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漫的崛起,從《葫蘆俠》到《全職高手》,一條上升度極高的發展線呈現在我們麵前,中國的動畫,一如中國其他事業,發展的迅猛,而不可阻擋。
可步入今天這一步,我們可以發現,我們身邊讓我們說出來,讓我們看好的動漫越來越少了,曾幾何時,國產變成了垃圾,無用的代名詞,凡是貼著國產的標簽,即使尚未入市,就會迎來一陣謾罵。
撇去無腦噴的存在,不單說國漫,當今國產的很多事物都進入了一個瓶頸,無論是國遊,還是國產電視劇,當我們縱觀我們身邊的事物時,你會發現很難挑出一兩個能讓你全心全意說他好的,而且,後續力不足,巔峰之後,便是潮落。
可是,為什麼國產的發展進步越來越慢呢?
因為我們太聰明。
我們變聰明了。
我們用了一個辦法,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發展的成果甚至跟上了其他國家一百年的成果。
可是這個辦法,最終也化作鐵繭,牢牢的限製住了我們的發展。
拿作者的一個親身經曆來說一下吧,作者是個死宅,懶得洗澡,但是入夜,卻又不得不洗,在諸多方式中,作者喜歡淋浴,因為淋浴可以幫助作者把頭和身子一起洗幹淨,不用第二天再特地的洗頭。
估計很多人看到這裏露出了笑意,可是,現在國產的製作人心中,何嚐不是如此?
我們總想在做一件事的時候,順便,把另一件事也做成,因為我們知道,這兩件事是可以一起做的。
我們追求一舉兩得,為其狂熱,用盡手法,以至於無人去嚐試,一舉一得。
就好像做動漫時,總是想要改編自某小說,因為這樣能引來一部分原版讀者人氣。
而事實上這種辦法也並非百利無一害,《鬥破蒼穹》的人物形象和讀者心中的不符合,導致尚未開播便引來一陣罵聲,更導致老讀者沒看就將其上了黑名單,同時小說和現實也存在差距,有的時候在小說裏順理成章,現實中卻很難表達;比如蕭炎那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在小說裏可以幾詞帶過,蕩氣回腸,而在現實中,動漫中,要想完美的表達,還需注意表情,手勢,動作,以及語氣各種方麵的配合,才能將其妥善的表達出來。
而這,是很難的。
在國產的發展裏,我們知道的太多了,我們不僅知道自己要做這件事,其他國家也在做這件事,我們不需要特地為這件事費心費力,隻需要其他國家做成,然後“借鑒一下”。
是的,我們變聰明了。
不需自己寢食難安的研究,也能跟其他國家做的一樣好。
就好像曾經國產手機的發展方式,把別國家的手機買過來,拆開,重組,貼上標簽,然後,就變成了自己的手機。
二十年前,我們用這個方法跟上了時代的腳步,簡單,高效成為它的代名詞,二十年中,這個方法在我們的脊骨上根植了一根懶筋,使得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習慣等待,難以寸進一步。
我們寧願等待別人發展的高人一等,然後把他落後的技術拿來使用,也不願意腳踏實地的向前衝。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然而當所有的人都想當漁翁時,以至於誰都不想出手,最後或是鷸勝了蚌,蚌勝了鷸,枯等此地的漁翁沒有釣魚,空手而歸。
16年,騰訊斥資和日本公司合作打造動漫《時空使徒》,優酷花費數千萬和日本公司打造動漫《侍靈演武》。
可以說,以上兩例所花費的資金比日本公司自行打造所花費的資金隻多不少。
然而我相信,對於這兩部動漫,很多人聽都沒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