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注大多數的財務改良(1 / 1)

關注大多數的財務改良

編者的話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密集地看了一些有關中國經濟如何升級換代、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各類研究性文章和媒體報道,越來越覺得很多觀點在基調的把握上已經偏離得過於離譜。

對於一個有著近50萬億元GDP規模的經濟體而言,所謂轉型的成功必然是要形成大多數的勝利者,而不是某個行業倒閉幾十萬家而僅存一個有某個專利的獨特企業。幾年來,國內工商業界對於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崇拜已經開始出現非理性的成分。就個人氣質和成功經曆而言,喬布斯絕對屬於“大眾情人”級的明星企業家,然而仔細研究蘋果案例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幾乎不可能模仿的案例。

在本期的封麵文章中,我們開始第一次係統性地提出“精益財務管理”的思想體係,盡管還亟待豐滿和細化,但這次是針對大多數本土企業提出的。從《首席財務官》雜誌創刊之初,我們就不喜歡關注某個企業家的靈光乍現成就一番事業的傳奇故事,諸如什麼罐頭換飛機、飛機上8分鍾賣掉一家企業、一張餐巾紙上的商業計劃成就一個上市公司等等。在我看來,這些故事充滿了誇大其詞的娛樂性,最大的價值就是作為餐桌上的談資,何況在現實世界中用罐頭換來的那架飛機從始至終也沒能飛上天空一次。就CFO的職業風格而言,我們更願意研究那些在漫長的企業生命周期中逐漸顯露的競爭優勢。

無論中國經濟如何轉型,在現在乃至未來的競爭環境裏,除去某些為市場不齒的壟斷行業,那些能獲得利潤進而持續經營下去的大中小型企業,或多或少都需要某種程度的財務改良計劃,無論是壓縮成本、改善流程還是提高風險控製能力、優化負債結構等等,事實上,這是最普通的、最不崎嶇的企業管理能力提升之路,類似研發的奇思妙想、營銷的出奇製勝,這些都是少數企業的拿手好戲。

事實上,在少數明星企業的耀眼光環下,在無數無法形成壟斷優勢的行業裏(比如傳統服務業、一般製造業等)大多數的企業都會相對平庸地活著,賺取還說得過去的利潤,並創造龐大的就業人群。而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整個市場體係的平庸中位值(也就是說能確保生存的最低管理能力)毫無疑問一定會穩步地提升,因此追上乃至略略超過這個中位值就是大多數庸眾企業的生存底線。

所以,精益財務管理的思想,尤其適合快速提升大多數中國企業的生存底線,說句自誇的話,它是真正的平平常常的普適性的企業管理優化之道。套用媒體同仁許知遠的一篇《庸眾的勝利》的文章題目來自嘲一下,這一輪龐大的中國經濟轉型的的確確需要數量龐大的庸眾的勝利,而不要淪為像印度那樣依靠塔塔之類的個案來顯示經濟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