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難忘1988年在濰坊鳶吃“朝關鍋”(1 / 1)

難忘1988年在濰坊鳶吃“朝關鍋”

身邊人物故事

作者:耿秀剛

每每看到這張拍攝於山東濰坊鳶飛大酒店門前的照片,舊日時光總是在腦海中閃爍,心中無限感慨,雖然那次濰坊之旅,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1988年春天,我們坐落在東交民巷新落成的四星酒店隆重開業了。那年中秋節,我陪酒店顧問郭英郭老吃飯。郭老曾任職中南海膳食科科長,北京飯店總經理,香山飯店首任董事長,對吃食吃法可謂門兒清、鼎鼎有名的專家,而郭老的人脈資源更是了得,從中央到地方,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那晚我們吃得很盡興,酒逢知己成了忘年交,聊天下美食,聊起了濰坊“朝天鍋”,郭老對此讚不絕口,說它如何如何的好,如何的有風味特色。他誇下口大包大攬,說幫忙找濰坊方麵聯係落實這個事。還真是兵貴神速,沒幾天我就成行了。我們二人住進了當地濰坊的鳶飛大酒店,正好該酒店的“朝天鍋”做得很地道,在當地也十分有名氣。當晚“朝天鍋”作為主角粉墨登場,大廚現場示範,向我們娓娓道來。

所謂“朝天鍋”,故名思義就是沒有蓋子的鍋。它很近似我們的老北京小吃“鹵煮火燒”,但此吃食是清湯並非鹵煮的渾湯,好像也比鹵煮“高級”一些。大鐵鍋中要放入大塊的肉,整隻的雞,整套豬大腸,做好的大丸子等原料費時煮熟、煮透,吃時客人現點、現約、現切,吃完肉,最後舀湯撒香萊末就著火燒吃了。據說,這種吃法是過去體力勞動者的最愛,既經濟又實惠。我吃過後也覺得不錯,蛋白質味道很濃,鮮香適口、解饞,也很接地氣,稍加改造之後可以引進。但是後來因種種原因,還是未能如願以償引進這個地方名吃進店,但它留給我的記憶,就是在今天也還是令人回味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