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驚人之舉(1 / 2)

許陽這話一出,不懂行的人自然也這樣認為,但是程輝他們可不會這樣認為,許陽這無非就是給他們這些人一個合適的台階下罷了。

一時之間幾人卻是各自滋味,表情不一!

“許陽小兄弟,我還有一事不明。”老升這時候對於許陽的態度明顯要比先前的好多了,對著許陽微微笑道。

“何事不明?”許陽問道。

“其實按照現在這種情況,這佛首的真假自然是不用多說了,能將這佛首保護的如此完善,這自然是費了一番心思的,隻不過我並不清楚,許陽兄弟,你是如何看出這是清塔寺的佛首呢?”老升好奇的問道:“據我所知,清塔寺早在清朝道光年間便不存在了,而這佛首最後出現的時間應該是在民國十八年,那您又為何如此確認這就是清塔寺的佛首?”

聽到老升這話,許陽笑了笑,道:“這倒是容易分辯,因為我所學的便就是曆史學,所以對於明朝的曆史也有著一些特別的興趣,所以在這一方上麵之前有過一些研究。”

許陽說到這裏,便開始講解道:“明朝從永樂年間開始,專門便有宮廷設立造像機構,被稱之為佛作,隸屬禦用監,專門製作藏式佛像,這些造像主要集中於永樂和宣德兩朝,所以又稱永宣宮廷造像或永宣造像,永宣造像的產生與明初推行的民族宗教政策密切相關,永樂和宣德時期是明朝經營西藏的重要時期,也是明朝治理西藏政策的完善和定型時期,永樂和宣德兩朝治藏的重心是宗教籠絡政策,即對西藏上層僧侶廣行封賞,在大規模封賞活動中,朝廷不僅賜予西藏上層僧侶封號和官職,而且賞賜大量珍貴禮物,在賞賜的禮物中,宮廷造像便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聽到許陽這些講解,一旁的何誠偉以經是被驚呆了,他從來都沒有想到許陽竟然還有這樣的學識?

不僅何誠偉驚呆住了,就連程輝和林雲聰同樣也是被許陽的講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於許陽的眼力那是沒的說的,這一點,頂多能算是眼力極好,但是許陽年紀輕輕,便能夠與那些老專家一樣講解出來緣由,這一點,倒是讓他們佩服之至。

而此時這裏,同樣也是有著不少的專家人物,算是有些老板請來掌眼的吧,當他們聽到許陽講解的如此清楚的時候,也是紛紛開始議論了起來,當然,這議論完全是對於許陽的欣賞。

英雄出少啊,不簡單之類的暈暈,原先他們對於許陽還不怎麼服氣的,現在不得個個都對許陽立起了大拇指。

這一點,許陽倒是並未裝十三,他倒也確實對於明代的曆史頗有研究過,當然,所謂的曆史學,這倒是許陽胡編亂造的,總之他隻要是能將這些緣由給說出來,那就可以,至於其他的,倒是沒有人會去在乎。

“據首都博物館調查統計,目前國內外存世的永宣造像共有四百多餘尊,其中國內油尚存著三百餘尊,國外大約有著一百餘尊,它們分別在喇嘛廟、博物館和私人手中,藏地比較分散,永宣造像是一種新型的佛像藝術模式,風格獨特而成熟,將漢藏藝術完美地融合於一體,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其一,佛像的麵部豐滿端正,方臉寬額,雙目平直,眉眼細長,表情靜穆,略帶笑意。其二,佛像的軀體寬肩細腰,四肢粗壯。菩薩袒上身,小腹緊收,臍窩深陷,富有彈性。其三,紋飾方麵,衣紋流暢,質感很強,尤其是小腿部的衣紋最見功力。菩薩胸前和腰部常飾有“U”形連珠瓔珞。其四,佛座大多為雙層束腰蓮花座。造型規範,特征明顯,蓮瓣飽滿,立體感強,尖端部上卷成三顆圓珠狀,上下邊緣又各飾一周大小一致的圓形連珠。其五,銘文有大明永樂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銘文形式完全相同,陰刻,六字款,字體柔美,刻在蓮花座正前方;皆為從左至右的順讀形式,而不是當時漢地傳統的自右至左的倒書格式。這樣刻寫主要是為了迎合藏族讀寫習慣。”

許陽解說到這裏,停頓了一下,這一口氣將這些給說完,還真是有些挺辛苦的,雙眸看了看四周的這些人,他也不知道自已說的這些到底讓這些人覺得有沒有道理,所以他也不好意思在繼續說下去。

關鍵都沒有一個人開口,即便就算是他說對了吧?那也總得有個人出來發表一下意見啊,這樣倒是讓他心裏挺沒底的,一時之間愣住在了這兒。

好一會兒,程輝這才反應過來,說道:“說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