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3)(1 / 2)

就在嶽雲緊急召開會議時,漢唐帝國勤政殿已經炒成一團。

“陛下,縱觀巴郡二郡報紙以及蘇比斯帝國等三國報紙,嶽雲其心可誅啊!這個嶽雲肆意妄為,大肆破壞帝國文官體係不說,還擅自發表一些大逆不道的言論,更是拋卻陛下不聞不問的就敢和哈薩族簽訂秘密條約,證據確鑿,由不得他抵賴。陛下,臣建議將嶽雲拿下,交給大理寺審問。”帝國法務大臣蔡京率先發難。

“陛下,蔡大人說得對,對於嶽雲這樣目無法紀,根本不將陛下放在眼裏的狂徒,應該嚴厲懲罰,以儆效尤,不然帝國民眾的憤怒絕對不會平息。”跟著蔡京後麵說話的是帝國議諫官包瑞,雖然他向來跟蔡京不和,但是他在大是大非麵前一向立場堅定。對於帝國政務大臣何中興出具的由嶽雲親筆簽名的‘巴郡、哈薩族秘密條約’正本文件,包瑞的怒火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一般在內心翻騰,他很想揪住嶽雲的衣襟,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已經是最年輕的帝國英雄了,他還想得到什麼?為什麼要叛離漢唐帝國,究竟敵人給了他什麼樣的好處。

“陛下,對於嶽雲的那些言論,我們暫且不提,但是有一點是絕對不容忽視的。陳薇兒目前在嶽雲身旁,至於是什麼身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陳近南將軍原先的一些老部下和受到陳近南將軍賞識的帝國軍官都要監視起來。原先的帝國和哈薩族的戰爭導致了陳近南將軍陣亡,但是其手下一直都不相信帝國軍部,認為是帝國軍部故意害死了陳近南將軍,再加上陳薇兒是陳近南將軍之後這個條件,以及她和嶽雲關係親密的情況來看,我們不得不防。”帝國軍事副大臣耿誌剛立即站出來說道。

“陛下,臣認為就憑這些就給帝國英雄定罪,是不是有點草率?”說話的是帝國農業大臣趙為農,他眉頭深皺,花白的鬢角似乎在敘述著他的地位。

“陛下,臣以為趙大人的言論不妥。和哈薩族簽訂秘密條約是小事麼?這樣的事情隻有陛下才能做,嶽雲是個什麼東西?竟然越俎代庖,他的眼裏還有沒有陛下?還有沒有漢唐帝國的存在?按照我說,嶽雲恐怕起了謀反之心。”蔡京的話語很是逼人,用詞更是犀利。

“陛下,臣以為對於嶽雲的判斷不能就偏聽一麵之詞,萬一是蘇比斯帝國和克魯斯共和國的陰謀呢?如果我們就這樣草率的下定結論,萬一中了敵人的離間計怎麼辦?誰來為帝國負責?難道修建‘玉門關’和‘平型關’還要得到哈薩族的同意不成?難道這二個關卡修複完善不是為了對方哈薩族人?”帝國外交副大臣嚴白羽出麵上奏道。

“陛下,此風不可長,嶽雲居然瞞著陛下和哈薩族簽訂條約,這就是大逆不道之罪,事實如此,任何辯解都是蒼白的。就算蘇比斯帝國和克魯斯共和國是離間計,但是我們卻不得不做出反應,這樣的先例不可開,否則國不將國啊,陛下!”說話的還是蔡京,他以頭蹌地,聲音很是悲切,一副忠君愛國的形象。

不得不說蔡京的一番言論和表演確實影響眾大臣的思維,嶽雲作為帝國英雄的形象徹底從這些人心裏崩塌。

秦七世高高坐在龍椅上,麵部表情的看著下麵大臣的輪番出馬,表麵是波瀾不驚,其實內心也是上下翻騰不已。作為最年輕的帝國英雄,作為擊敗哈薩族騎兵的指揮官,作為給帝國軍隊挽回榮譽的人,嶽雲在秦七世的心目中有著良好的形象,秦七世看著他就難免將自己三個兒子和嶽雲做一番比較。

雖然嶽雲在巴郡大放厥詞,說出的言論足以攪起一場政治風波,但是秦七世相信,這是嶽雲不得已而為之。他當然知道漢中三郡的那攤渾水,就憑嶽雲如此年紀還不足以讓那些老狐狸懼怕,就算帝國中央派出的人選,也通常是被排擠的料,誰讓那個地方是前朝國都所在地呢?

秦七世想起了自己曾經看到的秘密資料,正是因為漢中三郡是前朝最堅實的追隨者,所以曆代帝國皇帝都對漢中三郡的官員不喜,而先皇隻是過分一點,他決定讓漢中三郡自生自滅,不加管束,才會弄成現在的如此模樣。秦七世也知道,漢唐帝國的建立過程,無非是很老套的劇情,但是由於漢中三郡和帝國腹地有著路途不暢的先決條件,漢唐帝國第一任皇帝才能從容的對付前朝所派出的征討部隊。路途不暢,就帶來了給養不便,雖然前朝部隊作戰能力十分強悍,但是如果一個士兵連吃飯都吃不飽,那他還有力氣上陣殺敵麼?反觀漢唐帝國,背靠東南四郡糧倉,北有肥沃良田無數,正是靠著‘拖’字訣,才最終將前朝推翻,建立了偉大的漢唐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