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為人父母多自省(2)(2 / 2)

身為父親要做孩子的老師,作丈夫的要做妻子的老師。學佛的人都知道要“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同樣的作丈夫,作父親的在家裏的言行舉止都要作妻子、作孩子的好榜樣。

自古以來,中國對於童蒙的教育是從胎教開始。並不是像現在,父母會認為;孩子小,沒有關係,就讓他玩嘛,長大就懂了。因而往往在1至5歲這個階段放縱孩子,對孩子的言行舉止不加以好好地管教,等到上小學之後就沒有辦法教好。最關鍵的時刻失去後就很難再找尋彌補了。

做之師,作父親的有沒有扮演一位家庭的好老師?孩子近來心情鬱悶,不愛說話,你關懷過他嗎?有沒有問過:兒子是哪裏不對?這都是父母必須要反省自己的。

我們知道目前在社會上工作,會有工作壓力。也許做父親的已經自顧不暇了,哪有餘力關懷自己的子女?可是我們再想一想,我們今天付出很多心血,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給國家、社會,固然是一件好事、美事,可是下一代也是未來國家社會的棟梁,我們是不是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和道義呢?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才,但至少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有德行、有信義的人,走到哪裏都能得到信任。

其實,為人父母者真的要常常地認真想一想,認真反省:自己真的每天都忙到沒有一點時間和孩子交流一下嗎?濤濤的爸爸經常回不了家,就算是回到家了,晚上不是看電視就是出去和一幫朋友、同事喝酒、打麻將,回到家裏兒子看到的常常是一個醉得不省人事的爸爸,或是回到家裏炫耀又贏了多少多少錢的爸爸?有時輸錢輸得多了,回到家裏,陸姐一抱怨,結果就是夫妻吵架。真的是“贏”了嗎?在得到這一點金錢的時候,有沒有反省過在自己的家庭裏,“輸”掉的是什麼?

上麵這些道理,也是我最近看了傳統國學知識,才學到的,才體會到的,真的說的太好了。

尤其“情義道義恩義”這幾個字,含義深遠,值得我們好好反思和學習。

二、因果規律。

關於這一點,就要說到孩子容易產生的第二個問題,那就要說到佛教中關於兒女問題的一句名言:兒女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這是因果規律所決定的,我們是無法抗拒無法改變的,隻能接納。所以要在在孩子很少的時候,正確地說,在父母感知到腹中孕育有孩子的時候,就要用心培養一個“孝”字,就要從自身做起。不養兒不知報娘恩,有了孩子時,更能深刻體會到父母養育兒女的艱辛和愛心。關於這一點,可以看看佛教書籍《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在三千多年前,釋伽牟尼佛就為我們世人詳細講述了父母孕育孩子的整個過程,讓人感動,讓人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