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慰問大軍(2 / 2)

左庶長王齕每次出征以前都有個良好的習慣,那就是必須要去都城邊上的軍戶村慰問軍烈屬。同時還會帶著秦王批準下發的錢糧及一些生活物資,以送給那些家境十分貧寒的軍戶。畢竟這是快過年了,關心關心還是應該的。如果沒有他們的勇敢和犧牲,也就沒有將軍的顯赫一時。

等還在咬牙切齒的呂子趕來,由將校級軍官組成的慰問大軍正式出發。得到慰問消息的軍戶們比過年還要高興,因為今年過年可以有米有麵有肉吃了。自發地迎出好幾裏地,隻為表達對這位大將軍的敬愛之情。

說起王齕老將軍來,恐怕當前的秦國對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到秦昭襄王這一代,他已經服侍過三代秦王。想來也是戰功赫赫,堪稱一代名將。

秦軍陣亡將士裏就有很多是他曾經的部下,生前作戰勇敢並深受器重。可惜的是,有些陣亡將士的家庭生活到現在都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觀。幾十年前出征的時候是個茅草屋,幾十年後還是個茅草屋。什麼叫幾十年如一日,想來這應該就是吧。

當看到送五個兒子上前線都沒有回來,此時早已哭瞎雙眼的老婦蹣跚著從茅草屋迎出來。隨行慰問的眾將心裏頓時被堵得滿滿的,莫名的壓抑讓每個在場的人愴然淚下。

其實這種情況並不鮮見,很多家中的壯勞力都死在前線隻留下孤苦伶仃的老人。更有甚者是年輕人回來了,卻因為殘疾導致行動不便反被老人照顧。這對於原本就生活困難的家庭而言,無疑於是雪上加霜。

都說獲得戰功就能換回一畝三分地來,前提是你家裏還有勞力可以去耕種。家裏的年輕人出征都陣亡了,留下的地由誰來種!?

跟著王齕將軍身後的呂子輕聲問道:“左庶長大人,這種情況為何到現在都沒有改觀?”

王齕轉頭看看呂子,不由地輕歎一聲。“自我大秦自商鞅變法以來,一直都是如此的。隻認戰功不認人,借此以激勵百姓的鬥誌。說改不容易啊,畢竟幾代秦王都是如此。就是想改,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當今的昭襄王其實早就知道此事,但也是束手無策啊。”

“他們可都是我大秦的子民,都是英雄!導致這樣的結果,如何不讓眾將士心寒?”

聽到呂子這麼說,王齕停下腳步。示意慰問大軍繼續前行,然後說道:“多少年前就立下的規矩,百姓們也都是認可的。因秦國常年對外作戰,咱們此時國庫空虛。一旦實現改製,就會牽扯到幾十萬軍戶家庭。你算算這待需要多少?咱們那來這麼多的錢糧供給他們嗎?”說完,長歎一聲。“小夥子!本將軍年輕的時候跟你一樣,也曾想過如何解決此事。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終於發現這就是命!該著的!豈是人力所能及的!?象咱們這些高高在上的將軍,平時盡點心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