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錢在哪? 錢去哪? 錢怎麼去?(1 / 2)

錢在哪? 錢去哪? 錢怎麼去?

博客

作者:張議雲

為什麼紅包大戰中支付寶占上風,因為微信紅包沒有辦法實現電商生態,錢隻是單純的從個體轉移到個體,實際上沒有發生真正的清算交易。

我是個很少打開朋友圈看文章的人,除夕至今發現朋友圈充斥著各種微信紅包大勝的文章,騰訊大樓內部傳來各種數據喜訊,搖一搖突破多少個億、紅包交易額達到多少個億等等比比皆是。

還有幾篇文章的標題是這樣的:《微信花了2天時間,把支付寶花了8年綁定銀行卡的事情給幹了》、《阿裏的城池是怎麼丟的》。這種場景讓我想起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日本媒體自捧日軍大勝,花了2天時間把美軍多年建設的珍珠港給幹了。西方媒體也在吹捧,美軍城池是怎麼丟的。可是大家都知道,幾年以後美軍兩顆原子彈就把日本給打趴了。

在這裏我不想過多去討論騰訊和阿裏之間的鬥爭和結果,也不從創業的角度和產品體驗的角度去解析,而會從金融的角度帶大家觀賞這場紅包大戰。

互聯網金融可以說是2013年、2014年甚至是2015年的一個重量級話題,但是很多人都雲裏霧裏,沒有理解其基本原理。其實,無論是傳統金融業還是互聯網金融業,它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類似於三個哲學的終極問題:1、你是誰?2、你從哪裏來?3、你到哪裏去?金融亦是如此,金融哲學的三大基本問題:1、錢在哪?2、錢去哪?3、錢怎麼去?

錢在哪兒?

紅包大戰中,錢在哪?

微信紅包當然在微信支付係統裏,支付寶紅包當然在支付寶支付係統裏。如果是傳統銀行,錢當然在銀行裏。

我們用微信綁定了銀行卡,給好友發紅包的時候,實際上是將自己在銀行賬上的錢轉到微信裏,而微信有一個賬本,就從你這扣100,從你好友的賬上加100。而銀行在其中隻充當了快遞員,把錢送到微信門口就被卡住了,至於你的錢轉給誰銀行是不知道的。

大家可能會問,這對我們來說不都是一樣的嗎?各位且慢,聽我往下分析。我為什麼說支付寶還是老大?比如說張三要在淘寶買衣服,他通過支付寶下單,錢轉到李四那,實際上從銀行的角度來看錢送到支付寶門口就沒銀行什麼事了。而支付寶裏掌握著大量資金流動的記錄,比如某某廠商大批量的貨物銷量很棒,浙商賣家的客戶需求量非常大,支付寶掌握著這些信息就可以設計出自己的物流中心建在哪兒成本會比較低,資金沉澱時間會更長,還能計算出投資哪家廠商回報率會更高,因為支付寶掌握著整個工廠的資金流動記錄,哪個月銷量如何,物流倉庫還有多少貨物它都了如指掌。

支付寶相當於搶了銀行一塊大蛋糕業務,原來投資理財的事是銀行做的,現在支付寶也能做。這其中有一個關鍵詞:資金清算,部分銀行資金清算的權利被支付寶搶走了,所以支付寶非常強大。從這個角度就不難解釋,為什麼紅包大戰中支付寶占上風,因為微信紅包沒有辦法實現電商生態,錢隻是單純的從個體轉移到個體,實際上沒有發生真正的清算交易。微信隻是做到了互聯網金融的第一步——綁定銀行卡,接收銀行快遞員的快遞,微信支付社區裏還沒發展成淘寶那樣成熟的經濟電商體。

所以說騰訊投資京東的戰略意義就是搶占電商生態的資金清算中心,京東拒絕使用支付寶接口的原因亦是如此。長遠角度來看,淘寶仍會在一段時間內是電商界的老大,但以後的事都說不準。紅包大戰,隻能算是騰訊贏得了一次戰役,比較好的結果是公司內部士氣驟增,阿裏內部士氣大跌。