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令解釋到這裏,便停了下來。

古雨濛急問:“怎麼停了?”

太史令微微一笑,恭敬地說:“回夫人,這羊皮卷隻是記錄到了這裏便沒有了下文。”

古雨濛真是納悶:“後來呢,後來這位奇人怎麼樣了?他叫什麼,住哪裏,他的封地在哪裏?三千裏啊,我的天,三分之一的北齊那麼大!”

太史令恭敬道:“真的沒有了,這張羊皮卷下官研究了數月,才研究得通,也是在好奇這羊皮卷是否有下文,但是下官翻閱了整個……”太史令依舊是麵帶微笑的看了看被古雨濛翻得亂七八糟的太史監,“……翻閱了整個太史監,也沒有找到和這羊皮卷一樣的書籍,下管還在閑暇之餘在北齊乃至大周尋找,也沒有找到,夫人請恕罪。”

恕罪不恕罪的古雨濛先不問,她真的很想知道那位奇人到底怎麼樣了,都說是奇人了,怎麼連姓名都沒有?

太史令似乎猜到了古雨濛的疑惑,說道:“確實是沒有了,並且這位奇人的名字也沒有記錄,隻是說他是一位奇人而已。”

“那,他的封地在哪總知道吧?”

太史令稍作停頓,說道:“應該是在蒹葭湖。”

古雨濛一怔,忙問:“為什麼如此說?”

太史令說道:“大涼國自開國之後分封了許多封地,後來這些封地便形成了後來的各大城池,如北齊的幽州、蒯城等等,在幾千年前便是幽王、蒯王等大涼封王的封地,這些王侯的封地都是各大封王世代繼承,幾千年來也沒有變動過,發展到後來,便成了獨.立的城池,也就是如今的幽州蒯城等,即便是大周的建康等城池,也是如此。大涼滅國之後,大齊和大周平分天下,這些城池也是沒有做太大的改動,幽州依舊是幽州,建康仍然是建康。而蒹葭湖也是同樣如此,三千裏蒹葭湖……當然,也有人說是六千裏蒹葭湖,其實真正的蒹葭湖,隻有三千裏,這三千裏蒹葭湖不屬於某一個城,也不屬於某一個國,而是單獨的一片區域,並且曆史上沒有那位封王的封地在蒹葭湖,因此,下官才認為,這位奇人的封地,便是蒹葭湖。”

說得很有道理,古雨濛心裏想,真不愧是太史令,都快追上前世的司馬遷了,雖然在古雨濛的心裏他和司馬遷還相差著很大的距離,畢竟司馬遷寫了一本名垂千古的《史記》,而這位年紀輕輕的太史令仿佛沒有什麼成就,隻是肚子裏的墨水比較多而已。

正當古雨濛如此想的時候,這位太史令仿佛是故意打古雨濛的臉,竟然從案幾之上拿過來了一個兩指厚的書,恭敬的擺在了古雨濛的麵前:“這是下官閑來所作之拙作,下官胸無點墨,文筆欠缺,小文中若有錯誤,還望夫人多多斧正。”

太客氣了!古雨濛在心歎氣:人家還真寫書了……

低頭一看,卻見書的封麵上用標準的北齊字體寫著兩個大字:史鑒。

古雨濛迫不及待的翻開來看,便是在第一頁,看見了關於君莫問的記載。看來這位太史令是從大涼國開國皇帝君莫問開始寫,一直寫到蕭海璃吧。

但是……在古雨濛翻到最後一篇的時候,赫然發現最後一篇寫的居然不是蕭海璃,而是壽王蕭討古……古雨濛心想,這太史令難道有未卜先知之異能,居然能猜到古雨濛有心讓壽王蕭討古登基。

“我能拿回去好好讀一讀嗎?”古雨濛說話的時候已經把書插.進了袖子裏的口袋裏。

太史令微微笑道:“夫人能夠為拙作指點一二,已是讓下官榮幸之至。”

……

出了太史監,幽蘭卻是拿著一本書,神秘的對古雨濛說:“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讓我找到了……”

“什麼?”古雨濛驚訝的問。

幽蘭說道:“你知道為什麼蕭峰和古天樂二人會起兵反大涼嗎?”

“為什麼?”

幽蘭翻開那本書,指著其中一頁說道:“看,這裏明明白白地說著:大涼末代國君無辜消失數年,奸臣篡權,還是大涼周王及齊王的異姓王之蕭峰和古天樂發兵勤王,卻被當成是謀反,二人一怒之下,幹脆就反了……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這裏麵有美團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