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海底基陣(1 / 2)

山坡上各類草木生長茂盛,有山棗、黃花菜、野山參、山茅草、鵝觀草等,覆蓋率至少在80%以上,不時有各種各樣的鳥類飛來飛去,鳴叫呢喃。

更讓人驚喜的是,從山石縫隙裏,竟然有一股泉水涓涓流出,在山腳下形成了一個約有拳頭大的小水潭,水深有五六公分,滴滿後就溢出,從石上流向海裏。兩隻兔子正在飲水,見到隊員們,“嗖”地一聲,鑽進草叢不見了。

林濤大喜,就要逮兔子,被虞鬆遠製止。

這裏海底遍布礁石,船舶無法接近。如果建好碼頭的話,真可謂是漁船在大洋上臨時避風的好場所。

虞鬆遠將人員分為三組,命劉國棟帶三組尋找宿營地,並建立營地。林濤帶二組對島上進行地毯式搜查,徹底清查陸地、山林和草叢。自己帶一組,對小島水下進行詳細探查。

此時天已經大亮,北風在呼呼地刮著,氣溫在零下四五度,海麵上浪花飛濺,海鷗紛飛。虞鬆遠和林柱民、張五常穿上潛水衣,背上氣瓶,全付武裝,從南側潛入水下。三人順著逆時針方向,將小島北麵海底仔細偵察了一遍,未發現一點蛛絲馬跡。

轉到小島南側,海中溫度也就在零下一二度,到小島中部時,也就零度左右,與北麵形成鮮明對比。這裏水質清澈,海流湍急,水下能見度極高,適合海藻類,魚類,鮑魚,海參等海洋生物的繁衍生長。

各種魚類、貝類對三個闖入者漠不關心,比目魚貼在水底,不時捕食經過的小魚,激起一團泥霧,但很快又陷入平靜。在藻類叢生的岩礁之間,成群結隊的真鯛色彩斑闌,象一片彩雲掠來掠去。成群的大黑魚,則在水底一二米處,靜靜地遊來遊去。水底的岩石上,鮑魚、牡蠣、生蠔、海參、蟹海等貝類或甲殼類動物,不時映入隊員的眼簾。

小島呈標準的月牙形,一個長長的海灣深入小島中部,兩邊是懸崖,海灣盡頭是一個巨大的石壁。海灣內水深約有三四十米,兩側的崖壁和對麵的石壁的水下部分,由於海浪的衝涮,形成了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水下洞穴,成為各類海洋生物棲息的天堂。

三人逐一對水下洞穴進行檢查,不時與洞穴內的海洋生物發生一些小的衝突。林柱民就被一條海鰻攻擊,胳膊一下麻到肩部,最終不得不將海鰻殺死。

他們對人員能夠進出的十餘個大型洞穴,進行逐一檢查。發現隻有兩個洞穴深度較深,約有七八米深,並無其它問題。由於氣瓶壓力減小,壓縮空氣即將耗盡,於是,他們退出洞穴,並在洞口做好標記。然後,帶上大家挖了幾十個鮑魚、牡蠣返回海麵。

此時,劉國棟已經在密林中背風朝南處的一處洞穴內,為大家找到了一處“安家之處。”洞穴約有二三米深,裏麵相對較平坦。劉國棟等人將地麵的鳥糞、兔糞清掃幹淨,然後用幹枯的茅草鋪好地麵四周。中間則用石頭圍成一圈,用鋼絲鋸切幹燥的木頭,很快點起柴火。上麵的木架上,吊著飯盒,裏麵燒著水。

虞鬆遠帶著一組三人在“家裏”換上幹淨衣服,圍著火盆燒烤著食物。這時,林濤帶著二組三人,興衝衝地回來了。劉衛民提著四隻兔子,已經清理幹淨,直接上架烤起來。

劉國棟這個大管家興奮地說:“老大,水我化驗了,能飲用,就是口感差了點,有點澀。同時,水量嚴重不足,必須嚴格控製。況且,我們如果全喝了,兔子和鳥兒就渴死了。教官選擇這麼個地方搞生存訓練,不是讓我們來度假的,食物、柴火、鹽取之不盡,可水源無法解決。”

林濤也彙報說:“山頂有六七十米高,密布植物,林木茂盛。陸上動物以兔子和鳥為最多,兔子大約能有八九十隻。未發現有人到來過的痕跡。不明白的是,這裏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兔子?”

虞鬆遠也讓林柱民將一組水下探查的情況,給大家彙報了一遍。彙報完畢後,大家都不再吱聲,陷入思索。

這片海域,位於我北方潛艇部隊進出大洋的主航道旁邊,是我水下部隊,尤其是水下戰略性核力量進出大洋的戰略生命線。這裏也是我國大陸板塊邊緣,屬於大陸架延伸帶,平均水深七十餘米,大部分海域水深在六十至一百四十米,最深處也僅一百二十至二百米。

然而,就是在這片生死攸關的海域,海底卻密布著由錨係聲納浮標組成的聲納基陣,成為M國和東倭國水下戰略監視係統的重要節點。我潛艇部隊進出這片海域,幾乎成了透明人,受到嚴密監控。

從20世紀50年代起,M國先後建立東海岸-大西洋和西海岸-太平洋海域反潛預警係統,分三道防線配置預警設備。其中主要設施有SOSUS固定聲納監視係統,作用距離約百海裏。有SURTASS拖曳陣監視係統,深海中作用距離達數百海裏。有RDSS自動係留聲納浮標係統,單個浮標作用距離10海裏。M國還和其盟國反潛預警係統聯網,試圖逐步實現對全球海域的反潛預警。

東倭國自20世紀60年代起,先後在宗穀、津輕、對馬等海峽布設數十個被動式海岸聲納陣列,作用距離最大達到70海裏。在重要港口的外圍水域,在中國潛艇部隊進出大洋的主要通道海底,主要戰略性海域,全部布設了錨係有線聲納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