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箭雙雕(2 / 2)

看到這幫童子軍裏麵最大的也就十二、三歲,剛才還磨刀霍霍的秦卒無不淚落。戰爭本該是大人的死亡遊戲,卻讓這些孩子來此親身體驗!

到底是人在作孽,還是天在作孽!?

秦昭王想到這,仰天長歎一聲。“寡人已經命人將他們送往邊界了!戰場上隻有死去的勇士,從沒有活著的懦夫!難道隻有我全體秦軍知勇,而他趙軍就不知此身報國!?哼!既然世人皆傳我秦軍喜歡殺俘領功,那就讓這些孩子們去跟天下人說出事實的真相吧!”

跟著秦昭王身後的呂郡守回想起親自率領秦一師打阻擊時的慘烈場麵,頓時明白大王此話的意思。不錯!戰場上隻有死去的勇士,從沒有活著的懦夫!

麵對幾乎是無望的突圍,全體趙軍表現出極大的勇氣!正是在勇氣的鼓舞下,生不畏死的趙軍用全體戰死的代價最終換來三十多萬秦軍將士死傷。如果這還不能說明問題,那麼還有什麼才可以說明的呢!?

雖然是秦國勝出,但就以這個傷亡代價而言,其中並沒有值得驕傲的地方。而在上黨戰役初期,那個時候的秦軍還是驕傲的。秦軍出現重大傷亡的時候,就在馬服君趙括正式執掌帥印以後開始的。至於世人皆言,紙上談兵的趙括,恐怕還有待商榷。

自三家分晉,華夏大地便出現了七個強盛的諸侯國,也就是被後人稱為戰國七雄的齊楚燕韓趙魏秦。隨著各諸侯開始麵臨內憂外患,隨後逐漸崛起三個諸侯國。

經過幾代君王勵精圖治的後起之秀秦國,通過由趙武靈王發起的胡服騎射而戰力激增的趙國,以及那個被田家重新掌握並其後再沒有發生對內對外戰爭而得以休養生息的齊國。

這三個諸侯國的崛起,大有三足鼎立之勢。

本就有問鼎天下之誌的秦國審時度勢,又豈能允許這種局麵的發生。及時將齊國牢牢控製在手,隨後通過武力和計謀徹底瓦解了正在茁壯成長中的趙國。

發動上黨戰役,可謂是一箭雙雕的計策。接收上黨之地,就可以將一山一湖正式納入秦國疆域。待各諸侯國明白其中的真意,已為時晚矣。

隨著內陸最大的鹽城湖的鹽和中條山豐富的礦產資源源源不斷送往積極備戰的秦國,為未來的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且還可引誘趙王出現判斷上的失誤,借此就可以吃掉正在不斷壯大的趙軍幾個軍團。

準備網大魚的秦昭王怎麼也沒想到,此計竟然會引趙軍主力前來,而且參與的趙軍人數已經與此時的口袋陣的秦軍數量相等!

什麼叫包圍戰!?當然是大軍團包圍小兵團!若貪多嚼不爛,還有可能把肚皮撐破!

無奈的秦昭王本打算及時抽身,以確保秦軍主力不會被拖死。卻在秦國一班良臣猛將的一再堅持下,最終決定正式啟動一箭雙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