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0善於創造與抓住機遇
著名劇作家蕭伯納曾說過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話:“人們總是把自己的現狀歸咎於運氣,我不相信運氣。出人頭地的人,都是主動尋找自己所追求的運氣,如果找不到,他們就去創造運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人埋怨自己運氣不好,他們怨天尤人,怪罪父母沒有給自己創造好條件,感慨生不逢時,感慨成功者趕上了好時候、好地方,然而,除了抱怨和自憐以外,他們沒有為自己做任何事情。這樣的人不會創造機遇,隻會消極等待。
1.緊緊抓住機遇
翻開人類奮鬥的史冊,我們可以看到,有的人因為抓住了機遇或創造了機遇而“柳暗花明又一村”,摘取了成功的桂冠;有的人因為與機遇擦肩而過,還在“山重水複疑無路”,甚至為錯過機遇抱憾終生。
兩位美國姑娘截然不同的人生經曆恰好印證了這一點。
這兩位女孩一個名叫西爾維亞,一個名叫辛迪。西爾維亞出生在一個家庭背景非常好的家庭中,她的父親是波士頓有名的整形外科醫生,母親是一所著名大學的教授。家庭對她的幫助很大,她完全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
西爾維亞的理想是做一名優秀的節目主持人。她充分相信自己有從事這方麵工作的才能,因為她感到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大家都願意和她交談,願意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她時常對別人說:“隻要有人給我一次機會,讓我上電視,我相信準能成功。”大學畢業以後,西爾維亞等待了一年多的時間,一直沒有人給她提供一個上電視的機會。於是她變得焦急、苦悶,心情煩躁,她不斷地乞求上天能賜給她一次機遇。可是,機遇終究沒有光臨。
辛迪的情況和西爾維亞的截然不同。辛迪的家庭條件很差,父母都是極普通的人,他們每天為生活奔波,根本顧不上辛迪。辛迪讀書也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於是她白天打工,晚上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去讀夜校。
西爾維亞和辛迪唯一共同的地方就是擁有相同的理想,辛迪也很想成為一個節目主持人。畢業以後,辛迪不像西爾維亞那樣無休止地等待,為了謀得一份符合自己願望的職業,她跑遍了洛杉磯的每一個廣播電台和電視台。但是,她在每一個地方得到的答案都令她失望:“我們隻雇傭有工作經驗的人。”可是,這個要求是多麼的不合理!不給機會,怎麼能獲得經驗呢?辛迪和每一位接見她的人辯論。
雖然這時辛迪得到了和西爾維亞一樣的結果,但她卻沒有像西爾維亞一樣隻是不切實際地等待。她開始為自己創造機遇。一連幾個月,她都仔細瀏覽廣播電視方麵的各種雜誌,她還托人去打探各種可能的工作機會。
終於有一天,她在報縫中發現了一個令她激動不已的廣告:北達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電視台,正在招聘一名預報天氣的姑娘。北達科他州在美國的北部,那裏非常寒冷,經常下雪。辛迪是很不喜歡雪的。可是,她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她急切地需要到那裏去。她想:隻要能和電視沾上邊兒,讓我幹什麼都行,別說下雪,就是刮颶風也沒有關係。
在北達科他州工作了兩年以後,辛迪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當她再次到洛杉磯電視台應聘的時候,幾乎是輕而易舉就找到了一個職位。又過了幾年,辛迪得到提升,成為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從辛迪和西爾維亞身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成功者和失敗者不同的生活軌跡。辛迪不斷地實踐,不斷積累經驗,為自己創造一切可能成功的機遇。西爾維亞卻一直停留在幻想中,她坐等機遇,期望天上掉下個大餡餅,然而,時光飛逝,她卻什麼也沒做成。和辛迪相比,西爾維亞顯然是生活中的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