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和氏璧的下落(1 / 2)

畫麵一轉,曆史的畫麵緩緩開始轉動。

和田玉被製作成了玉璽之後,也就說被稱為後人所知的和氏璧。

而說道完璧歸趙便有了一個成語故事,完璧歸趙,然而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景輝也不例外。

無非就說戰國時候,趙王得到一塊名貴寶玉“和氏璧”。

這件事情讓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對趙王說,自己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璧\"。

趙王答應之後便派了藺相如前往。

藺相如到了秦國,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非常喜愛。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一個一個地看,一個一個傳,一個人也不提十五座城池的事情。

故事到了這裏景輝看的有些癡迷之時,卻發現,往後的曆史記載居然和後麵發生的有些……不那麼一樣。

看見秦王不願意交換,藺相如耍了個花招將和氏璧給騙了回來,以諸多借口之稱要在五天之後進行交易。

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到了公館裏。叫一個手下人打扮成一個買賣人的樣兒,把那塊寶玉包著,藏在身上,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趙國去了。

事情原本是如此,但是景輝卻親眼看見那藺相如分明是把一個精仿而製的和氏璧放到了手下的包裹之中!

而就在下人走後,藺相如拿著真正的和氏璧走到了楚王的王宮內。

兩人相見,藺相如狡詐的笑了笑,將真正的和氏璧教到了楚王手裏,而隨著兩人後來的交談,景輝瞬間明白過來,這不過是一場騙局!

這是兩人早就製定好的計劃,不然按照曆史之中所說,偌大的楚國之中,僅憑這一點技巧就能瞞住堂堂的一國之君?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騙局居然就形成了曆史所說的“完璧歸趙”。

景輝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在曆史圖書之中被當做英雄的人的背後居然是這樣。

曆史的巨輪還在不斷的推動。

隨後,大隋一統華夏,在戰亂之中,象征著權利於地位的,由和氏璧製作而成的傳國玉璽也隨之遂入隋宮。

畫麵如同電影快進一般,一轉眼時間轉到了隋朝滅亡的那一刻,深知曆史的景輝知道,這正是公元618年。

隋亡蕭後攜皇孫政道攜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

唐貞觀四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突然與皇孫政道返歸中原,傳國玉璽歸於李唐。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而此時的服飾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在這個一個階段的中國古代,在服裝的發展到全盛時期,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發達,生產和紡織技術的進步,對外交往的頻繁等促使服飾空前繁榮,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麵,而這一時期的女子服飾,可謂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晃得景輝雙眼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而隨後的戰爭也表示出來著名的時間點,公元907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在皇宮之內奪走傳國玉璽,建後立起來梁朝。

公元923年,李存勗滅梁,建後唐,傳國璽也隨著到了後唐時代。

而再往後,景輝便是如同走馬觀花一般的看了過去,一直到了最後。

而最後一個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後唐末帝李從珂,

一看到李叢坷的麵容,景輝腦海中就浮現出來這位皇帝的資料,

李從珂,生於公元885,本姓王,小字二十三,母魏氏,鎮州平山人。後唐明宗李嗣源的一位養子,五代十國時期後唐末代皇帝,史稱後唐末帝或後唐廢帝。

在一路的步步高升之後,終於在公元933晉封為潞王。

時間到了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因無力抵擋石敬瑭與大遼軍隊的進攻,李叢坷端坐在後宮內一座最為豪華的房屋之中。旁數十位秀美佳麗左右站在兩旁。

李叢坷身著一身華麗的龍袍,眼神之中盡是滄桑於寂寥。

房屋之內擺設著無數的奇珍異寶,包括各種的名人字畫,以及各種的奇珍異寶,在這裏麵甚至於還有著幾件連景輝都看起來有些模糊的東西!

“諸位愛妃,今日想必你們也知道了,門外的大遼軍隊就要打進來,我作為一國之君,勢必不能開城投降,隻有在此,與這些寶貝們,一同死去,而你們,可願伴我一程?”雖然隻有五十一歲,但其蒼老的聲音就猶如七八十的老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