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動亂(1 / 2)

太史曆五八一年的冬天,位於東土中部的晉國卻特別寒冷。

特別是晉國的首府康京,天氣更是格外陰冷,仿佛象征了即將有大事發生。

先皇的突然駕崩,讓整個康京風聲鶴唳!

先皇膝下有兩子,三皇子司馬熙和五皇子司馬彥。

三皇子在先皇病重的這段時間,一直主理朝政,在朝廷和民間都有很好的聲譽,被認為是可能振興國家的儲君。

然而世事往往難以盡如人意,雖然先皇的遺詔的確是傳位給司馬熙,但是來自儒門太學的意旨卻是讓司馬彥繼承大統。

一直以來,儒門太學對晉國的影響已經深入到骨子裏。

各級官員、軍方重將、乃至皇家姻親往往都出身太學。

但是按照往常的慣例,皇室權力交接之事,儒門太學主是不會幹預的。

這次打破常規,直接下達意思改變遺詔指定的繼位人選,不僅讓民間感到惶恐,在康京的官員之中也是掀起了軒然大波。

眼見一場動亂在所難免,尋常百姓可以關門閉戶,各級官員卻得被迫做出選擇。

大街之上各色轎子馬車紛紛攘攘、絡繹不絕。

奇怪的是,這些貴人往往連麵也不敢露,就算走出轎子,也是一身便服帶著遮蓋頭臉的大帽子,生怕被人認出來。

若按照一般情理來看,儒門在晉國的影響無可比擬,龐大的高手群,深入各個階層的影響力。

既然太學的意思已下,應該是絕無反抗的餘地的。

然而三皇子司馬熙本身深得官聲民望,更兼主持朝政多時,在朝廷上特別是康京,擁有相當龐大的勢力。

比如康京守備指揮使、禁衛軍統領等人甚至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所以這次他並沒有表態接受太學住的旨意,似乎另有打算。

畢竟在康京的鬥爭中,三皇子似乎還占據了上風,而儒門的意思也未必是不可以改變的。

中午時分,五皇子府上人聲鼎沸,一大批身著禁衛軍服飾的軍人圍住了這座府邸。

在門口處,禁衛軍統領遊天定親自領軍,竟然意圖強行攻入!

遊天定是先皇時候的大紅人,深得先皇信任。

如今先皇駕崩,遺詔定下的繼位人選是老三,所以他對先皇的忠心也就轉移到了這位皇子身上,此刻正在為司馬熙的登基做開路先鋒!可想而知,一旦司馬彥落入三皇子一脈掌控,此後的事情就變得非常簡單了。

開門開門,五殿下被人迷惑,假傳太學旨意。

我們奉監國之命,前來逮捕奸佞小人。

無論事態怎樣發展,麵子上的事情對這些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此時雙方已經刺刀見紅,表麵上的說法還是很客氣。

然而叩門許久,卻是無人答應。

遊天定咬了咬牙,下令強攻!

縱使王府的大門堅硬非常,也不可能頂得住攻城檑木的衝擊,幾番衝擊之下,大門轟然倒下。

禁衛軍的士兵們魚貫而入,可是四處搜尋竟然一個活人也找不到,偌大府邸竟似空城!

四處仔細搜尋下,找找是不是有暗門密道之類的東西。

不可能一個人都沒有,今早城門那邊早就封鎖四門了,而城內到處都是司馬熙的眼線,如果對方脫逃不可能一點動靜沒有。

眼見勞師動眾卻撲了一個空,遊天定並不氣餒,而是命令手下尋找暗門密道。

因為他知道,五皇子司馬彥的嶽丈大人,正是儒門禦部執令曾凡!這位曾大人不可能不在自己寶貝女婿家裏做點什麼。

而儒門禦部的機關,可絕不僅僅是暗門密道那麼簡單,沒有殺傷性的陷阱,遊天定打死都不信。

可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他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就算損失個把人,那也隻能怪他們命不好了。

果不其然,在後花園搜索的軍士有了發現。

那假山邊上竟有一八卦圖樣的旋鈕,按下去之後,原本的假山山穀之間地麵竟然露出了一條向下的樓梯。

遊天定不假思索:七小隊先下去探下路,帶好濕布和手套,若勢頭不對立馬撤回。

搞清楚這條通道通向哪裏,立刻派人回報。

由此眾人自然知道,傳說他們統領和七小隊隊長不合的傳聞並非虛言。

就算禁衛軍裝備精良,重甲披身足以防禦弩箭,可是聞名遐邇的儒門禦部機關真的這麼簡單就可以破解嗎?

七小隊的軍士陸續走進了那個黑暗的階梯,初時還能看到一點火把的火光,後來連腳步聲也聽不到了!一炷香時間過去了,密道之中一點動靜也沒有了。

遊天定心知不妙,連忙招呼三小隊四小隊和自己親自下去一探。

之所以選擇這兩個隊伍,並不是因為統領大人和他們的隊長也因為爭風吃醋打架,而是因為這兩位隊長是禁衛軍中難得的高手,傳聞中已經接近罡元的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