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血戰修水河(4)(1 / 2)

在日軍猛攻鳳棲山的這兩天,蕭劍鳴也沒閑著,他在全力以赴忙於南昌及修水南岸的防務。

國民軍事委員會已做出了決策,南昌城不必死守,注重的是保存自己,消耗日軍的有生力量。這樣的決策是沒錯,可是真實曆史中國軍由於部署不當,對敵情估計不足,會戰最終死傷仍達到了日軍兩倍以上。

蕭劍鳴必竟隻有一個人,不可能事必躬親。他在南昌城內轉了半日,畫了張草圖,防務工作就讓韓子俊協助羅卓英司令完成。

蕭劍鳴本人重點抓修水南岸的防務,經過一番考察研究,決定設置三層防線。第一層是距河邊二百米處廣挖散兵坑,以單兵射殺來阻止對方架設橋梁。這是蕭劍鳴和國軍幾位軍官反複討論後決定的方案,其道理很簡單,修水河隻有三十多米寬,對方的榴彈炮群可以很輕易的將炮彈打過來,在灘頭布置重兵或重火力的話無疑是送肉上蒸板。而單兵的火力小的多,藏在隱蔽的散兵坑中,日軍的觀測員眼力再好也很難捕捉到。

第二層防線是兩道寬闊的壕溝,其作用主要是阻止日軍的坦克突進,這兩道壕溝在蕭劍鳴來之前業已完成,現在又進一步加以改造。壕溝繼續加寬,但不需那麼深,以免打消鬼子跳進壕溝的念頭。在溝底遍插鋒利的竹簽,隻要鬼子敢跳進來,就有好樂子瞧了。

第三層防線才是由重機槍、火炮、高射火力組成的主陣地。重機槍藏在低矮的碉堡中,有點類似紅色警戒中盟軍的機槍碉堡;步兵炮和戰防炮藏在用鋼筋水泥灌溉的工事中,工事外再釘上一層鋼板,工事中用粗樹樁加以穩固。各火力點有坑道相連,坑道上壘上沙袋,做為步兵掩體;十門雙聯高射機槍和八門高射炮做為防空火力布置四周,這可是十九集團軍防空武器的全部家底。

此外,在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線之間遍布地雷和陷井,再輔以主陣力上的火力,期待給予鬼子最大的殺傷。

幸慶的是,這兩天國軍日夜搶修工事並沒有引來日機轟炸。大概是日軍以為這裏一馬平川,沒有山體依托,國軍做出的工事都是不堪一擊的豆腐渣,不值得浪費大日本帝國寶貴的燃油和航空炸彈。

天色已近黃昏,蕭劍鳴終於忙碌完一天,來到指揮所休息,剛剛喝了一口水,76師師長王淩雲就興衝衝走了進來,興奮的道:“蕭師長,真他娘的痛快,就這一天江國元他們就消滅了八百多鬼子,加上昨天的,一共幹掉的鬼子差不多有一千四百了。說起來,還真多虧你的……叫什麼來著?噢,對了!反斜麵工事圖。”

蕭劍鳴淡然道:“王師長過獎了,主要是146旅的兄弟們打的勇猛頑強。”

王淩雲又問道:“蕭老弟,你說鬼子攻打鳳棲山傷亡如此慘重,會不會就此放棄?”

“絕對不會!”蕭劍鳴很肯定的道:“鳳棲山鳥瞰修水河,隻要架上幾門火炮甚至幾挺機槍往下一轟,鬼子想架浮橋就是泡影。浮橋架不起來,鬼子的坦克、火炮就過不了河,想打南昌那隻能是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