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十幾天就是八月中秋佳節,這可是親人團聚的日子。每逢這個時候,就算是身在遠方的遊子也會盡量爭取趕回去一家團聚。
對於沒有家的呂子而言,早已習慣了天下為家。不論走到哪兒,隻要住下就是家。他並未返回秦國,而是轉道去了能夠讓他感覺到和平氣息的齊國。
經曆數百年黑暗的華夏大地,和平的曙光即將升起。麵對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已經開始有人考慮如何去迎接光明的到來。曾經被世人引以為傲的禮樂,此時已不複存在。昔日禮樂的建立,是經過多少代人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才初具規模。而禮崩樂壞,一代人足矣。
作為偏重以儒家思想治國的呂子,曾想過用儒家替代法家去治理秦國。在他看來,有點矯枉過正嫌疑的法家隻能存在於亂世,而用處世更為謙和的儒家治國是個大趨勢。
亂世用重典,還是有些出處的。這也是法家存世的必然結果,想要將失去的傳統恢複到正常水平,沒個強有力的條條框框約束是很難想象的。
實事求是的呂子經過反複認真的考慮以後,最終還是放棄了直接取代法家的打算。這麼做也隻是暫時的,因為現在的他還沒有能力去完成此事。
當初申請秦王能夠同意這個計劃,呂子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這也是他一直特別關注齊國的原因,就是想借助儒家的文化思想找回曾經失落的文明。而重建稷下學宮,便是整個尋找計劃中的一部分。
未來的天下既然是秦之天下,國富民強便是秦王家的不世之功。而治世的前提,就是首先要恢複民間的傳統。有了這個傳統,人們才會有信仰有敬畏。失去這個本分就等於失去了根基,所謂的治世也就變成了空中的亭台樓閣。而幫助傳統文化複蘇,目的就是為了夯實國家基礎。
想要統一天下就要有充足的兵源儲備,幾乎可稱為窮兵黷武的秦國的財政赤字難以想象。現在再拿出大量銀錢替他國搞精神建設,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秦昭王不愧是一代帝王的楷模,在認真聽取了呂子的彙報以後,當即拍板同意了重建稷下學宮的計劃。至於資金問題好說!號召全體國民再緊緊褲腰帶就是了!
這可是功在社稷的大事,如何能不去認真對待!?讓呂子沒想到的是,萬事俱備竟然隻欠了個東風!
不明其中深意的齊國丞相後勝在得知昌盛記要替齊國重建稷下學宮以後,當即提出了反對意見並馬上趕到齊王宮遊說姐夫田法章。
齊國剛剛經曆過內亂,百廢待興。有那個資金幹點什麼不好,非要去投資搞些思想出來。這思想是能當飯吃啊,還是能讓咱們齊國兵強馬壯!?再說了,人家昌盛記為此又是出錢又是出力的,身為本家的齊王不表示表示,是會被世人笑話的。
齊國內亂之前,國庫裏麵還有不少黃金儲備。可內亂結束以後,這些國家儲備都下落不明。隻身逃到莒國躲避戰禍的田法章回國的路費都是他的夫人當掉金銀首飾換來的盤纏,當時的處境也算是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