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南門死不休,千裏盼援日三秋。
蔣起與張正回撤之後不久便彙聚在一處,兩軍合一,疾往南門尋鄧舉而去。原來鄧舉在平定後方之時,遭遇了小股兵力以及民軍總調戴林組織的民兵的抵抗,雙方的戰鬥打打停停,戴林等人就像遊擊隊一樣,遊弋於街坊裏弄之間,時不時就打鄧舉軍隊一個措手不及,拖得鄧舉無法平定城南並攻取西門。吳軍三軍在城南彙合到一處,合兵近萬,也顧不上戴林的襲擾,毫不停留,直湧向南門。拿不下城池,三人改變了策略,準備死守南門,為李廣大軍的進攻留一個缺口。
吳軍到了南門處,此時己方留下的軍隊正占領著外門和內門兩座城樓,雖然大門機關等皆在城樓上,但是門栓等皆在大門上向城內的方向。這對吳軍守護南門的策略是極大的威脅。由於士金大隊軍馬已經進城,雙方兵力懸殊,在城內進行攻防戰優劣立分。諳熟城池攻防之道的廣信城大將鄧舉立即排兵布陣。將己方軍馬布於兩座城樓以及城樓之間的城牆上,控製製高點,另外陳兵於翁城內,放棄對南門內門的守衛,將戰鬥的地點拖後到翁城內,寧願將剩餘的兵馬布於城外,也不留於內門之內。甕城麵積小,容不下義軍大軍進入,這下子就緩解了兵力懸殊的問題,隻要全力守住兩座城樓,還有甕城上方的城牆,就能拖到李廣支援到來。話說士金大軍進城,陳璒與孔嶙相遇,知家人已經被安頓在城外村莊中,陳璒這才放下心來。眾人見蔣起撤軍,趕緊跟隨,隻是軍團數量龐大,行進緩慢,一直追到南門處,沿途橫屍遍地,火光衝天,士金不得不分兵救火。大軍到達南門處時,鄧舉等人已經列好兵陣,準備在南門處迎敵。士金擔憂韓龍李勝纏不住李廣大軍,李廣此時正率兵馬六萬於北門處作戰,而韓龍李勝隻有萬餘兵力,李廣兵力數倍於義軍,擊潰北門外的義軍隻是時間的問題,倘若李廣馳援大軍一至,番禺城危矣。士金匆忙下令進攻,軍隊登上城牆,向城樓以及甕城城牆方向衝殺,童威帶著布氏兄弟身先士卒,在最前線奮勇殺敵,銳不可當,吳軍慌忙後退,不一會布氏兄弟就打進內門城樓。十萬火急,義軍眾將不敢怠慢,陳璒與孔嶙從另一邊的城牆挺進,為求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外門城樓,兩槍飛舞,所向披靡,途經之處,吳軍鬼哭狼嚎。張正與鄧舉見形勢不妙,操起家夥分別從兩邊迎擊,與童威和陳璒撞個正著,二話不說,雙方扭打在一起。城下,士金令人打開內門,見蔣起已經列好兵陣,層層相扣,將外門圍得嚴嚴實實。蔣起正操著大斧在陣前來回踱走,趾高氣揚。士金大手一揮,身後令旗搖動,強弓開張,箭網越過內門城樓,鋪天蓋地地向蔣起守軍射去。吳軍趕緊撐起盾牌,艱難地抵禦,箭雨一輪接著一輪,打得吳軍抬不起頭來。幾輪箭雨之後,甕城內已經一片狼藉,到處紮滿箭支,地上是無數中箭的吳軍,盾牌舉得再高,也實在無法防下所有的利箭。蔣起心理焦急萬分,趕忙催促士兵重新列陣,固守城門。幾輪箭雨之後,士金趁著吳軍慌亂之時,高喝一聲:“誰能拿下此賊首級,當記首功。”眾將皆對蔣起深懷仇恨,恨不得將其生剮,士金話音剛落,眾將已經飛速殺出,身後大批鐵騎也隨後湧入。李翰,楊虎,雷瓊,全宗四騎當先,殺向蔣起。蔣起正指揮列陣間,見大軍殺來,匆忙應戰,橫舉大斧,準備迎擊來將。李翰取左路,楊虎取右,全宗居中,而雷瓊在後,四人頗具默契,一上來就攜手圍攻蔣起。蔣起雖然勇猛,但終究雙拳難敵四手,被攻得七上八下。而其身後的軍士也被郝氏兄弟率軍衝擊,陣型逐漸失去效用。再觀城牆上,也是軍情緊急,內門城樓無大將鎮守,已被布氏兄弟聯手拿下,兩人持槍握刀,在城樓中越戰越狂,無人敢近其身,無需多久,就將吳軍留在城樓中的守軍剿滅,完全掌控了內門城樓。這讓士金長出了一口氣,因為內門與外門兩座城樓隻要占得其一,就是一層保障,收回內門城樓之後,即使李廣大軍到來,也不易突破內門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