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小乞丐的狀元夢(1 / 2)

混沌開辟,演化三千大道,十二萬九千六百法則,三千大道與一元法則各自演化出三千大世界與十二萬九千六百小世界。

在一個名為涅槃的小世界,元初大陸,天命帝國,萬荒行省南邊的一個小城鎮中,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帶著一名十一、二歲的小男孩,正蹲坐在一條小路的偏僻一角,分食者一個沾著些許灰塵的饅頭。

老人麵色饑黃,身子佝僂著,一襲沾滿了塵土的粗布長衫緊貼著身子。整個人透露著一股遲暮,悲涼的氣息,兩眼暗淡無光,充滿了麻木、死寂。隻有當目光注視著旁邊的小男孩時,才會顯露出強烈的希望與期盼,似乎這名小男孩寄予著老者全部的生命力。

小孩個頭挺高,足以比得上其他十四、五歲的男孩子了。但身子卻很單薄,仿佛風衣吹就會倒下。男孩頭發披肩,皮膚上雖然同樣沾滿了灰塵,卻依稀可以看到裏麵的白淨。

英俊的麵孔連臉上的泥垢也遮不住,一身破舊的粗布長衫卻顯出了幾分挺拔之意。眼睛靈動而有神,透著股聰明的小孩所特有的機靈勁。仔細觀察,還有著一股連很多大人也沒有的沉穩,仿佛一位見慣世態炎涼的智者,冷漠而淡然。

老人名叫路登科,曾經是當地很有名的一位秀才,當地人都相信他很快就會在科舉上高中進士,為官做宰。他也從不懷疑自己的學識,對外來有著無限的期待。

那時的路秀才意氣風發,風流瀟灑,是當地無數少女的夢中情人。很快,科舉之日到來,信心滿滿的路秀才收拾行李,進京趕考去了。臨走時,幾乎所有的鎮民都來到鎮門口歡送路秀才。路秀才帶著全鎮人的祝福,也帶著自己的夢想,漸漸的消失在了遠方的古道盡頭。

後麵的日子裏,黃石鎮的鎮民都盼著路秀才騎著高頭大馬,身掛大紅花,十幾人鑼鼓開道,風光的回到鎮裏。有幾戶人家還張羅著等路秀才一回來就為自家姑娘去上門提親,連媒婆都請好了。

幾十天的等待,沒有等來高中歸來的路進士,卻是等來了名落孫山,心灰意冷的路登科。再次出現在黃石鎮的路登科早已不複當初的意氣勃發,他衣衫髒亂,頭發披散著,兩眼無神,嘴裏還喃喃自語。

十年寒窗苦讀書,一朝科舉付東流。這是無數學子的悲哀,更是路登科的悲哀。

人情冷暖落難知,科舉落第的路登科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風光。曾經屢次來提親的人家再也沒有出現過,曾經無數的讚譽變成了周圍的諷刺、謾罵,曾經被當地富紳高價哄搶的字畫變的無人問津。往日的一切晨霧般,煙消雲散。

第二天,有人在鎮口的小河邊救起了投河自盡的路登科,路登科活了下來,也死了。他成了一個蓬頭垢發的乞丐,逐漸被人們遺忘。

在一個清冷的早晨,路登科來到小河邊,模糊的看到河岸上有著一樣東西。走近後,看到竟然是一個小木盆,盆中躺著一個可愛的小孩,小孩的身上除了一身普通的小衣裳,沒有任何可以表明身份的東西。

路登科看著木盆中的小孩,如獲至寶,“我路登科苦讀十幾年,最終卻名落孫山,受盡白眼。今天遇見了你,從此以後,你便是我路登科的兒子,我會教你讀書、做人,定讓你來日高中狀元,位極人臣,淩駕眾生。你便是我的兒子,路淩。”

在此以後,黃石鎮發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渾身邋遢的老乞丐,抱著一個小嬰兒,到處去有嬰兒的各家乞討小孩食物。

有的人將老乞丐辱罵一番後不客氣的將他趕走,有的人見小孩可憐便舍了一些小孩食物,還有的人家想要收養小孩,但是老乞丐半點也答應,那家人隻得作罷。

有的老人偶然認出了路登科,隻是一陣唏噓。就這樣,路淩長到了三歲大小。路登科便開始叫路淩認字。有時還會到鎮北的四季書齋去借書。

那家老店主認得路登科,內心有著幾分愧疚,便爽快的將書借給了他,隻是叮囑他不要損壞了。

從此,無論刮風、下雨,酷熱、嚴寒,小小的路淩都會在鎮外的破廟中認真的讀書,寫字。筆墨紙硯都是書齋店主給的舊東西,便是如此,路淩大多數時候也隻能用樹枝在地上練習寫字。

路淩十分聰明好學,八歲時便已經能詩作對,在當地很有名氣,被無數人稱為“神童”。如果不是路登科異常堅定的態度,以及路淩的堅持,恐怕已經被當地的名門望族收進自家門第了。

一日,鎮中李員外家舉行六十大壽,李員外頗好詩詞,平日裏便喜歡自己寫些筆墨。這一天,李員外格外高興,放出話來,誰要是能夠獻上一首讓他滿意的詩詞祝壽,便給那人五十兩的犒賞。

一時間,鎮中無數自認為有點文采的人都開始活躍了起來,一首首極盡阿諛的華麗詩詞被送到了李府,可是李員外看過後,勃然大怒,“一群廢物,就會寫這種低俗至極的東西,簡直就是玷汙了這墨和紙。”隨手將桌上的一堆詩詞推到地上,失望的離開了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