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年作)
掩飾是一種荏弱的策略或智謀,因為要知道什麼時候該講真話,什麼時候該辦實事,都需要強健的心智,因此孱弱的政治家都是掩飾大家。
塔西佗說:“莉維婭融會貫通了其夫的謀略與其子的掩飾。”這話的意思是奧古斯都有謀略,提比略善掩飾,而當穆西亞努斯鼓動韋斯巴薌舉兵反抗維特利烏斯時,他說:“我們起兵反抗的既非奧古斯都的明察秋毫,亦非提比略的謹慎或詭秘。”計謀或韜略,掩飾或詭秘的此類性質的確是不同的習慣與才能,應當加以區分。如果一個人真有洞察秋毫的本領,能看出什麼事應當公開,什麼事應當保密,什麼事應當顯露得若明若暗,而且能因人而異,因時而化(這才是塔西佗真正的治國立身的要術),那麼對他而言,掩飾的習慣是一種障礙,一種貧弱的表現;然而一個人如果達不到那種明察秋毫的水平,他就隻有事事保密,處處掩飾了。因為每當一個人在具體事情上無法選擇、難以變通時,籠統地采取這種萬無一失的舉措實為上策,就好像眼神不好的人行路時躡手躡腳一樣。毫無疑問,自古以來幹練之才辦事開誠布公,享有誠實可靠的美名。然而他們就像調教得當的馬匹,因為他們明白何時該止步,何時當轉彎;而且在他們認為情況確實需要掩飾時,假如他們果真掩飾了,那他們誠信、清廉的美名早已遠揚,所以幾乎不會受到懷疑。
自我掩飾可分三等:第一等是守口如瓶,秘而不宣。他是何種人,叫人看不出破綻,抓不住把柄。第二等,消極掩飾。就是故意放出空氣,說他並不是他就是的那種人。第三等,積極作假。就是處心積慮裝成他不是的那種人。
關於第一等,秘而不宣。這的確是告解神甫的德行,守口如瓶的人無疑能聽到很多告白。因為誰願意向一個貪嘴長舌之人敞開心扉呢?如果一個人被認為能嚴守秘密,就會招人向他吐露隱私,就像密閉的空氣能吸取開放的空氣一樣。懺悔時的袒露不是為了什麼實際用處,而是為了減輕心裏的負擔,於是,嚴守秘密的人就用這種手段知道了很多事情。而人們與其說是交心,毋寧說是散心。簡言之,秘密應為保密的習慣占有。況且(實話實說),裸露,無論肉體的還是精神的,都是不雅觀的,如果人們的舉止行為不完全公開,就會增添不少尊嚴。至於碎嘴饒舌之輩,他們通常既愚蠢,又輕信。愛說知道的事情的人,也愛談不知道的事情;因此可以斷定:保密的習慣對治國修身都有裨益。就此而言,一個人的麵孔最好讓他的舌頭講話。因為一個人的自我由他的麵部特征暴露出來是個大弱點、大泄露,這要比由人的語言暴露出來不知引人注目、讓人可信多少倍。
關於第二等,掩飾。掩飾必然與保密形影不離,因此誰要保密,誰就要在某種程度上進行掩飾。因為人們太精明,不可能讓一個人持騎牆態度,不可能既要保密又要不偏不倚。人們一定會用各種問題困擾他,引誘他,探他的口風,這樣一來,除非他荒唐得拒不開口,否則一定會說出他的傾向來。即使他不說出來,人們從他的沉默中也會猜出一個大概,跟他說出來沒有兩樣。如果含糊其辭、故弄玄虛,那也無法堅持長久。所以誰也無法保密,除非他留給自己一點掩飾的餘地,掩飾可以說是保密的裙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