少你努力了,你說過了!

溫暖你的心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下麵是一個充滿愛心和溫暖的小故事:

德納維爾的早晨天氣有點冷,氣溫變化無常。首先,逐漸上升的熱度融化了積雪,雪化成水流掉了,通過視野看見它流進了暴風雨衝刷的排水溝裏或靜靜地沿著路旁鑲邊石流走,穿過院子一側和籬笆下側流到低窪地帶,在那裏它逐漸蒸發而至消失。然後寒冷重新來一次報複行為,帶來了另一番銀裝素裹,冰冷的冬季再一次顯示它的威嚴,並迫使人們藏於家中,用嚴寒把街上的人們趕回到各自家中。

這是最適合躲在家裏的一天,約翰內斯本該因為傷風留在家裏等著媽媽給他做一碗湯,或者該聽一整天收音機中播放的所有新聞,想象著暴風雪不費吹灰之力就可能把道路全部封堵上。這樣的一天就如該如此消磨掉。

可是,約翰內斯必須在德納維爾會議中心給200人作一次演講。這些人像約翰內斯一樣,無法因患感冒流鼻涕、待在家裏等著媽媽給煮湯喝。無奈,聚集到會議中心,除了討論一下天氣,幾乎沒有別的話題。

約翰內斯的無線麥克風因一時疏忽,少裝了一個電池,偏偏又忘了帶備用電池。別無選擇,他隻好頂風走入寒冷中,低著頭,豎著領子,腳在一雙肥大的鞋中來回晃蕩著。

每前進一步都使他的緊身褲貼在肌膚上,料子是冰涼的,這使他回想起母親若知道他穿得如此單薄的話,絕不會讓他出屋。

繞過拐角,他發現一個小招牌,看來一間方便店就在前麵。他加快腳步,走到門前,用肺裏呼出的熱氣抵禦外麵涼風。住在德納維爾的人們喜歡調侃說,德納維爾的冬季意味著去忍耐一種“令人爽快的寒意”。當他們的親戚們問他們為什麼喜歡住在這個海拔一英裏高的城市時,德納維爾人自豪地宣布:“這裏的天氣是一種幹爽的寒意。”天冷得能凍跑一隻銅鑄的猴子,當來自北極的時速40英裏的狂風抽打你們的後背時,溫度就顯得不怎麼重要了。

店裏有兩個人,櫃台後一個戴著徽章的說她叫戴麗絲,從她的外表看,戴麗絲應該是一個期待家人能給帶來熱湯並給她幼小的心靈以安慰的人。但恰恰相反,她卻被分配在這個邊遠村莊的小商店度過了一整天。這是一個接近荒廢的,德納維爾最低窪的地區。對於那些在如此寒冷天氣中魯莽外出的人們,它就像一個燈塔,一間避難所。

另一個寒冷中的“難民”是一個高個子的、上了年紀的紳士,他看上去對所處環境不以為然,他完全不急於離開這裏,也不願意把自己交給風和冰封的人行道的擺布而去冒險穿越城市。約翰內斯不禁感到這個紳士已經喪失了他正常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如此的天氣中走出家門,在一個商店的商品中走來走去,這個人一定是完全傻了。

約翰內斯需要一節蓄電池。有200個重要的人物在會議中心等著他回去作演講。上了年紀的紳士設法越過約翰內斯找到了走向櫃台的路,戴麗絲笑了,她沒有說一個字,戴麗絲收拾起少得可憐的物品,然後分項地把它們記入現金簿上。為了一塊糟糕的卷餅和一串香蕉,在這個糟透的早晨強迫自己出來,多麼可悲的一個錯誤啊!

為了一塊卷餅和一串香焦,一個理智的人會等到春天。當天氣好轉時,他們有可能有機會到街上自由散步,不像這個紳士,他驅使自己這老邁軀體在這個早晨奔波,好像沒有明天似的。

可能真的沒有明天了,畢竟,他是個年邁的老人。

當戴麗絲計算完總額時,一隻疲憊的、蒼老的手深深地探入衣服兜內開始搜索。約翰內斯想:“你的人生旅途可能已經到站了,但我卻還有許多事情做。”

老紳士搜尋著的手最終掏出一把跟他自己差不多老的零錢,幾枚硬幣和一張皺巴巴的美元紙幣放到櫃台上,戴麗絲看到這些錢就像她得到了金銀財寶似的。

當少得可憐的物品被裝入一個塑料兜時,一件異乎尋常的事情發生了。盡管她的老朋友沒有說一個字,一隻蒼老的、疲憊的手慢慢伸向櫃台,手顫抖著,然後停下來。

戴麗絲小心翼翼地將兜子的塑料把撐開,套在老人那多皺的手指上,這些手指飽含了歲月的風霜。

戴麗絲溫柔地笑著。她伸出另一隻疲勞蒼白的手,並立即握住那一雙手,把它們聚攏在她棕色的臉前。她溫暖著它們,上上下下地摩撫,然後是另一側。

她伸手拉了拉散落在他寬寬的並不彎曲的肩膀上的圍巾,她拉近它並把它纏繞在他脖子上。他仍舊沒有說一個字,他站在那裏好像一下子凝固了他的思維。

戴麗絲扣上了那個老人無法係上的紐扣。她用眼睛看了他一眼,用一隻纖細的手指撫弄他:“現在,約翰遜先生,你可以走了,但要小心謹慎。”然而她稍作停頓為了強調而真摯地加上一句:“我希望明天在這兒能看到你。”

這些話語給老人注入了活力,他遲緩地動著,一步一挪地走著,慢慢地消失在這德納維爾寒風刺骨的冬日裏。

約翰內斯隨後意識到他不是進來尋找一串香蕉和一個卷餅,他來是為了得到一點溫暖,以溫暖他的心。約翰內斯說:“喂,戴麗絲!這才是一個真正需要幫助的顧客呢,他是你叔叔,鄰居,還是一個特殊的人?”

事實上,約翰內斯的話傷了她的感情,她並不熟悉這個老人,對於她來說,每一個人都是特殊的。

讓我們挽起一片陽光,擁抱它,溫暖你隱晦、清冷的心扉,衝斥走孤單、愁苦、煩絮與迷茫。別遲疑,讓那莫名的溫暖慢慢感化你,由內而外,點點滴滴。

智慧箴言

擁抱溫暖是花謝花調時依然充滿期待的眼神;擁抱溫暖是走入黑暗卻執著尋找光明的信心;擁抱溫暖是心空月亮隱匿後不會顧影自憐的心態;擁抱溫暖是揭開傷疤,走出陰影,笑對生活的勇氣與坦然。

對生活充滿激情

一個對生活充滿激情的人。他的心情總是愉快的,因為他對生活充滿了期待與驚喜。不管生活中出現多少困難,他都有勇氣去戰勝。因此,一個人無論他的天賦多麼高,多麼令人驚歎,如果他不善於自我激勵,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他就隻會滿足於平庸,一輩子擺脫不了平庸。

“任何時候都要對自己、對生活充滿信心。”這是“乒乓女皇”鄧亞萍最喜歡的一句格言。鄧亞萍用一個小小的乒乓球,帶給了全世界一種震撼;還是用一個小小的乒乓球,她除了在國內一係列比賽中多次獲得冠軍外,她還一共獲得了14個世界冠軍和四屆奧運會冠軍,被譽為“乒乓皇後”。

是什麼使鄧亞萍在乒壇上獲得如此巨大的成績呢?除了拚搏精神外,就是激情。正因為鄧亞萍把全部激情融人了每一板每一球中,她才在自己的領域裏獲得了驕人的成績。

激情並不是在賽場上才有,在平時的訓練中,鄧亞萍也投入了全部的激情和精力。

人選國家隊後,每次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的:隊裏規定上午練到11點鍾,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點45分;下午練到6點鍾,她就練到6點45分或7點鍾:封閉訓練時晚上規定到9點鍾,她就訓練到11點鍾,甚至更晚。日積月累,就這樣算起來,鄧亞萍每年要比別人多練一個多月的時間。

在隊裏練習全台單麵攻時,鄧亞萍好像永遠不知疲倦似的,她像小時候一樣在腿上綁上沙袋。而且麵對兩個男陪練的左奔右突,一打就是兩個小時!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了她的衣服和鞋襪,她不得不換衣服和鞋襪繼續接著練。

由於長時間從事大量運動、高強度訓練,鄧亞萍從頸部到腳踝許多部位都有傷病。為了不影響訓練,她不得不係上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上長滿了骨刺。鄧亞萍在訓練中總是強忍著,實在痛得不行了就打一針封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包上紗布繼續練。

經過長期的艱苦訓練,比別人更多的付出,鄧亞萍的球技和有效戰術不斷得到提高,而且她的自信心也在與日漸進。沒有人會忘記她那個標誌性的動作,那就是在賽場上每次得分時,她都會握拳抬臂,為自己加油!

就這樣,鄧亞萍一步一步地走上了乒乓球運動的巔峰,取得了讓世人矚目的優異成績。

是什麼使鄧亞萍能長時間地超時訓練?是激情!是什麼使鄧亞萍不顧傷痛,堅持著高強度的練習?是激情!是什麼使鄧亞萍一次又一次戰勝對手,走上成功的巔峰?還是激情!

“誰養育了激情。誰就養育了成就。”這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名言,也是鄧亞萍由平凡走向卓越的真實寫照。

其實,不僅僅是運動員在訓練場和賽場上需要投人激情,才能贏得勝利。在工作中,同樣需要員工投入全部的激情,才能把工作做得最好。在工作中投入全部激情的人,一定會達成心願,一定會獲得成功。

但是,很多人在麵對自己的工作時,沒有激情,不願投入,他們隻把工作當成養家糊口的一種賺錢方式。因此,任何一件工作到了他們手中,他們總是以抱怨、牢騷滿腹的態度去對待它,往往敷衍了事,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已。當然,這樣的工作質量是無法令人滿意的,就更別想獲得他人的稱讚,這樣的員工永遠也無法獲得上司的欣賞,因為沒有激情的員工,他給人的印象是死氣沉沉,是消極的,又有哪一個企業的管理者願意重用這樣的員工呢?

激情能左右一切。激情也能創造一切。要想成為最優秀的員工,僅有工作技能是不夠的,還必須具有激情。

喬丹在宣布退役的新聞發布會上,將自己成功的經曆凝聚成了一句話來忠告那些想成為NBA賽場上最優秀的球員們:帶著激情打球,貫穿全場的激情。

有人問比爾·蓋茨說:“你從事軟件工作近30年了,現在還有激情嗎,”比爾·蓋茨回答說:“有,激情使我們的理想變成了現實,這非常棒!”傑克·韋爾奇告誡企業管理者:“富有激情的員工才是你們應該首選的。這種人精力旺盛,充滿活力,可以調動別人的激情,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他們不光自己做得好,還能激勵大家做得更好!”

所以說,要想成為最偉大的運動員,需要激情!要想成為某個行業的領軍人物,需要激情!沒有激情,一切都將淪於失敗!

智慧箴言

一個人無論他的天賦多麼高,多麼令人驚歎,如果他不善於自我激勵,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他就隻會滿足於平庸,一輩子擺脫不了平庸。

與愛相約

這是一個美麗的早晨。

差6分鍾到6點,中央火車站的廣播室中傳出了很大的聲音。一個高大年輕的陸軍中尉高昂著黝黑的臉膛正從鐵道的方向走來,眯起眼睛注視著準確的時間,他的心正怦然跳動著,並震撼著他。6分鍾後,在這個特殊的場合,他將見到過去的13個月以來一直牽掛於他生命之中的一位婦女。他從未見過這位婦女,但她親筆寫給他的那些話給予了他無窮的力量和不懈的支持。

他盡可能地靠近到廣播室的邊上,而在那裏人流正緊緊地圍著辦事員們。

中尉布蘭德夫德特別地想起了那個晚上,戰鬥是極其艱苦的,這時他的飛機在一群零式飛機中間被擊中了。他甚至已經看到了一個敵方飛行員正對他齜牙咧嘴地笑著。

在他的一封信中,他向她坦白他經常感到恐懼。僅僅在這場戰鬥的幾天前,他接到了她的回信:“當然你是害怕的……所有勇敢的人都有這種經曆,大衛國王就不知道害怕嗎?那就是為什麼他寫出了第23節讚美詩,下次你再喪失自信時,我想讓你聽聽我對你朗誦的這段話:‘是的,盡管我走過了死亡陰影之穀,但我將不怕邪惡,因為你將與我同在’。”他記住了,他聽到了她的想象中的聲音,這使他恢複了力量和控製力。

現在他將聽到她真實的聲音了,差4分鍾到6點,他的臉變得嚴峻起來。

在巨大的屋頂下麵,人們正急匆匆地走著。一位姑娘緊挨著從他身邊走過,中尉布蘭德夫德吃了一驚。她穿著一套佩戴著紅花的翻領衣服,但是那是一朵紫紅色的芳香的豌豆花,而不是一朵經事先約定好的小紅玫瑰花。而且,這個姑娘的年齡太小了,大約18歲,而豪斯·美尼歐已經坦白地告訴他,她30歲了,“噢,怎麼樣?”他回答:“我32歲。”事實上,他隻有29歲。

他的思緒又回到那本書——那是陸軍圖書館中數百本運行佛羅裏達州訓練營的書中的一本,書名是《束縛中的人類》,這本書是一位女作家寫的。盡管他討厭那種寫作手法,但是這些論點卻是與眾不同的。他從不相信一位女性會以一種體貼、理解的銳利眼光去揭露一個男人的內心世界。她的名字在書頁上:豪斯·美尼歐。他翻遍了紐約市的電話號碼簿,找到了她的地址。他寫了信,她也回了信,第二天,他被送往前線,但是通信沒有間斷。

已經13個月過去了,她忠實地回信,越來越多地回信,即使他的信尚未收到,她仍舊始終如一地寫,現在他確信:他愛她,她也愛他。

但是她拒絕了他向她討要照片的所有懇求。當然,這似乎很殘酷。但是她解釋道:“如果你對我的感情是建立在真實、誠實的基礎上,那麼我看上去像什麼就並不重要了。假如我很漂亮,你碰運氣式的感情僅僅停留於此的情勢將始終縈繞於我的感覺,那種愛將使我作嘔。假如我是平凡的,那麼我將會心有不安,認為你持續不斷地給我寫信僅僅出於你的孤獨無聊和不得已而為之。不,不要再提我的照片,當你來紐約時,你會看到我,那時你將得出你的結論。記住,在此之後我們之間的中止和繼續都是自由的——無論我們選擇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