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友誼是一扇心靈窗(1 / 3)

第九章 友誼是一扇心靈窗

《論語》中有句話:“道不同,不相為謀。”意思是,不在同一條道上的人、不屬同一階級的人、不是同一立場的人,就應該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來。在階級分明的封建社會,這是情有可原的。但到了現今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如果還這樣認識,那麼我們的思想就過於狹隘、過於禁錮了。也許我們今天道不同,但誰能夠預料到明天會不會道相同呢?

君子之交淡如水

《莊子》中說:“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

意思是說,君子之間的交往像水一樣的淡泊,而小人之間的交往卻如糖飴一樣濃厚,君子之交雖然淡泊,但精神世界親密無間,小人之交雖然甘甜,卻往往心口不一難免決裂。

君子之交正因為像水一樣質樸無華、無欲無求,才得以坦蕩如砥、曠達無礙。君子間既彼此獨立、各自圓融,又不失個性的綿綿同步,這與小人的蠅營狗苟、趨之若鶩自不可同日而語。

相傳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尚未得誌之前,與妻子住在一個破窯洞中,衣食無著落,全靠鄉鄰王茂生夫婦經常接濟。後來,薛仁貴參軍,在跟隨唐太宗李世民禦駕東征時,因薛仁貴平遼功勞特別大,被封為“平遼王”。

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前來王府送禮祝賀的文武大臣絡繹不絕,可都被薛仁貴婉言謝絕了。

他惟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來的“美酒兩壇”。一打開酒壇,負責啟封的執事官嚇得麵如土色,因為壇中裝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啟稟王爺,此人如此大膽戲弄王爺,請王爺重重地懲罰他!”

豈料薛仁貴看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命令執事官取來大碗,當眾飲下三大碗王茂生送來的清水。

在場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貴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後說:“我過去落難時,全靠王兄弟夫婦經常資助,沒有他們就沒有我今天的榮華富貴。如今我美酒不沾,事禮不收,卻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來的清水,因為我知道王兄弟貧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此後,薛仁貴與王茂生一家關係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話也就流傳了下來。

王茂生給薛仁貴送水可謂寓意深刻,薛仁貴封王封爵從此顯達,會有不少的人巴結逢迎,這時候的薛仁貴最需要分清誰是真正的朋友,誰是趨炎附勢的小人。故而王茂生借水提醒薛仁貴,君子之交淡如水,時刻謹記!

君子之交淡如水,既是對自然法則的尊重,也是對自己、對他人的尊重,是順從自然、沒有功利心、沒有豔欲、沒有利害功用之說。

朋友之間的交往,誰都渴望“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種境界。弘一大師圓寂前,寫了遺囑給他的生平至友夏丐尊和弟子劉質平,其中“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裏。問餘何適?廓而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讓人感觸良多,回味無窮,受益一生!

弘一大師俗名李叔同,39歲才出家,出家以前的李叔同是中國20世紀初傑出的藝術家、藝術教育家,在話劇、音樂、美術、文學等諸多領域取得傑出成就,是中國現代藝術教育的先驅。弘一大師說的“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是何等的境界呢?很多人不解,甚至認為朋友之間的感情就該濃烈,不濃烈就不能稱為好朋友。但其實聰明的人的理解“其淡如水”不是如此,而是一種非常崇高的境界。世間人與人的交往,多半都是彼此之間有某種利益的需要,這就使得友情有了雜染不再純潔;而君子之交,與世間名利無關,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共鳴。

曆史上有“伯牙絕琴”的故事:

俞伯牙是先秦著名琴師,楚國人,琴藝高超。俞伯牙的琴聲可以讓正在吃草料的馬都停止進食而仰起頭來靜聽。俞伯牙有一次遇到一個精通音樂的人名叫鍾子期。當俞伯牙的琴聲表現高山之雄奇時,鍾子期聽懂了:“真美啊,這高得好似泰山一樣!”而當描寫流水時,鍾子期又會感慨地說:“這水流湍急的樣子就好像黃河一樣!”無論俞伯牙彈什麼,鍾子期總能從抽象的樂聲裏領會俞伯牙想要表現什麼。俞伯牙遊覽泰山遇到暴雨,隻好暫停行路。俞伯牙便即興彈琴表達當時惡劣的天氣。琴聲最初表現久久不停的雨聲,後來描述由於大雨造成山崩地裂的巨響,鍾子期準確無誤地指出琴聲所傳達的演奏者的心聲,令俞伯牙感歎萬分。後來俞伯牙重遊故地,可是鍾子期已經不在了。俞伯牙悲痛萬分地說:鍾子期故去,世上再沒有值得讓他為之撫琴的人了。所以他扯斷琴弦,摔破琴體,終生不再撫琴了。這就是“知音”,就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君子之交,交的是心靈,彼此知心,無需更多的語言。彼此很久不見,有一絲淡淡的思緒;而見麵之時,相視一笑,沒有世間的客套,甚至問候的話語都是多餘的,彼此靜靜地喝茶,就是最大的享受。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世事的滄桑,人間的悲歡離合,不能不讓每個人都生起感慨,也讓人感受到了很多的無奈。這就讓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著對“知己”的渴望。然而在高山流水的賞悅中,我們更在追尋著心靈的共鳴,那些和我們有著同樣情懷的人,和我們一樣醞釀著高山流水的詩意的人……那便是心靈的朋友,也謂之“知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知交”就是那種純潔的君子之交吧。

心靈感悟

如果說友誼是一顆常青樹,那麼,澆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說友誼是一朵開不敗的鮮花,那麼,照耀它的必定是從心中升起的太陽。

親疏要有度

保持距離,是一種雖然形體疏遠而心靈愈加貼近的處理朋友關係的方式。

兩隻困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相擁在一起。可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又分開了。但是又冷得受不了了,於是又湊到了一起。

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於被對方紮傷。

“刺蝟”法則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有人說:“距離才能產生美。”事實上的確如此,尤其是朋友之間,更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太近,不經意間就會傷害感情;過遠,又容易疏遠。因此,行走於人性叢林中時,我們一定要遵守“刺蝟”法則,正像莫洛亞說的:“朋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能給雙方美化升華的機會。”

蕨菜和離它不遠的一朵無名小花是好朋友。每天天一亮,蕨菜和無名小花都扯著嗓子互致問候。日子久了,兩人都把對方當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同時,它倆發現,由於相距較遠,每天扯著嗓子說話很不方便,便決定互相向對方靠攏,它們認為彼此之間距離越近,就越容易交流,感情也會容易加深。

於是,蕨菜拚命地擴散自己的枝葉,它蓬勃地生長,舒展的枝葉像一柄大傘一樣,無名小花則盡量向蕨菜的方向傾斜自己的莖枝,它倆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

出乎意料的是:由於蕨菜的枝葉像一柄張開的大傘,它不僅遮住了無名小花的陽光,也擋住了它的雨露。失去陽光和雨露滋潤的無名小花日漸枯萎,它在傷心之餘,不再與蕨菜共敘友情,相反還認為是蕨菜動機不良,故意謀害自己,便在心裏痛恨起蕨菜來。

蕨菜呢,由於枝葉過於茂盛,一次狂風暴雨之後,它的枝葉被折斷得所剩無幾,身子光禿禿的。看著遍體鱗傷的自己,蕨菜把這一切後果都歸咎於無名小花身上,如果沒有無名小花,它也絕不會恣意讓自己的枝葉瘋長的。於是,一對好朋友便反目成仇了。

再好的朋友如果天天見麵,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才能讓友誼之情長久。

所謂“保持距離”,說到底是不要過於親密,一天到晚形影不離。保持距離,是一種雖然形體疏遠而心靈愈加貼近的處理朋友關係的方式。

在交往中保持距離能使雙方產生一種“禮”,有了這種“禮”,就會互相尊重,避免碰撞而產生傷害,這是社交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在辦公室裏,如果與同事過分親密接觸,上司有可能會認為你在拉幫結派,組織自己的“勢力”,將來會動搖他的“根基”。因此,上司也許會找個理由把你清除“出局”。

但是,假如你在辦公室裏奉行“沉默寡言”、“獨來獨往”的法則,每天隻是準時上下班,完成本職工作而已。上司和同事們也會視你為怪人,他們會認為你不合群、不團結、沒有共同協作能力,而這一點,也是職場上的大忌。時間一長,領導和同事也是不會歡迎你的。因此,隻有合適的距離才會對彼此有好處,並且讓你在職場上笑到最後。

除了家裏人外,我們與人相處時,也不能表現出過分的親密,否則,就有巴結、阿諛之感。當然,也不能像仇人一樣,一見麵就給對方臉色看,或是用不禮貌的語言去攻擊對方。

智慧箴言

再親的人、再深的友誼都存在跨文化現象。也就是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常常主導著對人對事物的看法。如果忽視了這一點,那麼實際上是不尊重對方的文化而隻求自己某一標準的滿足。所以我們要定期對朋友的關係進行全方位的檢查,看看是不是彼此走得太近了,快沒有了心理上的距離;或者是不是走得太遠了,以至心理距離拉遠了。

用貼心話鞏固友誼

語言是有妙用的。良言,就像春天拂麵的清風,是那樣的輕柔、溫暖;惡語,有如冬日的刺骨寒風,是那樣的無情、冷酷。中聽的語言能一下子說到你的心坎上,讓你有受用不盡的脈脈溫情,回味不完的親密關懷,宛如一片芬芳的花瓣輕輕落地,滋潤我們的心田,香氣彌漫,有言說不盡的慰藉和撫愛。

一個人,無論他成就有多大,事業多大,抑或擁有多大的財富,總是需要有人和他講講貼心話兒。或許,成就越大的人越是需要有人說貼心話。因為他站在巔峰,高處不勝寒,有莫大的孤獨和寂寞,需要有人來同他交心,讓他也能感受常人的溫暖。

最能打動人的莫過於知冷知熱的關懷,別小瞧幾句無足輕重的貼心話語,它最能鑽進人的心靈深處。

貼心話不是敷衍出來的,若沒有真摯的感情基礎,無論怎樣親切的語氣,也不過是口蜜腹劍的毒藥,它騙人害人。

能對一個人說出貼心話,足見感情的深厚和愛意的濃厚,那語氣流露出來的關切和注意,讓人感到慰藉和溫馨。還有那眼神,脈脈的,柔情的,充滿了希望。

貼心話,對受挫的人是安慰,對失意的人是鼓勵,對傷痛的人是關懷,對心愛的人是甜蜜。

人的心靈總是很脆弱的,任何一種情感上的惡意襲擊都可能帶來深深的傷痛,比如喪親、失戀、受挫,受了傷害的心,短時間內很難恢複,因為創傷是刻骨銘心的。但貼心話可以彌合你的傷痛,讓你重新振作。

貼心話,顧名思義,是最交心最不受隔膜的話語,它春風化雨般地滋潤和撫愛著你,能治愈你一切的傷病。

你正在經受挫折,貼心的話兒會告訴你,不要氣餒,從哪裏摔倒再從哪裏爬起,挫折隻是暫時的,隻要信心還在,成功不會離我們太遙遠。

經曆失戀的人,貼心的話兒也會安慰你,不要再折磨自己了,你還年輕,還有足夠的資本去尋找你的下一個真愛。

你失意時,貼心的話兒會說,人生失意是難免的,難能可貴的是不氣餒,你不要被灰色的心情所擾,要重新鼓起勇氣走出泥潭。

貼心話,還可以消除敵意,增進理解。一笑泯恩仇是瀟灑的,但有一些不盡如人意,而貼心話則不然,它是簡潔而親切的,去除了一切虛偽,說的都是實打實的,直接說到心裏去。

人人都喜歡貼心的話兒,因此在希望別人賜予的同時,自己也要盡可能多地對自己的親人、戀人、朋友說說貼心話。

貼心的話就是“我關懷人人,人人關懷我”的最好體現。這正契合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集體主義的精神!

貼心話是把自己的真心表露給他人,話雖小,道理卻深。貼心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雪中送炭!

如果是急事,則應該慢慢地說;大事,則應該清楚地說;小事,幽默地說;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說;開心的事,看場合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小心地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這些都是對朋友說貼心話的基本規則。

心靈感悟

多少笑聲都是友誼喚起的,多少眼淚都是友誼擦幹的。友誼的港灣溫情脈脈,友誼的清風灌滿征帆。友誼不是感情的投資,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紅。

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

諒解是人類的美德,是一種高尚的品質。有人這樣形容:諒解像一縷和煦的陽光,能消融凝結在人們心頭的堅冰;諒解像一股輕柔的春風,能把炎熱帶出幹渴的心靈;諒解像一顆種子,能讓每一片心的土地四季常綠。這生動地道出了諒解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偉人意味深長地說:同誌之間的諒解、支持與友誼比什麼都重要。

確實,諒解非常重要。先哲們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聖人孔子曾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就是說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體諒別人的感受,以自己的處境去推想別人的處境。這種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諒解他人的深刻含義。唐代韓愈在《原毀》中說:“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強調做人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同樣體現了人際交往中的諒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