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諸葛亮已經在為出仕做著準備,此時的諸葛亮,出仕的對象已經基本上鎖定了劉備。要說清楚如何鎖定劉備的,就要先從劉備說起了。這劉備,遠非現代影視裏的文人君子形象。事實上,劉備也是“不良子弟”出身,不喜讀書,好走馬鬥狗,撫琴弄樂,家中財帛不多,偏偏打扮的光鮮時髦,整個一沒落貴族子弟,敗家子一個。然劉備好交結豪俠,視錢財如糞土,加之與生俱來的親和力和後天的識人知人的超凡本領,他身邊死心追隨的人如雲就毫不稀奇。
劉備成人那年,恰好遇著黃巾起義,時局動蕩,正是英雄豪傑立不世奇功報效朝廷的時候。而朝廷此時也發布榜文,號召各地豪傑義士招募義兵,擊殺反賊,朝廷會論功行賞。本來以劉備的文不成武不就的品性,上頭又無人提攜,和平時期難有出頭之日。這樣百年難遇的機遇擺在劉備麵前,自然要好好把握。而劉備的運氣也是極好,招募士卒需要大量的錢財,劉備借遍親朋好友也籌不出來。偏偏這時有貴人主動送上門來。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恰販馬周旋於涿郡,見劉備是個亂世中能幹大事的人,便慷慨解囊,資助劉備募兵。不得不感歎,古時的商人,眼光竟長遠如斯,算上呂不韋的“奇貨可居”,這商人資助士人真是個優良傳統,可知古時的商人的大眼界,大謀略。可惜現代商人泛濫,卻無人識我等小民之才,哪怕解囊百十萬人民幣,我等也不至於窮酸至此,每日為三餐辛苦奔波,無暇去做想做的大事業。(牢騷話寫了幾句,見諒)
錢有了,劉備募兵,得千八百人,竟然又連撞大運,百年才出一兩個的猛將材料,就讓劉備給碰上了,而且還一下就是兩個,沒錯,就是關羽和張飛!偏偏劉備還慧眼識才,一下就認準了這兩位,於是一番忙碌拉攏,“桃園三結義”永銘青史。至此,劉備的運氣已經好到了極點。
這泰極否來,月盈則虧,千古至理誠不虛言。劉備率眾傍上了校尉鄒靖,參與了幾次戰鬥,斬殺了幾名反賊頭目,立了功,除安喜縣縣尉,外表看官跟黃霸是一樣的官,可裏子就差太遠了。不管怎麼的,這也算進入仕途了,日後再多殺幾個反賊,升官發財還不就在眼前啊。劉備的小算盤還沒撥響,朝廷又有旨意下來了,說各地義兵冒領軍功者多有,所以,要對這些人選精汰穢。劉備的軍功是實打實的,本沒他的事,可是劉備年輕小夥一個,哪懂官場的規矩?郡督郵來到安喜,放言要遣散劉備。劉備自然不服,便拉著結拜兄弟去督郵住的驛館求見,誰知人家裝病不見。此時稍有點官場頭腦的人,就該尋思著黃白鋪路,奉上孝敬了。可劉備此時還是個熱血青年,純潔的很,哪懂這些道道?見督郵混賬,哪按捺的住,不等張飛出手,劉備自己就闖進驛館,將督郵捆起來,狠狠抽了二百鞭。自己也知打了上司,自己這縣尉是做不成了,便帶著自己的人馬亡命江湖。後麵的事實證明,這僅僅是第一次而已。
亂世中機會還是很多的,大將軍何進派遣毋丘毅到丹揚募兵,劉備正逢其時,便痛快加入,在下邳戰反賊再次立功,先後任下密縣丞、高唐尉、高唐令等職,任上與上司同僚搞的不睦,後來黃巾賊攻破高唐縣,劉備一想,這官場也太難混了,還是投奔昔日好友公孫瓚吧。這一決定讓劉備時來運轉,幸運女神又開始朝劉備微笑了。
公孫瓚一見劉備,馬上拜為別部司馬。此時公孫瓚的事業正如日中天的時候,雄跨幽、並、青、徐四州,與袁紹打的如火如荼。劉備從青州刺史田楷,對戰袁紹屢立戰功,做了平原縣縣令。此時的劉備已非當初的純潔青年了。他已經看清,世道將亂,而朝廷難以遏製。再看當今當權得勢的風雲人物,也不過爾爾。若換他劉備,劉備絕對有信心做的更好。再次外放的劉備,已經有了割據一方,逐鹿中原的雄心壯誌了。劉備能力項中最強的一項就是善於收買人心,在平原縣,劉備頭次有意識的使出這大殺器,收效大好,連對手派來的殺手都被他感化,這讓劉備信心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