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公道不在人心的年代,憑實力說話也是不爭的事實。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站在殿下的魏無忌和坐在王座上的齊王建並未感覺此次會麵有何不妥。饒是如此,魏無忌仍然感覺自家要比此時的田齊家更正統,畢竟魏國建國要早於得到分封的田齊將近四十年。
四十年到底是個什麼概念!?起碼是一代君侯在位的時間!若是按照封土建國的年限算輩分,你田家至少晚了咱魏家一輩!
驕傲的魏無忌回頭看看大殿門口,聽到上麵有動靜也跟著冷哼一聲。
“大王!此人果然還是來了!我剛才說什麼來著!?呂子就是個如假包換的秦國細作!咱們這邊一有動作,他隨後就到了!他若不是為秦國遊說而來,我魏無忌現在就一頭撞死這!”
心煩的齊王建見魏無忌說這話的時候幾乎是背對著他,心裏更加不悅。說來道去,你不過就是區區一魏國公子,本王可是手掌齊國天下的一國之君!如此失禮!簡直不可理喻!
齊王建咬咬牙,好歹沒發作出來。“聽魏公子如此肯定,有什麼依據!?”
並不知道自己失禮的魏無忌大大咧咧地笑道:“這還用依據嗎?咱們齊國出兵是去哪兒?當然是去上黨打秦軍!他呂子大老遠來你們齊國意圖阻止我們出兵,不就是想讓他們在上黨能夠站穩腳跟嗎!”
“咱們...!”齊王建重重地嗯了一聲,沒再說話。
作為一國之君最忌諱的,就是有人跟他分享他的屬國,齊王建自然也逃不過這個怪圈。再說此時的齊國從前姓呂,說心裏沒有點疙瘩純屬是自我安慰。此時聽到有人跟他說咱們齊國,不由地氣極反笑。
“看來無忌公子沒拿自己當外人啊!哈哈!”
其實剛才這些話都是魏無忌的無心之作,也可以理解為是兩個圈子的人湊在一起說事。各說各事,出現不可調解的矛盾也就在所難免。
前文書中曾提及魏無忌是因被魏國君忌憚,所以才會一直沒有得到兵權。可他並不想就此沉淪下去,幹脆學人家齊國的孟尚君廣收門客以擴充自己的實力。雖然手下已有三千眾,卻也因此存在個不爭的事實。
門客,必然是由心恨沒被國君賞識的懷才不遇的那些人構成的主體。因為其中大多沒有經曆過官場的打磨,所以為人處世更多的是用混江湖的那套路子為基調。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魏無忌身邊團結起一大批江湖人士。隨著圈子的組成複雜,他也就有意無意地跟著學。隨之而來的就是說話措辭更近於豪爽的江湖習氣,而遠了官場上的諸多禁忌。
如果非要形容的話,混官場等同於原本的大嗓門要捏著鼻子說話。該發表意見的時候,有時甚至什麼都不能說。而混江湖恰恰相反,想說就說而且還要比誰的嗓門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