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知成敗在此一舉的王齕自然也不敢馬虎大意,命令所有參與真正攻擊掩護的幾位將軍過來彙報情況。得到早已準備就緒的消息,這才感覺心底稍稍有些安穩。
為保護此次架橋行動順利進行,設立在丹水河岸附近的箭陣成員幾乎囊括全軍最優秀的弩弓手。並且還安排專人往來運送箭支,以確保箭陣連續發射直到浮橋架設工作完成。
隨著公雞報曉聲傳來,東部的天空隨即出現一道白光。就在此時此刻,天地之間突然全都安靜下來,甚至連河水的流淌都不再發出一點聲響。
重新跳上戰馬的王齕眯著眼睛看看河東岸,朝後麵的樹林裏點頭示意。奮進的戰鼓隨即發出隆隆的轟鳴聲,並開始沿著丹水河岸朝兩側不斷延伸出去。成排的箭矢伴著鼓聲一下躍上天空,然後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紛紛紮向地麵。
鼓聲就是進攻的號角!
早已準備就緒的秦軍紛紛舉起木筏湧出樹林,朝前方不到三十米的河灘衝去。但隻需有心人稍微地一打量,便會發現他們的步伐並不著急。因為主帥有令,隻要給對岸的趙軍形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即可。
呂楚聽到鼓聲後,知道架橋的工作可以開始了。朝主帥躬身施禮,朝大夥兒一揮手。“開始!”
隨著一段段滾木放在由工匠們連夜趕製出來的架橋樓船前,這座高大的木排隨即發出一陣轟隆聲快速滑入河床之中。之所以稱之為架橋樓船,是因為這是一座可以浮在水麵上的雙層樓船。底層裝有大量的木頭用以架設木橋,二層露天設有防守人員保護樓船。自身沒有動力,全依仗後麵架設好的橋基支撐。
因為是連夜趕製出來的,所以外觀顯得粗枝大葉有失觀瞻。但其實戰作用仍然保留大半,皮糙肉厚的原木組合能夠輕鬆抵禦對岸射來的箭矢。
設計的船身寬闊,足可以保護後麵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早已準備好的木筏被陸續放在水中,提前安排好的幾名兵卒隨即跳上木筏。將放在這些簡易船上的大石塊推入水中,等捆住這些石頭的繩索不再下沉,然後把餘下的繩索綁在船身上加以固定。完成這一道工序後,這幾名步卒就會蹲下來留守。同時豎起方盾,以防止被趙軍的箭矢所傷。
後麵扛著木頭的兵卒和工匠們相互幫忙,將一截截木頭擔在木筏之上。在高大的平底樓船的掩護下,用繩索將這些木頭與水中的木筏捆綁在一起以防止散落水中。等這一工作完成以後,樓船就會前移再次釋放出木筏或者是保護後麵的人員將木筏抬過來。
這麼聽著好象是又慢又繁瑣的樣子,其實不然。參與人員按部就班,各負其責就會很快。而所謂的慢,那是因為沒有一個完善的運轉機製來運行。一旦有合理的運作機製,整個工程進度就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各人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然後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
隨著平底樓船慢慢靠近丹水河中間,所有人不約而同地抬頭看看碧藍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