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論功(2 / 2)

此人雖然是軍官出身,作戰也是頗為悍勇,但早早就被劉瑾羅織到麾下,在延綏任遊擊將軍。

這次魏彬帥三千營隨大軍出征,路過延綏征調人馬,便想到把此人的部隊帶上。

後來為了保存實力,還故意把這於遊擊派在了戰場側翼的崇崗。

怎料阿希格久戰不下之後,卻突然轉而攻擊崇崗,魏彬聽到這個情報之後,把腸子都悔青了,生怕這於遊擊所部在崇崗折損太大,回去不好跟劉瑾交代。

怎料後來安王見崇崗攻勢太急,派出了朱執率軍增援,後又有子龍大軍來破了阿希格,這崇崗轉危為安,而於遊擊所部也是沒有太大的損失。

此時要排軍功,魏彬肯定是要替自己人爭功,而這於遊擊雖然在朱執、子龍的幫助下才頂住了,但他畢竟是那處戰場名義上的最高指揮,也算是不小的功勞。

隻是魏彬這話說出來,閔禦史卻第一個帶頭反對,隻聽他說道:“魏公公此言差矣!於遊擊雖然作戰勇猛,但是那一戰的功勞又非止他一人!若不是安王賢明,命安王世子執率軍增援,這崇崗隻怕也是早破了!”

“可守住崇崗,畢竟也是首功一件啊!這一戰若不是崇崗頂住了,隻怕早就出現了紕漏,閔禦史這是不可否認的吧?”魏彬聞言卻直接反駁說道。

“嘿嘿!”閔禦史輕輕搖頭,說道,“雖然崇崗也是大功,但功勞不全是於遊擊一人,所以此戰做不得首功!”

“那閔禦史以為何為首功?”徐光祚見二人為首功爭執,不覺也是大皺眉頭。

本來依著他的意思,他也是想爭爭首功,但是定國公一脈不像成國公、英國公一般,一直故舊不斷,明軍上下,遍布著兩位國公的故舊。

所以即便是徐光祚想爭,一時也不知道該爭給誰好!如今大戰勝了,他自己的功勞自然是跑不了,朝廷對他的封賞,自然是不小的。

但是徐光祚更想的,其實還是能發覺軍中的可造之材,培養為定國公一脈的骨幹,日後好在軍中有所發展。

“下官以為,徐國公你請封的那個河套遊擊徐子龍,當可為首功!”閔禦史撚須一笑,說道。

“徐子龍?”魏彬臉色一變,斷然拒絕道,“不行!這小子在北上之前,已經除去了一切軍職,卻怎麼能算到這一仗來呢?”

“魏公公忘了我們三人一起為他請封的河套遊擊一職麼?”閔禦史輕輕一笑,得意的說道。

徐光祚一聽閔禦史的話,倏然反應了過來,這閔禦史突然提起那徐子龍,顯然是代表了文官派係想拉攏此人了!

在安王提議,給子龍請封之前,徐光祚也是與安王聊了許久,這徐子龍的出身來曆等等。

對子龍,徐光祚倒是頗為了解的!本來還在想,到底該從這一戰之中,扶起誰來的好,閔禦史這麼一說,他卻豁然反應了過來。

這徐子龍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收為麾下的對象麼?

雖然之前他是安王府出身,但是大明藩王卻是沒有多少政治自主權,雖然位高,但是權柄實是少的可憐,隻是因為安王封地在邊疆,這才好一些。

後來徐子龍為了救那馬風月,更是卸下了一切的軍職,孤身北上,這樣來說,可以算是從安王府中已經出來了!再加上他現在所任的河套遊擊將軍,更是自己主導,閔禦史與魏彬附議,才請封下來的。

如此一來,這徐子龍幾乎算是自己的舉薦的門生一般!

如今唯一欠缺的,便是徐子龍本人的意向了!也不知道此人是想回到安王府,還是如何?反正無論如何,徐光祚心中暗暗決定,一定要摸摸此人的底。

魏彬聽到閔禦史所言,也是大急,他雖然在八虎之中不是以智謀著稱,但在皇宮之中,混到他這位置,也不是純粹沒心眼能混出來的。

因此他也如徐光祚一般,發現了閔禦史的目的。

本來徐子龍屬於安王一係,與劉瑾糾葛頗多,幾次三番,破壞劉瑾的計劃,劉瑾必定不能容他。

如今這文官派係竟然還想趁著這個時候,把握有河套之地,數萬大軍的一方大將收入囊中,這怎麼可以。

當即魏彬反對道:“這徐子龍出身不高,不能驟封太快!何況他本是安王府的護衛司指揮僉事,又是鎮羌堡的守備,如今又被封了河套遊擊,官職升遷太快,也是不好!我看這次就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