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沐浴愛情(2 / 3)

突然有一天,男孩收到女孩母親的一封信,奉勸他趁早死了那份心。因為他的女兒不可能嫁給一個農民,即使他很有錢,但他們之間相差太遠了,女孩的事業不是在那個小山村,她的將來在上海——那個人人都想往裏紮根的城市。

男孩的確傷心了一段時間,但每當男孩來到姻緣樹下的時候,他的臉上總要露出燦爛的笑容。漸漸地男孩忘記了那封書信,他堅信女孩會回來。男孩將這個諾言作為自己前進的動力,依然忙著自己的事業,而他的事業也蒸蒸日上。

他依舊每天來到姻緣樹下,看看自己的諾言,看看那還沒有寫完的諾言。

可是,不斷地有人從女孩生活的那個城市回來,說女孩已經有了對象了。男孩聽了隻是淡淡一笑,不說什麼,也不再消沉了。他依舊過著自己的日子,忙著自己的事業,堅守著自己的愛情。

這一天,他起得很早,按照習慣,沿著老路,跑向姻緣樹。遠遠的,隻見一個長發飄在風中的女孩正佇立在姻緣樹下。

等男孩跑近時,女孩卻不見了。

男孩沒有多想,依舊去看自己的那個諾言。卻發現那個尚未刻完的“我”字後麵,新刻了“也是”兩個字,濃濃的樹汁還在悄悄地流淌。

一定是她,一定是她回來了!

男孩剛想到這裏,突然眼睛被人從背後蒙住了。他沒有驚呼,隻是轉過身,一把抱住了她。女孩倒是被嚇了一跳,剛想大叫,男孩已經封住了她的雙唇……

智慧點撥

有人說,在現代社會裏,諾言越來越輕飄。能堅守諾言,尤其是堅守愛情諾言的人,在世人的眼裏,隻有兩個字的定義,那就是“傻子”。不過別忘了這麼一句話:“傻人有傻福。”但凡過著幸福生活,感情甜甜美美的戀人、夫妻,有幾個不是“傻子”呢?

愛情如一捧沙

一個即將出嫁的女孩,向她的母親提了一個問題:“媽媽,婚後我該怎樣把握愛情呢?”

“傻孩子,愛情怎麼能把握呢?”母親詫異道。

“那愛情為什麼不能把握呢?”女孩疑惑地追問。

母親聽了女孩的問話,溫情地笑了笑,然後慢慢地蹲下,從地上捧起一捧沙子,送到女兒的麵前。女孩發現那捧沙子在母親的手裏,圓圓滿滿的,沒有一點流失,沒有一點撒落。接著母親用力將雙手握緊,沙子立刻從母親的指縫間瀉落下來。當母親再把手張開時,原來那捧沙子已所剩無幾,其團團圓圓的形狀,也早已被壓得扁扁的,毫無美感可言。

女孩望著母親手中的沙子,領悟地點點頭。

其實,那位母親是要告訴她的女兒:愛情無須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愛情,反而越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彼此之間應該保持的寬容和諒解,愛情也會因此而變成毫無美感的形式。

智慧點撥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永遠擁有幸福美滿的愛情,那麼不妨學著用一捧沙的情懷來對待愛情,好好珍惜,好好捧握,愛情必定圓圓滿滿。

經典愛情

一天,男孩對女孩說:“如果我隻有一碗粥,我會把一半給我的母親,另一半給你。”女孩喜歡上了男孩。那一年他12歲,她10歲。

過了10年,他們村子被洪水淹沒了,他不停地救人,惟獨沒有親自去救她。當她被別人救出後,他輕輕地說:“因為我愛她,她死了,我也不會獨活。”於是他們在那一年結了婚。那一年他22歲,她20歲。

後來,全國鬧饑荒,他們同樣窮得隻剩下一點點麵了,做了一碗湯麵。他讓她吃,她舍不得吃,讓他吃。三天後,那碗麵發黴了。當時,他42歲,她40歲。

因為祖父曾是地主。他受到了批鬥。在那段年月裏,她陪著他挨批、掛牌遊行,夫妻二人在苦難的歲月裏接受了相同的命運!那一年,他52歲,她50歲。

許多年過去了,這時他們調到城裏,每天早上乘公共汽車去市中心的公園,當別人給他們讓座時,他們都不願坐下而讓對方站著。車上的人竟不由自主地全都站了起來。那一年他72歲,她70歲。

她說:“10年後如果我們都已死了,我一定變成他,他一定變成我,然後他再來喝我送他的那碗粥!”

70年的風塵歲月,這就是愛情。

智慧點撥

最熱烈的愛情,莫過於經曆過痛苦而成熟的愛情。

理想的愛情和現實的婚姻

有個女孩子,從小就喜歡吃西紅柿炒蛋。這個菜做起來很簡單:切一個紅西紅柿,打兩個雞蛋,再放一勺糖。

有時候,女孩癡癡地想:將來陪我吃西紅柿炒蛋的人會是誰呢?

她希望他不是軍人,也不是醫生。他應該是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有一頭濃密的黑發和一雙深深地、足以讓人陷進去的眼晴。

後來的日子裏,女孩遇到了好幾個符合理想條件的人,但相處短暫的時間之後,結局總是不得不分離。

一年又一年,女孩漸漸有些著急和失望了。

又一個春天,在郊遊的時候,她意外地認識了一個男子。他是一名軍醫,人高高瘦瘦的,頭發稀少,還戴著一副近視鏡。

相識一周之後,他陪著女孩去補那顆壞了很久的門牙。走在路上,他緊緊握住她的手,靠近她耳邊輕輕說:“等補好後,我就可以吻你了。”

每當他值班時,在黃昏時刻,女孩必然穿上心愛的長裙,懷裏抱一個保溫飯盒,穿過長長的充滿消毒液氣味的走廊,到外科診室給他送飯。那天,打開飯盒,看見西紅柿炒蛋,他驚喜地叫了起來,吃了幾口,卻忍不住問她:“怎麼是甜的?難道你做西紅柿炒蛋不放鹽嗎?”

偶爾,他也笑著對女孩說:“你和我想像中的女朋友完全不一樣嘛,隻有文憑還對。可是你經常寫錯單詞,念大學時肯定整天打瞌睡、啃指甲……”

女孩溫柔地摸摸男友微禿的頭,忍不住也笑了。

女孩終於嫁給了軍醫。日子很平靜,也很幸福。他們經常做兩個人都愛吃的西紅柿炒蛋,隻不過他做的時候加糖,她做的時候一定放鹽。

智慧點撥

理想中的愛情和現實中的婚姻難免有些出入,但是,這不是最重要的,因為美滿的婚姻需要的是雙方的互敬互愛。

被修改的故事結局

凱米特和妻子結婚己經好多年了,顯得很幸福。他們都學會了在生活中彼此做一些必要的讓步,並且兩人的性格都很靦腆。從事寫作的凱米特一直保持著有限的知名度。但對他來說,這己經足夠了。如果想沾點“暢銷作家”的光彩,他就得在各種儀式上拋頭露麵。對於這些,他總是一概謝絕。朋友們愛說他過分謙虛,究其實,是缺少勇氣。

對凱米特來說,回家的第一件事是擁抱一下妻子,親親她的前額,說一句幾乎總是一成不變的話:“親愛的,我希望我不在家時你沒有過於煩悶,是吧?……”得到的差不多總是同樣的回答:“沒有。家裏有這麼多事情要做呐。但看到你回來,我還是很高興的……”

凱米特太太負責在打字機上打印丈夫定期在《裏昂晚報》上發表的短篇小說。然後把稿紙眷清,封裝好,寄出去。這份微小的工作足以使她想到自己是丈夫的一個合作者。

可是,凱米特太太萬萬沒有想到,一個剛剛離婚的女人最近居然把凱米特弄得昏頭昏腦。她叫奧爾嘉,人長得漂亮,有著一般“女光棍”的“不知廉恥”的勁頭,把凱米特降服了。有一天,就像跟他要一件新奇首飾一樣,她要求跟他結婚。

凱米特必須先離婚。“唔,這件事應該容易辦到。結婚已經整整23年,大概妻子不再愛我了,分開可能不會痛苦。”想法不錯,可是一個性格靦腆的丈夫該怎樣攤牌呢?

凱米特想出了一個新鮮法子。他編了一個故事,把自己與太太的現實處境轉托成兩個虛構人物的曆史。為了能被妻子領悟,他還著意引用了他們夫婦間以往生活中若幹特有的細節。在故事結尾,他讓那對夫妻離了婚,並特意說明,既然妻子對丈大已經沒有了愛情,就一滴眼淚也沒有流地走開了,以後隱居南方的森林小屋,有足夠的收入,悠閑自得地消磨幸福的時光……

他把這份手稿交給妻子打印時,心裏不免有些不安。晚上回到家裏時,心裏嘀咕妻子會怎樣接待他。“親愛的,我希望我不在家時你沒有過於煩悶,是吧?”話裏帶著幾分猶豫。

她卻像平常一樣安詳:“沒有。家裏有這麼多事情要做呐。但看到你回來,我還是很高興的……”

難道她沒有看懂?凱米特猜測,興許她把打印的事安排到了明天。然而,一詢問,故事已經打印好,並經仔細校對後寄往《裏昂晚報》編輯部了。

她為什麼不吭聲?她的沉默不可理解!“顯然,她是個性格內向的人,可是她該看得懂的……”

故事在報上發表後,凱米特才算打開了悶葫蘆。原來,妻子把故事的結局改了:既然丈夫提出了這個要求,夫妻倆還是離了婚。可是,那位在結婚23年之後依然保持著自己純真的愛情的妻子,卻在前往南方的森林小屋途中抑鬱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