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自勤修煉,永遠不做黃臉婆
一個女人.若想獲得幸福快樂的人生,就必須珍愛自己。一個懂得生活的女人知道
自己真正的願望和要求。她從不會去浪費自己的感情和精力,她懂得如何按自己的
意願來調適人生。,這才是生活中一種真正的幸福。
別在婚姻中迷失
有許多女人在結婚之後就一頭紮進了家務事的料理上,原來的那些愛好和私人生活完全被放棄。她們對家人的關心無微不至,為老公、子女的衣食住行操心,唯獨對自己毫不關心。這些女人已經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家人而活。
結婚之後的女人終日為各種永遠忙不完的家務事而忙碌,成為中國婚姻的普遍狀態。即使在和女伴們閑聊時,所聊的話題也不過是家長裏短,心裏惦記的還是家裏麵的事情。這樣的狀態,即使是那些曾經崇尚個性生活、生性自由的女人也都具有。在每個家庭,女人忙碌的身影,成為一道常見的風景線。女人將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獻給了家庭,如果不這樣做,女人們就覺得內心愧疚。
女人在結婚之後就成了男人的妻子、孩子的母親、公婆的媳婦,但就是迷失了自己。她們不再享受美好的生活,忙得不可開交,為了家庭無私奉獻、自我犧牲。這樣的精神讓人肅然起敬。但是,就美好和諧的婚姻和個人的幸福來說,這樣做卻未必是好事。女人在家庭生活的忙碌之中迷失了自己。
無論結婚與否,女人首先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而存在,因此有她的社交生活和追求幸福的需求。但結婚之後,這些需求都被忽略。也許有一些妻子可以通過忙碌家庭事務而感到滿足,但是更多的時候是疲憊、麻木甚至痛苦的感覺。這是因為,僅在家庭的小圈子裏生活的人,外麵世界的精彩與她無關,其生命是不完整的。作為社會的一員,她必須同時在社會上扮演一個角色,而不僅僅是家庭中的角色。無法在更廣的範圍內得到身份的認同,就是已經迷失了自己的象征。而迷失了自己的人則是無法幸福的。
因此,如果你感到有迷失自己的危險,就請從繁瑣的家務事中解脫出來,給自己留一點時問,進入到更加廣闊的社會中去,讓自己活得自在和快樂。隻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
女人時刻把家人裝在心裏麵是值得稱讚的,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妨礙了自己追求幸福。況且男人一般都希望自己的妻子不僅賢惠,而且要聰明,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魅力,發揮出更大的吸引力。很明顯,連自己是誰、需要什麼都不知道的人,自然無法做到這一點。
新時代女人不能完全依靠男人
女人也應該獨立點才行,那些想完全依靠男人而一步登天的女人也許有一天也會摔得很慘。
周齡是一個農村來的女孩子,在20歲的時候就把自己嫁給了一個比她自己大二十多歲的香港男人。從此,就沒有再出去工作,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後來,周齡也有了自己的兒子,雖說生活得不錯,也讓不少同村的人羨慕,但幾年過去了,她自己卻說說覺得生活很空虛。每天,就是基本上都呆在家裏帶孩子。她覺得很困惑,為什麼原來覺得有錢就可以快樂了,而現在卻覺得不是這樣子。
對於這個故事,我們的觀點是,周齡一開始的想法就是錯誤的。因為她竟然把自己的美好青春這麼早就送給了一個比她大那麼多的男人。就算是那個男人愛她,或者說她並不隻是因為看重她有錢才跟她結的婚,那她也不應該從此就不出去工作,不再去學習。畢竟,社會的競爭是如此的激烈,而人生也充滿著變數,而她卻如此早就退出了社會,進入了家庭婦女的行列。每天都呆在家裏不去工作,她就會慢慢的喪失了養活了自己的能力,而完全的去依靠一個男人。那如果有一天,男人對你已經沒有興趣,一腳把她踢出去,我想那個男人並不覺得有多大的愧疚,因為所有的一切都他給你的,當時間到了的時候他隻是把它們收回而已。這是很危險的,而她想再次的融入這個社會就會很難了。而且,慘的是她還不能怪誰,隻能怪自己選錯了路。
在這個時代,女性也應該是獨立的,靠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善待自己,才是明智之舉。而且,隻有獨立的女性,才能贏得他人的真正尊敬。
女人善待自己少生氣
努力加強自身修養,開闊心胸,心懷大目標,培養堅強的意誌,才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使自己成為少生氣和快消氣的樂天派。
常生氣有損於健康已被科學研究所證實。但現實生活中可以看到這樣一種令人費解的現象:不少常生氣的人,身體都很健壯,其中不乏高壽者,而一些很少生氣的人,卻疾病纏身。原因何在?
這是因為影響健康與壽命的因素很多,不良情緒僅僅是其中之一。其次不良情緒對健康的影響,不僅取決於它的強弱,而且,更為重要的在於它持續時間的長短,以及如何對待人生得失,一點不生氣是不可能的。可以說,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遇到不遂心的事兒,生氣難免,隻不過有時生氣的情緒波動不顯著或過程十分短暫,別人不易察覺罷了。生氣和消氣是人類情緒正常的代謝,每個人都是通過不斷地生氣和不斷地消氣來維持心理平衡的。有涵養的人,不是不生氣,而是會自我排遣,迅速消氣。前麵提及的那些常生氣又不傷身的人,就正是會消氣的人。如果不會消氣,氣不能及時地發散出去或消散得過慢,將氣憋在心裏生悶氣,對健康勢必造成損害。鑒於此,心理學家首先誡人們少生氣,同時勸導大家要學會消氣,要學會掌握這種自我心理調節的本領。
1、生氣時,先問問自己“此氣該不該生?”有人專門對生氣作過研究,結論令人吃驚,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氣,大多是不該生的氣。以下不妨略舉數端:
(1)他人無意或粗心或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冒犯”了你。如在馬路上被撞,公共汽車上挨踩,飯店用餐時服務員失手弄髒你的衣服等等……這些都屬於不該生的氣。
(2)非正常人或非正常的情況下的某些事。如人在患病或心理不健全時,或酒後,或極度憤怒時,言行容易反常,常會“出言不遜”損害他人自尊心或做了危害他人的事。
2、消氣隻是使自己內心平複,注意不能損害他人,不要遷怒。生活中可以看到有些人在工作單位受了委屈,回到家裏便打孩子、罵老婆,或者在氣頭上摔東西,毀家具,這種做法叫“遷怒”。將心中的怒氣向第三者或物品上發泄,這不僅是無能的表現,也不利於自己精神世界的升華,道德修養的提高,反而會使自己的心境和處境每況愈下,應該絕對避免之。
因此,消氣不僅是種方法技巧,更重要提精神修養。一般說來,一個善於體諒他人和平心靜氣的人都是道德高尚、寬宏大度、涵養很深的人,所謂“宰相腹中能撐船”,這度量是平日注意涵養的結果。
永遠別丟失你的幽默感
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於女性來說是不公平的,女人就該乖乖的笑不露齒?女人就該老老實實的當聽眾?錯!每個人都有忍俊不禁的時候,每每開懷大笑的時候,少了女人銀鈴般的笑聲,少了女人編貝般潔白的牙齒,生活哪來的美?
幽默感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生活更加多彩。那麼女人需不需要幽默感呢?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日子過久了就會乏味,乏味了就得尋找刺激,特別是當老公不再願意和你多說幾句話時,女人就該注意培養自己的幽默感了。
女人的幽默感從哪裏來呢?幽默感用來做什麼呢?幽默最好的回報是什麼呢?
最好的方法是笑。笑分微笑、冷笑、奸笑、苦笑、憨笑和開懷大笑等等。因為傳統思想的影響,女孩子應該是溫柔含蓄的、應該是沉默寡言的。至少在男人麵前,話不能多,更不能總是講笑話,萬萬不能笑得花枝亂顫。所以,很多的傳統女性都是矜持的、溫柔的,小鳥依人般的陪在男人身旁,默默地聽著他叫笑話,捂著嘴別扭的繃著已經“奏”出最高音的笑神經。
所以,女人要笑,就算多生幾條皺紋,也要笑!因為,你賞心悅目的笑容能感染他,日子笑起來過才更有滋味!(當然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與環境決定笑得度數,否則——你的他嚇跑了你可別怪我哦)
當然,回到正題,女人除了會笑,也要會製造笑。為什麼?因為這個世界不是隻有男人的,沒有男人或者身邊的男人也不懂得幽默的時候,誰來調劑呢?先來說說女人幽默的好處:
1、在愛人眼裏你是個懂得生活情趣的人。
其實也不是非要女人油腔滑調的講幾句笑話,你隻要善於發現生活中許多有趣的細節,講出來,特別是在你的愛人麵前,勇敢的講給他聽,(當然你得繪聲繪色)這個時候你就是最可愛的人。又或者順著男人的話調侃幾句,讓他感覺到你對生活的創造力,哪怕這個時候你是自毀形象的,在他眼裏你仍然是個可愛的精靈。
2、在朋友圈裏你是聚會的主角。
在朋友麵前,就更沒有必要繃著個臉,裝出一幅“大家閨秀”的樣子,彼此都是如此熟悉,誰也不是衝著你有一張美麗“凍”人的臉和你相交的,所以,放下你清高的姿態,用你的幽默感拉近彼此的距離吧。
3、工作上適度的幽默感可以使你更具親和力。
不論你從事的是哪個行業,隻要是和人打交道就得掌握這樣的原則,良好的親和力是你通向成功之路的捷徑。特別是許多職場女性,整天把自己藏在化妝品後麵,覺得自己多麼冷傲,其實別人背地裏還不定給你起了個“滅絕師太”還是“李莫愁”之類的別稱呢。
所以,怎麼分析,女人都是需要幽默感的。當然,聰明的女人知道怎樣把握幽默程度,過了頭可就糟糕了,也得區分場合,恰到好處的幽默才有可能為生活錦上添花。
女人別再做弱者
我國近代民主革命戰士秋瑾女士說過:“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女人也是人,實際上女人不見得比男人差。如果說在過去的體力時代,由於生理機製的原因,女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不能和男人相比擬的話,那麼在當今的智能時代,女人完全可以與男人一比高低。
在我們剛剛脫離母體、呱呱落地的赤子,人們隻能從他們的生殖器官上分別是男是女,而在性格、氣質上一般是看不出有什麼區別的。那麼,後來他們是怎樣成為“男孩”和“女孩”的呢?這完全是大人們的“功勞”,首先是父母的“傑作”。
自古以來,人們對男人和女人就有了涇渭分明的審美標準:男人魁梧,女人苗條;男人瀟灑,女人漂亮;男人意誌如鋼,女人柔情似水;男人長於進攻,女人善於退守;男人勇猛,女人溫柔;男強,女弱;男主,女從……
在這種審美觀念的驅使下,從古時候起,孩子一生下來,男孩和女孩就受到不同的待遇。小時候,男孩玩的玩具是玉器,女孩玩的玩具則是木製的紡錘;男孩要係皮製的腰帶,女孩要係絲製的腰帶。開始進行教育了,教男孩說話聲音要洪亮,女孩說話要輕柔;到10歲的時候,送男孩到外邊拜師求學,女孩則在家裏學做家務。“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孩子不需要學什麼知識。這些做法勢必會塑造男剛女柔的性格和男強女弱的氣質。
小時候,父母給男孩子玩的玩具主要是槍,什麼木頭槍、塑料槍、手槍、衝鋒槍……拿著這些槍,男孩子們成天是衝啊殺啊。總是以強悍勇敢的姿態出現;而女孩子呢,父母們給的玩具則全是娃娃:小娃娃,大娃娃,布娃娃。塑料娃娃,會說話的娃娃,會唱歌跳舞的娃娃……女孩子每天哄著這些娃娃玩,總是以溫存柔弱的形象展現在人們的麵前。如果有哪個男孩子要是讓爸爸媽媽給買娃娃,肯定會遭到嚴厲地訓斥;假如有哪個女孩子要是向爸爸媽媽要衝鋒槍的話,肯定也會遭到無情地拒絕。
在孩子剛學走路的時候,要是男孩子跌倒在地,父母會鼓勵說:“男子漢,不哭。勇敢點,自己爬起來!”而女孩子要是跌倒在地,爸爸媽媽一般是立即驚呼著跑上前,趕緊疼愛地把她抱起來,摟在懷裏,邊哄邊替她擦幹眼淚。
男孩子要是淘氣,做出出格的事。父母可能會說:“男孩子小時候淘氣,長大了會有出息!”而女孩子要是淘氣的話,父母很有可能會訓斥說:“瘋瘋顛顛的,女孩子沒個女孩子樣!”
上學以後,要是男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會說是因為貪玩不努力;而女孩子要是學習成績不好的話,家長往往認為女孩子的智力就是比不上男孩子。
實際上,許多優秀品質本來是人類共有的,諸如勇敢、堅強、自信等,並不是男孩子的“專利”。男孩具備,女孩也應當擁有。我們有些女孩子,之所以怯懦、軟弱、缺乏自信,並不是從娘肚子裏帶來的,不是天生的。古《三字經》上說:“性相近,習相遠。”人剛生下來,性格和氣質並沒有什麼差別,到後來男孩子與女孩子之間存在那麼大的差別,完全是教育和環境造成的。其中,首先是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作用的結果,是傳統的社會文化熏陶而成的。
我無意要女孩子們都去責備自己的父母。從某種角度說,做父母的並不見得完全是自覺地持這種審美標準、有意識地壓製女孩子人格的完善和個性的發展,而是受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不自覺地這樣看和這樣做的,因為周圍的人都是這麼做這麼說,都是用這樣的一把“審美的標尺”來評價和衡量女孩子的。而”審美的標尺”,就像一根無形的“指揮棒”指揮著女孩子的發展方向。
人們頭腦裏的男強女弱、男剛女柔的觀念,並不是偶然產生的。它是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和落後的生產方式的產物。在古代社會,由於科學技術和文化發展水平非常低下,人們主要是靠體力吃飯,不論是原始社會人們是以打獵為生,還是後來的農業社會的“男耕女織”,體力勞動是人們獲得生活和生產資料的主要手段。由於天生的生理的原因,男人在體力上占有優勢,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男人的作用要比女人大。在“靠體力吃飯”的家庭生活中,男人的地位和作用是女人無法比擬的,女人要依靠男人來生存,女人的價值要通過男人來實現。於是,在人們的頭腦裏自然會形成男人剛強、女人柔弱的審美觀念,在有了子女以後,也必然要按照這種審美標準去塑造自己的孩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在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智力因素的比重,雖然已經大大加強。男人能做的事,女人同樣也可以做。所以,女性朋友不能在感情上輕視自己,爭取和男人一樣的地位,也要承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做一個新時代的優秀女性。
大女人脾氣,小女人情懷
有人說,做女人很難,其實說難也不難,這就看自己怎麼去把握分寸。這個分寸,就是大女人和小女人之間的“黃金分割點”。
在人們的眼中,大女人意味著自我心理上的平等和自信,也意味著處事行為的爽快和利落。做一個大女人,這要求你要有和男人一樣的胸懷和肚量,和男人一樣的瀟灑和自然。隻有有了這種性子的女人,她的人生和情感才是切實屬於個人,屬於自我的,她的存在才是自然而本真的。
“小女人”是和“大女人”相對的一種情懷。一個小女人,她必須有著女性獨有的細膩心思和心理,有著女性的輕柔和和氣;當朋友傷心的時候,她會傾心柔語的開導;當愛人壓力,她會靜靜的站在他背後,給他無聲的支持和溫存;當她愛了,她會如楊柳般在他的麵前嫵媚;當她委屈了,她會躲在家裏吧嗒吧嗒掉眼淚卻依然會把家裝飾得清韻秀雅。
女人,不是弱者的名字,也不是淩然男人之上的天使,她就是她,她和鮮花一樣有自己的絢爛,也有自己的隕落。和流水一樣有自己的柔媚,也有自己的洶湧蓬勃。
世界上最美麗的畫不是在畫家的筆下,而是在自然的胸懷裏。同樣,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也不是在美容師的手下,而在自我的音韻裏。所以,無論是大女人,還是小女人,隻要是自然真誠的,就是美麗的女人。
別再婚姻中走失
女性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並教會伴侶如何溝通。
熙熙最近心情不好,她找到心理醫生談出她的感受:“我發現自己不穿他不喜歡的衣服,不買他不喜歡的東西。所有的打扮,都是為他。在我們的關係中,他是中心,我要盡力讓他開心。有時候我覺得這不公平,並感到憤怒和失望,但我壓抑著自己不要表達。我媽媽也是一生都聽爸爸的,也許我在要求不該要求的東西吧。”
熙熙的話反映了抑鬱女性的典型行為和心理活動。臨床心理治療師發現,女性抑鬱往往是不敢表達內心需求和願望、自我否定、自我沉默的結果。
抑鬱的女性在談到自己的悲哀和失落時,能明顯看出有兩個自我在對話。一個自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它說:“我要,我知道,我覺得,我看到,我想……”這個自我的聲音是真實的,被稱為“主我”。而另外一個自我則無情地譴責真實的自我,它說:“你不能,你必須,你應該……”
如果“他我”占了主導地位,女性就會習慣於否定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感受和願望,學會用一些消極的詞彙,如“依賴”、“被動”、“不成熟”等來評價自己的需要,貶低自己的感受,隱藏自己的能力,順應親密的人的觀點,以期得到對方的接納。女性就會感到真實自我的泯滅,自我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消失,從而引發抑鬱。
這些女性應學會傾聽“主我”。女性對於親密關係的重視和依賴,對情感支持和交流的尋求,是非常真實的需要,絕不是“依賴”、“軟弱”、“不成熟”的表現。女性需要肯定自己的智慧。
人們都想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也想發展和表達自己的特別能力和興趣。但女性往往覺得這兩個目標是矛盾的,認為如果表現真實的自我就會毀掉親密關係。實際上,很多女性盲目地迎合丈夫或男友,被他們迎合的男性反而會因此氣惱,因為他們無法弄清楚對方真實的想法。夫妻間隻有坦率、真誠地溝通,才能更加融洽的相處。
聰明做女人繞開“三”
綿綿是那種讓人一看就心動的女孩子,身邊追求她的人不少,但是她偏偏都沒有感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了已婚男人沈,兩個人一見如故,深深地不計後果的愛上了愛上一開始,綿綿整天開心的講述沈的溫柔細心,說沈會和老婆離婚,會卻娶她,可是慢慢的,激情散去,綿綿也日漸枯萎下去,離婚的事他不再提,她卻成了專職的被人唾罵的第三者,綿綿美麗的眼睛裏,全都是迷茫。
愛情的美妙之處就在於它的偶然性和自由性。是的,選擇愛誰,是你的權利,但是如果愛情的中間隔著婚姻,那麼涉及到了責任和道德。如果你愛上一個男人,又被對方愛著,但你們又注定無法在一起,那麼如果你不想失去他,聰明女孩,千萬不要做他的情人。
愛情本應是盛開在女孩子青春歲月裏的一朵玫瑰,芬芳,嬌豔。但是如果你愛的人不合時宜,那麼,帶給你的隻能是無邊的傷痕。
情人就像最絢爛的流星,劃過婚後男人的天空,美麗,光芒四射,讓他瞬間燃燒。然而,絢麗隻是一時,這一刻的快樂,可能需要你背負永遠的心痛,和一生的代價。
互相吸引時的曖昧、欲語還羞、欲拒還迎總是那麼讓人迷醉。而最初的相愛也總是那麼美好,也許一開始,你確實無欲無求,隻為了與愛的人在一起,但是一旦兩個人確定關係成了情人,便不再感到輕鬆透明。兩個人之間有了種說不清的責任,便會自然地向對方生出許多要求。也許這種要求很正常,可當他滿足不了你時難免會傷心惆悵,你便會陷入情緒的旋渦難以自拔。情人的角色因見不得天日而產生出一種不安全感,甚至在患得患失中失去自我。而失去自我的女人總會失去曾經奪目的魅力。
在這種情人關係中,其實痛苦的還是做情人的女人,也許開始時她僅僅是愛情就足夠了,但她很快會發現愛情攜帶著一種多麼強烈的私欲。她必須用婚姻來平衡自己付出的一切,她要全權擁有他,她不能目睹那個口口聲聲說“我愛你”的男人與另一個女人同餐共枕朝夕相處,而自己則如小偷一樣躲躲藏藏不見天日。她無法忍受又不可自撥,在這場拉鋸戰中她耗盡心血。愛情對她來說是一杯解渴的清水,但是有毒。
這是一種情感的酷刑。也是一種人格的失衡。正如某篇小說中的一段對話那樣:“你如果真愛我,就不會不情願當我的情人”。“正因為我真愛你才不情願當你的情人,我要做你的愛人——如果你真愛我,就不會忍心讓我隻做你的情人。”
如果你真的欣賞一個男人,不如與他做朋友,與男人做朋友卻是痛快淋漓的,你是你自己的,你和他之間也許有一種情愫,但這種感情不會讓你迷失自己。你們都有各自的生活,你不會過多地要求對方,你也不會為他晝夜難眠。你會分享他的快樂分擔他的痛苦,你們會在一起喝酒,開一些粉紅色的玩笑而不會覺得累。女孩子想要愛的溫暖,又怕被火焰灼傷,所以,不如選擇做一支帶刺的玫瑰,能曖昧的開,能純潔的香。
當你成為他的朋友,他會視你為一筆財富。他在你麵前輕鬆自然,他在快樂與煩心時會想到你。他會欣賞你的獨立你的思想,他會回味你的笑容你的神韻,他會因你的鼓勵而積極工作,他願意讓你見到一個成功而光芒四射的男人。
情人之間太敏感,因為彼此距離太近而失去朦朧的美麗。情人的眼裏揉不下一粒沙子,一粒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沙子也能將兩顆細膩的心磨損。而朋友卻意味著寬容,讓彼此感到愉快。
如果說情人讓男人感到煩心的話,他便會到朋友那裏去傾訴。情人是沉重的,朋友卻是輕鬆的;情人意味著眼淚,而朋友卻是永遠的港灣。
或許你不服輸,你千辛萬苦、傷痕累累地贏得這場戰爭。得到了那個你渴望能夠相伴一生的人。但你的浪漫情懷、你的自尊和激情,也會在曠日持久的廝殺中消耗殆盡了。就像流星一樣,越是光芒四射、魅力非凡,越是消耗得快,最終變成一塊毫不起眼的隕石。你所愛的人在你眼裏也可能如此,這是因為沒有了距離,還因為婚姻不是一片天空,而是一塊真實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